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毒月来临,用此草可抵万千药方,降压排毒又补肾! 内容: 马上进入农历五月份,也到了传说中的“五毒月”。 民谚有云:“五月到,天气热;五毒行,不安宁。 ”“五毒月”之说源于古时,人们发现这个月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生病、死亡的人特别多,所以对农历五月特别恐惧,并把其称作“毒月”。 “五毒月”真的很“毒”? 具体有哪些“毒”? 如何防范? 五月,毒月古人之所以对农历五月产生畏惧之情,是因为这个月“百病泛滥”,人们容易感染疾病。 中医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①多雨导致湿气肆虐农历五月进入梅雨季,连绵不绝的雨,潮湿的气候环境,造成了湿气的肆虐,由此产生的湿疹、水疱、瘙痒让很多人感觉不适。 ②蚊虫滋生易传播病菌天气转为湿热的五月,开始进入蛇、蜈蚣、蝎子等毒虫频繁活动的时期,蚊虫、微生物等也大量滋生,所以特别容易传播病菌。 ③高温暑热导致“伤心”人在夏季的高温状态下,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回流心脏血液和心肌供氧量大大减少,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同时,天热则多汗,而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对心脏阴液消耗大。 ④贪凉引起“阳虚于内”中医典籍《伤寒论》里提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此时阳气外散在表,内里的脏腑反而虚弱,洗冷水澡、吃凉食等行为,容易造成感冒、呕吐、腹泻等。 这个时候艾草就出现了,五月初有一个中国的传统节目,端午节。 传统习俗中,端午除了吃粽子外,唯一延续至今的就属插艾草了。 从古至今,端午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可代表健康、福气。 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已经很少在此时插艾了,但是大家对艾草的认可却是一直没变。 端午,艾也“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前后在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就是它强大的医药作用。 因为太能治病了,所以认为挂在门上也能驱蚊辟邪,毒虫鬼怪也不敢进屋,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 满屋子都是艾草清苦浓烈的香味。 艾草药效最好的时间,是在端午前后,也就是农历5月。 2、3月的时候,还是鲜嫩做菜的艾草,到端午前后就已经成熟可“摘”了。 此时收割的艾叶,阳气最纯正、药气最浓厚,无论作艾条艾灸、煮水洗澡泡脚,还是挂墙上驱蚊防邪、晒干煲汤. .. .. .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以下是具体应用,五月,一定要拿一把艾草,护家人平安~戴驱蚊防疫香囊每一个香囊无论什么功效,艾叶都是不可缺少的。 正值夏天,蚊虫多,可以做个驱蚊防疫香囊,还防病毒、细菌。 挂艾草菖蒲每至端午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叶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辟邪祛病;还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或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洗祛寒湿艾叶可理气血、逐寒湿、止血温经,对皮炎、湿疹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疗效。 五毒月多毒物出没,身体的湿毒、寒气等也容易发在体表皮肤,此时正好可以通过沐浴改善皮肤状况。 泡促血循艾草泡脚,尤其适合有寒、有湿的人。 加花椒能帮助除脚汗、脚臭、脚气;加红花可以改善腿部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痹和局部瘀血;加生姜能防治风寒感冒. .. .. .吃花样进补艾草的吃法太多了,搭配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道和功效。 鲜艾叶煮鸡蛋,补阳补肾;老艾根煮鸡汤,祛陈年寒湿;端午节的艾草粑粑、艾叶饼等,都有温和补阳气的效果。 因为艾叶的食用方法太多了,疗效也好,所以有必要给大家列出简单适合中老年的艾草吃法。 艾叶煮鸡蛋这是比较经典和常见的吃法,做法:艾叶适量剁碎,置锅中加水煮开数分钟,加入鸡蛋煮开即可,还可以加生姜。 喜欢甜味的可以加红糖。 鸡肉艾叶汤做法:老母鸡1只,新鲜艾叶50g。 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食用。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叶饺子做法:新鲜艾叶适量切碎,加上葱、干冬菇适量切碎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功效:增进食欲。 艾叶红糖水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干艾叶15g,红糖适量,水煎服。 适用人群:用于妇女痛经。 发布时间:2022-06-02 02:52:13 更新时间:2022-06-02 02:52:2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