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舟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十三) 内容: 二重劝舍利弗。 我见是利。 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 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我见是利。 指上文得佛接引往生之效果也。 若回指前文即往生彼国一生即得补处。 及与一生补处为伴等利益也。 故说此言者。 指上佛教善男女执持名号。 持至一心不乱之因也。 若有众生闻说如是因。 不愿修如是果。 不愿得者。 非狂即痴。 故重劝曰。 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寂光净土即是佛性。 人人本具。 个个不无。 只以业障所障。 故不与佛同。 依他宗修。 虽能开悟。 业障未消。 终成隔碍。 故楞严经云。 理虽顿悟。 事须渐除。 今言带业往生者。 正以凡夫不知业无体性。 故作如是言而摄受耳。 及至生已。 必悟无生。 无生理中岂有业乎。 故曰了得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甲三流通分二;乙初普劝三:乙二结劝;丙初劝信流通二;丙二劝愿流通;丙三劝行流通;丁初略引标题六;丁二征释经题;戊初东方。 舍利弗。 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 须弥相佛。 大须弥佛。 须弥光佛。 妙音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各于其国。 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蕅益大师意谓。 此经既是佛无问自说而为发起。 当然仍是佛流通。 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余人不堪流通。 故释迦与六方佛劝信流通。 今略引东方佛赞叹劝信。 以证自赞劝信不虚。 故先牒自赞曰。 舍利弗。 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后正引东方某佛某佛赞叹劝信曰。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之利二字。 指法藏比丘第十七愿行所成。 诸佛劝信。 亦即众生之利。 信而持名往生之利也。 第十七愿云。 设我得佛。 十方世界。 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 不取正觉。 此愿似乎好名。 而实与世间好名不同。 世间所好是假名。 法藏比丘发愿之后。 即广行六度万行。 及普贤行。 饶益众生。 诸恶不作。 众善奉行。 愿以名利益众生。 始成诸佛劝信。 及成众生信而持名往生之利也。 据广本说。 是十方佛赞。 东方佛在东方为众生赞弥陀功德。 余九方亦如是赞。 故我佛释迦亦如是赞。 又释迦赞时。 十方诸佛同赞。 言不顿彰。 十方诸佛同一法身故。 自他不二故。 此是略说。 若广说即十方各恒河沙数诸佛同赞。 犹谓之略。 广长舌相者。 佛三十二相中之一相。 约化相舌出覆面。 上至发际。 约报相舌覆三千大千世界。 此相是妙有。 亦即是真空。 不碍三千大千中一切情与无情。 又佛以三世间为一身。 佛之舌遍于一切众生口中。 众生舌即是佛舌。 故有一众生赞弥陀。 即是释迦及诸佛赞弥陀。 所有鹦鹉八哥众鸟和鸣。 皆是赞弥陀。 此文末后十六字。 是本经经题。 上八字约佛德。 是诸佛所称赞之功德。 下八字约法。 是诸佛所护念之经。 今罗什法师所立之题。 虽略而义实无异。 难信故护念称赞以劝信。 众生信故。 经乃流通。 东方如是。 余方皆然。 但诸佛名号。 皆以德彰。 德无尽故。 一一名皆非思议之所能及。 有智辩者。 当随意发挥之。 一一皆是万德庄严。 戊二南方舍利弗。 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 名闻光佛。 大焰肩佛。 须弥灯佛。 无量精进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同上戊三西方舍利弗。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 无量相佛。 无量幢佛。 大光佛。 大明佛。 宝相佛。 净光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同上 发布时间:2024-05-09 12:00: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