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涛法师: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内容: 修行法要一海涛 辑1. 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於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 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3. 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4. 没有贪著,痛苦就无从依附,智慧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起。 5. 无论乐与苦或爱与恨,都是你重要的老师,它们是解脱的根源。 6. 以善法为基础的人生,将会发生出灿烂与尊贵的光芒。 7. 佛陀时代的觉者和我们没有两样,都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 8. 如果能将心看好,则看管身与口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它们都受到心的驱策与监督。 9. 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 10. 保持自制,注意你的语言与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戒。 11. 坚持正念正知,这就是定。 12. 在意识的领域中,能分辨一切现象的善恶与是非者,就是智慧。 13. 平静是真正的快乐,这是透过见到实相与根除贪染而获得。 14. 心本身事实上是自由的,因为执著而有痛苦。 15. 当心执著苦与乐时,对执著的觉知亦随之而起。 16. 没有一件事能禁得起正念与智慧的照射。 17. 慈就是爱,佛陀希望我们拥有无量的慈。 18. 因为懒惰习气的缘故,我们必须精进;因为缺乏决心与刚毅的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忍耐与自制。 19. 我们不需要担心行善是白费工夫,即使死后,我们所创造的功德仍会留在世上。 20.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需要事事都要求完美,重点在於看破并放下世间的假象,以获得解脱。 修行法要二海涛 辑1. 无论人们来自何处,我们都应该同样关心,无论亲疏远近,都应该给予相同的爱。 2. 如果生活缺少法,我们就和动物没有两样。 3. 「戒是宝」,一切财富与享用皆源自戒律。 4. 有些人的修行似乎很平顺,没有什么障碍与苦难,这是他们前世的业报。 5. 真正的智慧是看破与放下,不会有纠缠。 6. 远离没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行善。 7. 尚未生起的善法,要努力令它生起;已生起的恶法,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要努力断除。 8. 八正道的每一支都离不开戒、定、慧,只能从这里面去寻找。 9. 修禪是创造解脱之因的捷径。 10. 当戒、定、慧一起运作时,当下你就能看见呼吸、感受、心与法。 11. 禪定的意思是指心稳固不动,并且以正念正知,随时保持心的稳定。 12. 内观,它是对事物清楚而如实的认识,这是最高层次的平静。 13. 了解心的平静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14. 修行有连贯性,那就像是水滴,而非滔滔不绝的流水,无法维持均衡的正念。 15. 无明的黑暗比眼盲更可怕。 16. 一个业正在受报时,另一个业就会蛰伏著。 我们现在受的是过去的业果,而非现在的业报。 17. 「蚊子有什么用?」如果站在蚊子的立场想:「人有什么用?」18. 快乐与痛苦出现时,智慧就可能在那时生起。 19. 开悟就是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20. 我们因为渴爱而迷失,被现象愚弄,因此而感到痛苦。 修行法要三海涛 辑1. 当烦恼出现时,世间八法压抑并遮蔽了八正道。 2. 八正道与世间八法是一对的,这两条道路相互重叠,而非分属不同领域。 3. 佛教的奥义是坚持戒律,戒律源自於内心的动机。 4. 当我们以戒、定、慧调伏身、口、意时,很快就会看见藏在心中的世间法。 5. 一旦戒行清净,对他人就会有一种诚实和慈悲的感觉。 6. 藉由修行,恢復心的潜能之后,我们就能看见世间与它的起源。 7. 唯有当心觉醒时,我们才会真的了解三宝。 因为心的觉醒而得到真正的皈依,无论身在何处,佛、法、僧都会与我们相随。 8. 我们应该抱著自修与独居的心态,与人共住。 9. 有正见的地方,就有寧静。 不知道这点,即使独居也静不下来。 10. 当房子一团乱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并起身打扫与清洗;但是心黯淡与抑鬱时,我们却看不到,还埋怨悲惨的处境。 11. 佛陀说不知道对错的人,可以教他们知道;但是知道却不照做的人,就无可救药了。 那些人被称为放逸者,无法受教。 12. 我们都想断除烦恼,但是我们认识烦恼吗? 13. 当我们真的拥有明亮的电灯时,心却反而被遮蔽。 14. 正见与邪见都是出自同一个觉察。 15. 世俗之人经常在追求欢乐,他们习惯对迷人与讨厌的事物,做出极端的反应,并且一直在这两端之间,来回摆盪,无法止息。 16. 平静之人,他们了解什么是看似平静,实际却不平静的方式。 17. 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花不需要迴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 18. 得与失、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合称世间八法。 如果人的内心跟著这些事情走,受到它们摆布,那就称为俗世与俗人。 19. 如果有人说话刺伤了我们,我们只要如实觉知即可。 修行法要四海涛 辑1. 愤怒能在内心制造无比的压力与痛苦。 但是当佛陀现前,正念的能量生起时,你就获得保护。 2. 如果有人以暴力相向,你必须智慧地看到那人其实正为他的暴力、愤怒而受苦。 3. 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视对方为压迫自己的人。 4. 安忍,带来利益安乐。 安忍是「在家人」的法,是国王及政治家的法,亦是一个有智识者的法、是「出家人」的行和力。 5. 不是唯有菩萨才能做到,你也能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6. 修行可以将心中愤怒的火海转化成清凉的湖泊,一旦我们内心得到转化,不只能停止受苦,也会成为身边的人快乐与幸福的泉源。 7. 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顾愤怒的负面能量,愤怒就会慢慢地转化成具有正面能量的了解与慈悲。 8. 如果你在心中看到产生垃圾的因子,例如害怕、绝望或仇恨,请不要慌张。 你可以面对这负面的情绪说:「我觉察到心里的垃圾,我要将它转化成可以让爱重生的肥料。」9. 无论属於哪一种宗教,只要我们愿意身体力行,愿意真正地修行,所学习到的教导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 10. 安忍,是一个智人的庄严;安忍,是精勤的人的苦行;安忍,是修行人的力量。 11. 所谓进到法里,就是向内观心。 12. 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则住处、食物、衣服与药物等必需品都会不请自来。 13. 我们不须要囤积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得好,就一定会有资粮。 14. 佛性,亦即内心清明的觉知,会带领我们观察与觉悟一切法。 发布时间:2024-04-21 14:26:1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