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不可忽略的“毛毛雨 ”和蝴蝶效应 内容: (1)毛毛雨最易湿身有个小和尚在寺院修行总是不拘小节,认为小节无关紧要。 一日,师父问小和尚:“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被淋湿? ”弟子很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师父,当然是下大雨天容易被淋湿。 ”“但生活中,人们最容易被毛毛雨淋湿衣服,而不是大雨。 ”师父说。 “大雨雨量大,毛毛雨雨量小,容易打湿衣服的怎么会是毛毛雨呢? ”弟子感到不解。 “因为天一下大雨,人们很快就会警觉,带了伞的便会撑开伞来挡雨,没带伞的便会跑到房檐下避雨。 但如果下毛毛雨,人们难以感觉,或是感觉到了,也无所谓,认为这点小雨不足以打湿衣服,于是仍我行我素地在雨中行走,不知不觉间,便淋湿了整个衣服。 ”师父说:修行学佛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的言谈举止,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乃至一个念头,这些都像毛毛细雨,看上去很小,但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引起警觉,就会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到别人,或让别人起了挂碍,而自己背了黑业还不自知,最终无法成就解脱。 弟子终于明白了,毛毛雨就是自己的“习气”,修行的细节,平时不容易引起注意,但却会让我们的修行徒劳无功,乃至罪业累累还不知道。 (2)蝴蝶效应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英国自行车队在 1908 年到 2003 年差不多快 100 年的时间里面只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从来没有得过环法自行车赛的金牌,以致连自行车厂都不愿意卖车给他们的英国自行车。 一直到 2003 年,他们请了一个新教练。 新教练要求运动员在每一个训练的环节当中都要比之前提高 1%。 也许有人认为,这 1%有什么? 但就是这 1%的细微改变让英国自行车队走上了领奖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上,英国自行车队出尽了风头,夺取了该项目 60%的金牌。 在 2007 年至 2017 年的十年间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共夺得 178 次世界锦标赛冠军、66 枚奥运会或残奥会金牌、并在环法自行车赛中连续获得了五次胜利,这被广泛地认为是自行车运动史上最出色的成绩。 在日常修行生活中,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习气和不良习惯每天修正 1%,让我们对佛菩萨的虔诚度数、对众生慈悲心等每天滋长 1%,那么,我们就每天在解脱道上前进 1%,必然学有受用。 可惜,我们常常像忽略“毛毛雨”一样,忽略了这 1%精进与提升。 (3)大德之成,微德累至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佛家有云: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不止小恶,不积小善无以成圣。 这方面,许多古德的修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印光大师在平日的修持上,极其注重细节。 他住普陀山法雨寺的时候.洗手的净盆,都是有盖子的,以防蚊虫落水而溺死。 他佛前的油灯,也是有灯罩的,以防飞蛾扑火而烧死。 弘一法师每次要坐藤椅前,都要先将藤椅左右摇晃几下。 原来,法师是为了避免伤害藤椅夹缝中的微细昆虫,故在坐之前,先打个招呼,好让小生命搬家逃生。 能海法师在上海金刚道场时,据他的学生道安法师说,上师每次剃头时,不许头发落地,须使头发全落在膝盖前铺好的报纸上。 剃好头后,则用报纸把头发包起来,塞在瓦当里或墙缝里。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防止头发落地,捅伤虫类而已。 修行一定要在细微处入手。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正如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世法哲言》之一:大德之成,微德累至,公路之长点面沙石之汇,如欲成德弗忽小品之行。 发布时间:2024-03-07 06:46:2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