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识慧集:十 十波罗蜜 内容: 十十波罗蜜十善。 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善戒。 持十善业道的戒法。 十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华衣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得坐高广大床、不得非时食、不得捉钱金银宝物。 十身。 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十德。 法师十德: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神、身心无倦、成就忍力。 弟子的十德。 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以下十德。 信心、种性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十界。 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十号。 佛有十种称号:如来乘如宝之道来成正觉;应供应受人天之供养;正徧知真正徧知一切法;明行足宿命明、无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槃;世间解能了解世间一切事理;无上士至高无尚之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信。 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为信心。 念心虽在无数劫中,捨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为念心。 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取真净,名为精进心。 慧心心纯行动,智慧自生,名曰慧心。 定心百杂粉碎。 心体湛然,名曰定心。 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氛相接,名护法心。 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 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十住。 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 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 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氛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 方便俱足住自利利他,方便俱足,名方便俱足住。 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却,名不即住。 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 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灌顶住菩萨皆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十行。 因菩萨经十信十住,修行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復须长养利他功德行,故名十行。 欢喜行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饶益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 无瞋恨行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瞋恨行。 无尽行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难痴乱行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难痴乱行。 善现行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无著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於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尊重行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善法行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 真实行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 2、不坏回向。 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 3、等一切佛回向。 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於诸佛。 4、名至一切处回向,觉智周圆,无所不遍。 1、无尽功德藏回向。 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 2、名随尽平等善根回向。 於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 3、随尽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 4、真如相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 5、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诸法本空,心无缚著,於根尘中,得大解脱。 6、等法界无量回向。 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 十方。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称为十方。 十魔。 1、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 2、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 3、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 4、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 1、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 2、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 3、善根魔执著自己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 4、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执著自己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 5、善知识魔悭吝於法,不能开导人。 6、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执著,故障蔽正道。 以上十魔,皆能障蔽正道,防害慧命,故名为魔。 十障。 菩萨於十地位中,断十种障碍,而证得十种真如。 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三於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四於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五於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六於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七於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八於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不减真如;九於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十於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十力。 指如来所俱的十种力。 1、知觉处非处智力。 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2、知三世业报智力。 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三昧等的智力。 4、知诸根胜劣智力。 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 5、知种种解智力。 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 6、知种种界智力。 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8、知天眼无碍智力。 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 9、知宿命无漏智力。 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 10、知永断习气智力。 於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十度三行。 十度中的每一度都有三种行法。 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 禅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 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 方便度的三行是进趣果向方便、巧会有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 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 力度的三行是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 智度的三行是无相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十善菩萨。 指圆教十信位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十善业道。 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十无碍。 用同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真应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 十重戒。 受菩萨戒弟子要持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 又名十波罗夷。 即梵纲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的一切之戒。 故名无尽藏戒。 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戒。 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 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酗酒戒、说四众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十重障。 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阇钝障、摄细烦恼现行障、於下乘般涅槃障、麤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十玄门。 又名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系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能通此义,则可入於华严大经之玄海,故名玄门。 又此十玄妙法,互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即: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隐密显了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因陀罗网法界门、讬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法异成门、主伴圆明具德门。 十斋日。 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廿三日、廿四日、廿八日、廿九日、三十日(小月则廿七日、廿八日、廿九日。)据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在此十斋日对着佛菩萨的圣像诵经拜忏,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十波罗蜜。 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 此十波罗蜜是惟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十念。 修行佛道者,由於工作忙,早晚功课可用十念法。 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每口气念五声南无阿弥陀佛)。 十念处。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十念往生。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法。 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十大弟子。 释迦佛的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候罗密行第一。 十发趣心。 即十住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发趣心向果。 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 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 十种不净。 愚痴有十种不净。 身不净、口不净、意不净、行不净、住不净、坐不净、卧不净、自行不净、化他不净、所期不净。 十种方便。 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进方便、禅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觉悟方便、转不退*轮方便。 十种自在。 1、寿命自在。 菩萨成就法身慧命,已无生死寿天之数,虽经历万劫而不增长,即短促的刹那亦不减退,但为度众生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 2、心自在。 菩萨了达诸法性空,不受任何的挂碍,故能智慧方便,入无量三昧,遊戏神通,超然独立。 3、财自在。 菩萨能以无量福德庄严无量佛土。 亦以无量珍宝物资布施众生,更作无畏与法乐布施,救护与满足一切众生之所欲乐。 4、业自在。 菩萨梵行已立,所作皆辩,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再不受业的拘束。 5、生自在。 菩萨住於无生法忍中,但为饶益众生,所以随类受生,藉以度脱无量众生,但却能去住无碍,生死无碍。 6、愿自在。 菩萨能随愿乐成,无有障碍,在各种刹土中,皆能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7、解自在。 菩萨能了达诸法,破一切所执,故能胜解成就,且能示现种种色身,为诸众生演说无量妙法。 8、如意自在。 菩萨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为度诸众生,能於各种世界中,示现变化,随意自如。 9、智自在。 菩萨悲智俱足,能於十方世界,演说圆音利乐一切众生。 10、法自在。 菩萨辩才无碍,为度众生乐说诸法,於诸法中,圆融通达。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十种依果。 菩萨遵循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 叫做十种依果。 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蜜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怀);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十万亿佛土。 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十地。 菩萨乘的十地。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十地心。 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十来偈。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 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十地分。 十地分声闻乘十地、缘觉乘十地、菩萨乘十地、佛乘十地。 1、声闻乘十地。 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 2、缘觉乘十地。 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证寂灭地、六通地、徹和密地、习想渐簿地。 3、菩萨乘十地。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 4、佛乘十地。 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清净自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善明日幢宝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大轮威藏明德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毗卢舍那智海藏地。 十因十果。 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 1、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果报。 2、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 3、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果报。 4、瞋习因:有宫割斩斫等的果报。 5、诈习因:有杻械鞭杖等的果报。 、6、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果报。 7、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果报。 8、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訉推鞫等的果报。 9、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洒其血等果报。 10、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报果。 十善戒。 守持十善业道的戒法。 发布时间:2024-04-11 13:37:43 更新时间:2024-04-11 21:21: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