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代因果实录三《大智度论》语录 内容: ★ 我者,今当说。 问曰:若佛法中言一切法空,一切无有吾我,云何佛经初言如是我闻? 答曰:佛弟子等虽知无我,随俗法说我,非实我也。 譬如以金钱买铜钱,人无笑者。 何以故? 卖买法应尔故。 言我者亦如是,于无我法中而说我,随世俗故不应难。 (摘录《大智度论卷一》)★ 问曰:众生苦患有百千种,若佛神力,何以不遍令得解脱? 答曰:一切皆救,今但略说粗者;如种种结使,略说为三毒。 问曰:但言盲者得视则足,何以故言生盲? 答曰:生盲者,先世重罪故;重罪者,犹尚能令得视,何况轻者? 问曰:云何先世重罪而令生盲? 答曰:若破众生眼,若出众生眼;若破正见眼,言无罪福,是人死堕地狱,罪毕为人,从生而盲。 若复盗佛塔中火珠,及诸灯明;若阿罗汉、辟支佛塔珠及灯明;若余福田中夺取光明。 如是等种种先世业因缘故失眼。 今世若病、若打故失眼,是今世因缘。 复次,九十六种眼病,阇那迦药王所不能治者,唯佛世尊能令得视。 复次,先令得视,复令得智慧眼。 聋者得听,亦如是。 问曰:若有生盲,何以不说生聋? 答曰:多有生盲,生聋者少,是故不说。 问曰:以何因缘故聋? 答曰:聋者是先世因缘;师父教训,不受不行而反嗔恚,以是罪故聋。 复次,截众生耳,若破众生耳;若盗佛塔、僧塔、诸善人福田中揵椎、铃、贝及鼓,故得此罪。 如是等种种先世业因缘。 今世因缘,若病、若打,如是等是今世因缘得聋。 问曰:哑者不能言,作何等罪故哑? 答曰:先世截他舌,或塞其口,或与恶药令不得语;或闻师教、父母教敕,断其语,非其教;或作恶邪人,不信罪福破正语;受地狱罪出,生世为人,哑不能言。 如是种种因缘故哑。 问曰:狂者得正,云何为狂? 答曰:先世作罪,破他坐禅,破坐禅舍,以诸咒术咒人令嗔斗诤淫欲;今世诸结使厚重。 如婆罗门失其稻田,其妇复死,即时狂发,裸形而走。 (摘录《大智度论卷八》)★ 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飱陀,二名迦那伽牟尼,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 除此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 若有十方佛,何以故言余劫无佛,甚可怜愍? 答曰:虽释迦牟尼佛有无量神力,能变化作佛在十方说法,放光明度众生,亦不能尽度一切众生,堕有边故,则无未来世佛故。 然众生不尽,以是故应更有余佛。 复次,汝言佛自说女人不得作五事,二转轮圣王不得同时出世,佛亦如是。 同时一世亦无二佛,汝不解此义。 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 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 (摘录《大智度论卷九》)★ 大德福人,善能赞佛。 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法度人,名为法施。 问曰:财施、法施,何等为胜? 答曰:如佛所言:二施之中,法施为胜。 所以者何? 财施果报,在欲界中;法施果报,或在三界,或出三界。 复次,财施有量,法施无量;财施有尽,法施无尽。 譬如以薪益火,其明转多。 复次,财施之报,净少垢多;法施之报,垢少净多。 复次,若作大施,必待众力;法施出心,不待他也。 复次,财施能令四大诸根增长;法施能令无漏根、力、觉、道具足。 复次,财施之法,有佛无佛,世间常有,如法施者,唯有佛世乃当有耳。 是故当知法施甚难! 云何为难? 乃至有相辟支佛不能说法,直行乞食,飞腾变化而以度人。 复次,从法施中能出生财施,及诸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 复次,法施能分别诸法:有漏、无漏法,色法、无色法,有为、无为法,善、不善、无记法,常法、无常法,有法、无法。 一切诸法实相清净,不可破不可坏。 如是等法,略说则八万四千法藏,广说则无量。 如是等种种,皆从法施分别了知。 以是故,法施为胜。 是二施和合,名为檀行。 是二施愿求作佛,则能令人得至佛道,何况其余? (摘录《大智度论卷十一》)★ 不饮酒者,酒有三种:一者、榖酒;二者、果酒;三者、药草酒。 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 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同蹄畜乳酒,一切乳热者可中作酒。 略说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 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故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 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 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现在世财物虚竭,何以故? 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疾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 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十一者、身力转少;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 醉闷恍惚,无所别故;十八者、不尊敬佛;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二十一者、朋党恶人;二十二者、疏远贤善;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无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纵己放逸;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 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槃;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 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 (摘录《大智度论卷十三》) ★ 今欲出生摩诃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因禅定门,禅定门必须大精进力。 何以故? 欲界乱心,不能得见诸法实相。 譬如风中然灯,不能照物;灯在密室,明必能照。 (摘录《大智度论卷十五》)★ 有一比丘在林中莲华池边经行,闻莲华香,鼻受心著。 池神语言:汝何以舍彼林中禅净坐处而偷我香? 以著香故,诸结使卧者,今皆觉起。 时,更有一人,来入池中,多取其华,掘挽根茎,狼籍而去;池神默无所言。 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取汝华,汝都无言,我但池岸边行,便见呵骂,云我偷香! 池神言:世间恶人常在罪垢粪中,不净没头,我不共语也。 汝是禅行好人而著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汝! 譬如白毡鲜净而有黑物点污,众人皆见;彼恶人者,譬如黑衣点墨,人所不见,谁问之者! (摘录《大智度论卷十七》)注:果卿读《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槃经》以及刚读到《大智度论》第二册,真是令人开卷有益,尽除众惑。 只有深入经藏,才能增长智慧。 愿借果宏居士的这本书,摘录几段佛陀的教诲,令读者共享法喜。  发布时间:2024-03-28 09:47:3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