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徒名称有哪些?佛教徒名称的正式称呼 内容: 佛经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 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佛教徒名称的正式称呼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 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 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 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男出家者。 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女出家者。 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 比如,不得于避处自弄身体、不得照镜子化妆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 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因为要检验女弟子会不会怀孕。 六、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称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 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称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 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称的别称一、僧,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 所以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二、沙门,梵文音译,也译为桑门。 沙门本是对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 但传人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徒特有的一个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 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 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称,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教授、规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教徒。 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 五、头陀,对一类佛教徒的称呼,原意是抖擞、弃除等。 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 所以也称呼头陀为苦行僧。 发布时间:2023-06-23 11:43:2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