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彻悟禅师: 修道方便门众多,但当一门深入。 内容: 生佛不二。 平等共有者。 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 诸佛以随悟净因缘。 悟之又悟。 净之又净。 悟净之极。 故其灵知横徧竖穷。 广大无外也。 众生以随迷染因缘。 迷之又迷。 染之又染。 故其灵知局然促然。 介尔微劣也。 然即此介尔灵知。 与诸佛广大灵知。 觌体不二。 毫发无差。 使其得随悟净之缘。 业尽情空。 则此介尔之知。 当下转为广大无外之灵知矣。 如一星之火。 能烧万顷荒田。 然此现前一念灵知。 若约所知之境。 固有广狭胜劣之不同。 若约能知之知。 则全体无异。 如同一火也。 烧檀则香。 烧粪则臭。 所烧虽殊。 能烧之火无二。 又如同一水也。 清浊不同。 同一镜也。 昏明有异。 清浊虽殊。 湿性不二。 昏明虽异。 光体是同。 水同一湿也。 浊者可使澄之而清。 镜同一光也。 昏者可使磨之而明。 光昏者为带垢耳。 垢非光。 光者镜之本体也。 水浊者为杂尘耳。 尘非湿。 湿者水之本性也。 此一念灵知。 如水之湿。 如镜之光。 如火之烧。 举体无异者也。 唯其举体无异。 故于修道方便门中。 便有多门。 有但仰慕诸圣者。 有但尊重己灵者。 有外慕诸圣内重己灵者。 有不慕诸圣不重己灵者。 若但仰慕诸圣者。 如本分念佛之人。 以知诸圣皆已先证我之己灵。 语默动静。 皆堪垂范。 我曹若不仰慕诸圣。 则进修无路矣。 故或专持名号。 或观想音容。 三业虔诚。 六时敬礼。 倾心皈命。 尽报遵承。 及乎时至缘。 感应道交。 心地大开﹐灵光独露。 乃知我之己灵。 原与诸圣平等无异。 亦不可不自尊重也。 又但尊重己灵者。 宗门参禅者。 以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故唯欲十二时中。 四威仪内。 独露当人面目。 受用本地风光。 离心性外。 毫无取着。 所谓任他千圣现。 我有天真佛也。 及乎造诣功深。 悟证已极。 乃知一切诸圣。 皆久已先证我之己灵者。 尤不可不仰慕也。 又外慕诸圣内重己灵者。 夫欲尊重己灵。 必须仰慕诸圣。 唯其仰慕诸圣。 正是尊重己灵。 又仰慕诸圣。 必须尊重己灵。 若不尊重己灵。 岂能仰慕诸圣。 此则内外交修。 心佛等重。 既无偏执。 进道弥速。 至于力极功纯。 全体相应。 乃知诸圣。 但不过先证我之己灵而已。 无庸仰慕。 而我己灵者。 亦不过平等齐于诸圣而已。 何劳尊重。 又不慕诸圣。 不重己灵者。 此谓寸丝不挂。 心佛两忘。 彻底撒开。 迥无依倚。 外遗世界。 内脱身心。 一念不生。 万缘坐断。 至于久久功熟。 圆满证入。 本灵独露。 诸圣顿齐。 虽不仰慕诸圣。 乃善仰慕。 虽不尊重己灵。 却真尊重。 此之四路。 学者自谅根性。 各随好乐。 但当一门深入。 久之必皆有相应。 切不可妄生执着。 轻发议论。 出奴入主。 是一非余。 不唯背妙道而成障碍。 将恐谤大法而招愆尤也矣。 彻悟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4-05-03 12:57:4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