标题:心直何必口快?佛教如是说 内容: 古人有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说的是我们要管好自己这张嘴。 佛教“十善业”中,与善恶相关的语言就有四种,恶语和柔和语,妄语和实语,绮语和质直语,两舌和调解语。 又有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锋利的语言对人的伤害,如弯刀刺心,烈火焚心,冰浸手足……而温暖的语言能带给他人安慰和蕴藉,如夏日凉风,冬之暖阳,摄化人心。 而事实情况是,我们小时候用两年的时间学会了说话,但却要用一生时间学如何说话,经常还学不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心直口快”的朋友,他不顾我们的“面子”,以自己的性子和认识,乱说话,让我们感到很难堪,很尴尬。 对方却不以为然的淡然一笑说: “我就是这个性,心直口快,你别介意。 ”什么逻辑? 心直,就有口快,让人难堪的资本吗? 还有, “刀子嘴豆腐心”常来形容那些心地善良,却言词犀利,话语如尖刀般伤人的人,而往往这类人还用“这就是我的性格,这就是我的脾气”来掩饰,图一时痛快,却易留下过患。 先说说笔者身边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吧。 (一)爱责备人的爷爷我爷爷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谁家有个难关,他都愿意去帮忙,有钱借钱有力出力。 而他本人艰苦朴素,饮食简单,一碟青菜,几根酸豆角就着米酒,俨然一顿大餐。 他常年两套蓝色中山装,洗得发白,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家人、好友慷慨大方,尽管这样,子女远离,孙子孙女畏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他没有修口业,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火冒三丈,然后口不择言。 曾经因为他爬楼顶修捡瓦片,我就胆战心惊。 大雨时,房顶的瓦片碎了漏雨,雨后爷爷驾着梯子上去修捡,我在下面扶梯子,递瓦片。 到了屋顶上,往往不容易发现破碎的瓦片,需要屋下人指引。 另一方面,屋檐上也不易落脚,容易打滑。 爷爷脾气急,几个来回找不到瓦片,或踩滑了一下,就会责备在屋下的我。 “你是个猪脑袋吗?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眼睛看哪去了? ”“梯子扶好了! 想摔死我吗? ”……年幼的我自然不敢吭声,因为一解释,那后面紧接着是“暴风骤雨”。 儿时,格外不喜欢下雨天。 爷爷就是因为在日常中,十句话有八句话是批评和指责,句式常常是“你怎么怎么……”,过于苛责,自然就造了很多口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人不敢亲近。 爷爷过世前,曾两次中风,导致半身不遂,舌头卷缩,失语。 学佛后,我才知道爷爷是属于烦恼障特别重的人,烦恼一起,嗔火一冒,口不择言。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晚辈们没做好,让他一把年纪还为家人所累,心生烦恼,在此深深忏悔。 (二)口中常赞赏他人的同事有一位朋友,她正直善良,性格活泼,善于表达,让人心生好感和亲近。 在职场上,她是位非常受欢迎的同事;在生活中,她是个无微不至关心人的好友;在家庭里,她是个贤妻良母。 跟她相处之中,你会觉得如沐春风。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懂说话的艺术! 跟上司汇报,她能言简意赅,又能阐述工作的重点。 跟同事相处,能适时表扬他人,就算批评人也能“重话轻说”,委婉道出自己的观点,让人能虚心接受,心服口服。 她也时常称赞他人,让人心里欢喜。 她的句式是:“个人觉得这件事应 XXXX 做,你觉得呢? ”“这个项目目前完成得还不错,在 XXXX 方面延伸扩展一下,相信会更好,我们再接再厉吧! ”“你这个事做得很好,让我受教了。 ”“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跟你的气色很搭,改天也给我参谋参谋。 ”她的话语,是征求性,赞赏性,鼓励性的,无形之中就传达了正能量。 因而她人缘好,人脉资源广,很多别人办不到的事,经她沟通,绝大多数都能达成。 (三)热心付出却不修口业的同修有一位学佛的同修,常常在佛教法会中做义工,热心付出又勤劳好动,在大家烦闷之余,也能妙语连珠,活跃气氛。 起初我们是好友,可相处久了,却渐渐疏远了。 他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又喜欢观察、谈论他人的缺点、过失。 有一位共同的朋友,是我比较尊敬的人,这位同修就在我面前说他的过失。 当我有不同意见时,这位同修非得要劝服我,认同他的观点,引发争执。 类似的事发生过多次后,自然令我敬而远之。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里教导修行人:“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常见自己过,莫论他人非。 ”他的不对就看成我的不对,看到他人的不好,要看成自我的损减,这样才是大悲的一种体现。 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而不要谈论他人的是非。 若在背后说他人是非,易引起旁观者的反感,也容易失去他人的尊敬。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学佛》里教导行人“一日三审”,以检查自己的不足。 对于自我修行,忍辱是最大的菩提。 心直口快的人若依教而行,定会少很多批评与责备,多一些赞叹与欣喜。 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若一味苛求完美,按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别人,不仅给他人造成了压力,也给自己增加了障碍。 佛教倡导人们行十善、四无量心。 在修口业方面,说实言,说柔和语、质直语、调解语,与众生广结善缘,善言安慰,柔和沟通,在友好的基础上,爱语摄受和感化他人。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身、口、意三业的一致性善良。 若意善而言不善,非真善。 并且人类有趋利避害的天性。 若有一人经常批评、责备和谩骂你,另一人天天赞美、鼓励和表扬你,你更愿意尊重、亲近哪一位呢? 相信大家会选择后者。 语言是力量的,有时胜过千军万马,有时也能积毁销骨。 心直口快的人何不修柔和语与慈悲心? 既修口业积口德,又与他人种善因结善缘,收获尊重和爱戴。 发布时间:2024-03-03 06:48: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