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内容: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中的 一曲《葬花吟》,唱尽了人间伤春悲秋之痛。 花谢花飞日月转轮,红消香断轮回不尽。 这正是佛陀所讲的无常之显现。 当人们为百年前文学大师曹雪芹登峰造极的文学造诣扼腕;为当今王立平天籁般的配曲唏嘘;为陈力石破天惊的嗓音而点赞时,却很少思考,为什么这种婉转的哀怨、绵缠的忧伤和埋伏着的汹涌眼泪,偏偏能够击碎自己的心灵。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其实击碎我们心灵,让我们痛不暇掩的正是这春风之刀、秋霜之剑。 日月穿梭,白驹过隙。 纵然自然造化出这千般的光彩熠熠,万般的婀娜多姿;纵然人类多情善思,喜风好月,爱山爱水,而一切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虚幻莫测。 与其说葬花吟中黛玉葬花勾起我们的伤春悲秋之叹,莫若说,我们是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无常中幻灭,眼见前途无望而恐慌和哀伤。 独倚花锄暗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心灵所化现出的形象,美好却脆弱、智慧却感伤、多思却无力、多情却被无情误,空抛珠泪印竹痕。 好像人间那百般的痛苦在她玲珑的心窍中,都化作汩汩的泪水,感染着我们每位读者。 当世间那种典雅的诗意的美丽被粗暴地毁灭,且这种毁灭又是那么的不可抗拒时,我们那优雅的哀伤显得多么的无力。 末若锦囊收艳骨一钵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个纤弱中挣扎着的水晶般灵透的魂灵,面对“秋风袭来花作雨,玲珑艳骨碾作尘”,面对无常强大的毁灭力,也只能锦囊收花骨,黄土掩风流。 垂泪祭奠的可是花的魂灵! 更是自己漂泊不定的前程。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浓知是谁? 一个千古美人,问出曹雪芹内心的疑惑和焦虑。 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疑惑和焦虑! 我们人类——这个被我们自以为有智慧的群体、世界的主宰是如何生,如何死的呢? 宇宙这么大,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在哪里? 这般纤雨细划万点墨,红荷肥鸭绿水波的美景,多久就会换了主人呢?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春风依旧笑,桃花面早衰,残花落尽红颜老死,香丘何处? 我在哪里? 世间轮回转换新,日月升腾,沧海桑田,我们人类出路何在? 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南无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予答案:世事无常不可住,修行修法出轮回。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无常》 《什么叫做了生脱死》 《你想过死后的事吗?》等一系列说法中,同样为人类的生死命题作了解答,并指出了人类的终极出路——了生脱死。 在依止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中,了生脱死,转凡成圣者(包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已经很多,《多杰羌佛第三世》至宝佛书中已有大量实例记载。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从佛国亲自带到娑婆世界的顶圣佛法——《极圣解脱大手印》更是无上顶级的佛法,其境行灌顶能让人在一个时辰之内,就进入虹光世界。 一百年前的曹雪芹对生命发出无尽的感伤。 一百年后,王立平用生命符号演绎着那份感伤。 陈力那曼妙的歌声穿透并缠绕着我们的心间,也在传递着这份感伤。 其实,众生眼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就在眼前:那就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真身降世。 佛陀亲自说法,精妙绝伦。 祂一语道破我们人类命运的真谛。 祂将带领我们修行修法,坚定地走向佛国。 收起眼泪,走出《葬花吟》。 不要哀伤,踏上光明路。 因为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 发布时间:2024-03-07 06:34:5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