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必须出家才能有出世的心态吗 内容: 济群法师:必须出家才能有出世的心态吗 问: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答: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 若是这么定义的话,似乎与在家居士无关,其实不然。 出世可以指出家修行,也可以指出世的超然心态。 作为在家居士,虽不能在寺院、山林过一种远离尘嚣的清修生活,同样要具备超然物外的出世心态,不为世间种种名利声色所染,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出离心。 有了这种心态,我们才会过得更自在。 菩萨道,是以入世的悲心修行。 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入世仍须以出世的心态为基础。 只有这样,入世时才不会陷入对世事的执著中。 若无出世的超然,很可能入到哪里就陷到哪里。 不仅陷入世事中,同时也陷入生命内在的世俗心中。 那时,自顾尚且不暇,遑论利益他人? 所以说,入世修行必须以出离心为基础,否则就会随世俗心所转。 至于说到出家及在家的修行方式,我觉得,出家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也是有前提的,必须找到一个如法道场,找到一位堪为依止的善知识。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修学道场,出家后也可能会忙于应酬,和世俗生活并无太大差别。 若是因缘具足,自己也有纯正坚定的发心,走上出家之路,就可放下一切负担,全身心奉献于追求真理、传播佛法。 在社会上,毕竟有太多牵挂,太多羁绊,必须完成各种责任后,才有时间修行或弘法利生。 但人生几十年是很短暂的,如果我们在尽义务的同时又继续不断地制造责任,可能永远都会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比较而言,出家确实比在家的修行条件优越很多。 问:如何以缘起的智慧看待生活? 答:以缘起的智慧观照,了知一切皆是因缘假相,如幻如化,无常无我。 其中的关键,是将这一智慧审视真正转化为自身认识,感觉它确实如此,必然如此,而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说、用来听的理论。 否则,说得再热闹,关键时刻仍无真实力用。 当然,未具空性正见和相当禅修基础前,也很难在认识上产生这样确定无疑的感觉,因为我们看到一切时仍会觉得很真实。 发布时间:2023-06-23 10:55: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