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涅槃日重温佛陀最后的教诲 内容: 佛遗教经译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释迦牟尼佛,从最初转法轮,度化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直到最后一次说法,度化须跋陀罗,证得阿罗汉果。 所应当度化的学生,都已经度化完毕。 于是,来到娑罗双树之间歇息,准备进入涅槃。 这一天的半夜,周围寂静无声,世尊最后一次,为自己的学生们,简略地讲说佛法的要点。 各位比丘,在我灭度今后,你们应当无比尊重恭敬波罗提木叉(戒)。 就如同在阴郁傍边,碰到了光明;如同穷苦的人,获得了宝藏一样。 应当知道,它就是你们可以依附的大师。 假使我持续留在人世间,和它也没有什么两样。 作为持守清净戒律的人,弗成以从事发卖和贸易;弗成以安排置办田地和屋宅;弗成以蓄养家奴和动物;甚至于一切栽种,以及蓄积财宝等过失,都应当远离,就如同躲避火坑一样。 弗成以砍伐草木,和开垦地盘。 弗成以经由过程配药看病来谋生;弗成以看相算命;弗成以观察天象,推想地气风水等等;甚至于用一切历算等方法,来预言未来的工作,都不应该。 应当控制身体的欲望,过午不食;依附清净的乞食和赡养而生活。 弗成以介入世间的国事,或者充当敌对双方的使者;弗成以习练鬼神咒术和炼制灵药瘦骨如柴妙药;弗成以结交攀附权贵富人,甚至于嫌贫爱富等等,都不应当。 应当正直自己的心念,一心一意向往解脱。 弗成以有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有意显露一些灵异,来迷惑吸惹人人。 对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种赡养,要适可而止,知量知足。 跟着缘分接收赡养,不应当特意蓄积。 以上是简略地总说持戒的基本要求。 戒律是走向真正解脱的根本,所以叫做波罗提木叉。 依附于持戒的缘故,才能够生起禅定,以及灭除忧? 的聪明。 是以,诸位比丘应当守持清净戒律,不要让它损坏和缺少。 假使有人能够守戒清净,就可以具备各类善行和气法;假使没有清净持戒,一切善妙功德,都无法产生。 所以,应当知道,戒律是最了不起的安泰和功德,常驻的地方。 各位比丘,在持戒的基本上,你们应当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切切不要让它们自由放纵,陷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傍边。 就好比放牛的人,手拿鞭子看着它,不让牛自由放纵,去破坏人家的庄稼。 假使放纵五根的话,不仅仅将会导致五欲泛滥得无边无际,没有办法制约;而且将会如同一匹烈马,缺少了缰绳一样,会把人驮着,掉到坑坎傍边。 又比如被强盗抢劫了,所带来的损失和魔难,最多只有这平生;而五根之贼所带来的灾祸,将会使人生生世世都遭殃。 它的伤害异常严重,弗成以不非分特别谨慎。 是以,有聪明的人,都经常制约五根,而不会跟着它转。 防备它就像防贼一样,不让它自由放纵。 借使让它放纵的话,不久就会见到它所带来的伤害。 这所谓的五根啊,心是它们的主人。 是以,你们人人应当好好制约这个心。 心的恐怖之处,远远跨越了毒蛇、凶恶的野兽、仇人和响马,甚至于漫天大火,都不足以形容它的恐怖。 就好比一小我,手里端着一碗甜美的蜂蜜走在路上,高兴到手舞足蹈一样;他的眼里只有蜂蜜,对于前面的深坑却熟视无睹。 又好比一头猖狂的大象,却连惩办它的铁钩都没有;也好似猿猴回到了树上,翻飞跳跃,的确没有办法约束。 所以要急速采取办法,制服它,毫不能让它持续自由放纵。 放纵这个心的人,一切善行都将前功尽弃;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话,没有什么工作办不成。 所以,各位比丘们,应当恒常精进,降伏自己的心。 各位比丘,你们在接收饮食赡养的时刻,应当像吃药治病一样。 对于好吃的,不应当多吃;对于不好吃的,也不应当少吃。 吃饭的目的在于给身体弥补能量,消除饥饿口渴之病。 就如同蜜蜂采花蜜一样,只是取走了花的甜味,并不损伤花朵和花香。 比丘也是这样的,接收人人的赡养,目的在于有精力断除自己的烦恼。 所以不应当过多索求,以免伤害别人的善心。 就好比一个有聪明的人,能够恰当地衡量牛的体力若干,不让它过多劳动,以免精疲力竭。 各位比丘,你们在日间,应当用心勤奋地修学各类善法,不要让大好时间白白浪费。 上半夜和下半夜,也不要荒废。 午夜前后,念诵经文,以便消除困倦,息灭妄想。 不要因为睡眠的缘故,让这平生白白空过,什么成就都没有获得。 应当时常观察,无常的大火,正在焚烧着世间的一切,所以应当尽早求得自己的解脱,不要懒散睡眠啊! 各类各样的烦恼贼寇们,一向守候在我们的身边,伺机夺走人们的生命。 它们比仇人更恐怖啊! 怎么可以随便睡眠,而不赶紧小心和觉悟呢? 烦恼的毒蛇,正沉睡在你的心里面;就好比一条黑蚖毒蛇,正睡在你的卧室里。 应当用精进持戒这个铁钩,尽早把它们扔出去。 睡在心里的烦恼毒蛇们走了今后,才可以安心睡眠;烦恼毒蛇还没走,就去睡眠,是没有忸捏的人。 忸捏知耻这件衣服,在所有的美好装扮傍边,是最了不起的。 忸捏就如同一把铁钩,能够制止人们做不法的工作。 所以,应当随时保持忸捏知耻的心,一会儿也不要丧失。 假使离开了忸捏和知耻,就会落空各种功德。 拥有忸捏的人,就会拥有各类善行和气法;假使没有忸捏的话,和那些禽兽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各位比丘,假使有人来伤害你们,甚至把你们的身体一节一节地破坏;你们应当守护好自己的心,不要让它产生愤怒和怨恨。 还应当守护好自己的嘴巴,不要让它发出凶恶难听的话。 假使放纵自己那个忿恨之心的话,就会妨碍自己的修道,落空各类功德的利益。 忍辱的功德啊,连持戒和苦行都比不上。 能够做到忍辱的人,才可以叫做有力的菩萨大人。 假使不能够,像饮用甜美的甘露一样,去欢乐地忍受恶毒的辱骂;就不能叫做已经入道的,有聪明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嗔恚的害处之大,能够破坏一切善法;也会破坏好的名声,让这平生和下平生所碰到的人们,都不爱好见到他。 应当知道,嗔恚忿恨之心,比大火还要激烈。 所以应当坚持进行防护,不要让它趁机会进入到心里面。 抢劫各类功德的贼寇,莫过于嗔恚。 在家人,成天陷溺于五欲傍边,不是修行的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产生了嗔恚心,情有可原。 作为放下了欲望,削发修道的人,却在心里怀有嗔恚和忿恨,就太不应该了。 好比一片清凉的白云傍边,却溘然打起了霹雳闪电,是完全不应该出现的。 各位比丘,应当经常摸一下自己的头,提醒自己:我已经舍弃了社会上那些漂亮的装饰,穿上了削发人朴素的染色衣;手持着应量器——钵,经由过程乞食,来保持自己的生活。 这样自己观察今后,一旦发明心中生起了骄傲和我慢之心,就应当迅速地祛除它。 增长自己的骄慢心,即使是世俗的通俗人也不应该。 更何况削发修行,想要入道的人,为了彻底解脱的缘故,而放下面子去乞食呢? 各位比丘,言不由衷的谄曲之心,与觉悟之道背道而驰。 是以,应当让自己的心坦荡正直。 要知道,谄曲心属于欺骗的范围,假使这样也能入道的话,根本没有这样的事理。 所以,你们人人,应当正直自己的心念,以正直为根本。 各位比丘,应当知道,欲望多的人,往往因为贪求利益的缘故,带来的忧? 也异常多。 欲望少的人,经常无欲无求,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单单少欲这个窍门,尚且应当修习,更何况,少欲还能够产生各种功德呢? 欲望少的人,就不需要经由过程谄曲,来奉承别人,也不会被六根境界所束缚。 能够实践少欲的人,他的心就会坦然无求,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为人处事傍边,到处游刃有余,总认为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拥有少欲的人,就会拥有涅槃。 这就叫做少欲。 各位比丘,假使想要解脱一切忧? 的话,应当时常观察知足窍门。 因为知足这个窍门啊,它就是财富、快乐、安详和稳妥所在的地方。 作为知足的人,即使躺在地上,他也认为安然和快乐;而那些不知足的人,即使置身于天堂之中,他也认为不能称心如意。 那些不知足的人啊,即使富有,也是贫穷;而知足的人呢,即使贫穷,也是富有。 那些不知足的人,经常被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所牵挂而不安闲,经常让知足的人们认为可怜和同情。 这就是知足。 各位比丘,假如想要获得寂静法性傍边,那种安闲无为的安泰,就应当远离混乱的愦闹,一小我独处闲居。 要知道,那些安静独处的人,连忉利天的帝释天王等很多天神,都邑对他恭敬和尊重。 是以,应当舍弃自己的学生和家属,以及其他有缘的人们。 一小我闲下来,不要做什么,独自静处,专心思维观察,以便祛除烦恼和苦的根本。 假使爱好和人人在一路凑热闹的人,就会受到别人带来的各类干扰和烦恼。 就好比一棵大树,很多很多的鸟儿都在上面集会,就会有逐渐枯萎或者折断的危险。 人人要知道,人世间的各种贪欲和束缚,会让人们永远沉没于苦海傍边。 (所以,人人应当学会远离。 )否则,就好比一头年迈的大象,假如陷入了泥潭傍边的话,就没有办法自己出来了。 这就叫做远离。 各位比丘,假使能够恒常精进的话,就没有什么艰苦的工作了。 所以,你们人人,应当勤奋精进。 就好比一条渺小的水流,假如长流赓续的话,就能够穿透石头。 假使一个修行人,他的心往往放松懈怠的话;那就好比钻木取火的时刻,木头还没有发烧,就停下来了一样,虽然也想获得火,却是弗成能的。 (是以,人人切切不要松懈。 )这就叫做精进。 各位比丘,与其到处去寻求善常识,去寻求好的助缘,还不如不要忘失正念。 假使有能够不忘失正念的人,一切烦恼的响马,就无法进入他的心中。 所以,你们人人,应当经常把心里的念头收摄住。 假使落空了对于念头的守护,也就会落空各种功德。 假使正念力量顽强的话,那么,即使进入到五欲响马的境界傍边,也不会受到影响。 这就好比披盔戴甲进入疆场一样,就会无所畏惧。 (所以,人人应当时常守护自己的念头。 )这就叫做不忘念。 各位比丘,假使人人能够收摄心念的话,心就已经在禅定傍边了。 心在禅定傍边的缘故,就自然能够知道世间万法跟着人缘而生灭的状况。 所以,你们人人,应当经常勤奋精进地修习各类禅定。 假使获得禅定今后,心就不会再狼藉了。 就好比珍爱用水的家庭,往往善于建造并且保养水塘和堤坝;修行人也是这样的,为了保护聪明之水的缘故,而善于勤奋地修习禅定,使聪明之水不会漏失。 这就叫做禅定。 各位比丘,假使有了聪明的话,就不会再有贪婪和执着。 假如能够经常自己检查观察,不让聪明心丧失;像这样的人,在我的教法傍边,一定能够获得解脱。 假使不这样的话,那就既不是修道的人,也不是通俗在家人,真不知道叫他什么才好。 真实的聪明,就是度过这个生老病死大海最稳固的船啊! 也是无明阴郁傍边的大光明之灯啊! 是一切病人最好的药啊! 是砍伐烦恼大树的锋利斧头啊! 所以,你们人人,应当经由过程对于经教的闻思修,让它自然增长。 假使一小我,拥有聪明光明的话;他虽然没有天眼通,却是一个真正的明见法性的人啊! 这就叫做聪明。 各位比丘,假使有人沉沦于各类各样的杂话戏论傍边,他的心就会变得纷乱。 虽然他似乎也在削发修行,却老是无法解脱。 所以,比丘们应当急速舍弃并且远离,混乱心和戏论。 假使你们想要获得真常寂灭的究竟快乐的话,只有赶紧想办法祛除戏论之病。 这就叫做不戏论。 各位比丘,你们对于各类功德窍门,应当经常一心一意地去修学。 舍弃各种懒散放逸,就如同远离仇怨和响马一样。 大慈大悲的世尊,所讲说的利益众生的教法,都已经究竟圆满。 你们人人只需要勤奋地去实践它。 或者在山林之内,或者在水乡傍边;或者在大树下面,或者在安静的房间里。 时常想念自己所学的窍门,切切不要让它丧失。 应当经常勉励自己,坚持精进地修学。 不要因为空度时光,到了临死的时刻,导致后悔。 我就像一位高明的医生,因为知道人人是什么病,才授与合适的药方。 然则,你们吃不吃药,就不是医生的责任了。 又如同一位高明的领导,老是把最合适的途径指给人们。 假如有的人听了今后,却不肯走的话,就不是领导的责任了。 你们人人,假如对于苦集灭道四谛有所困惑的话,可以赶紧提问,切切不要把困惑藏在心里,而不去解决它。 当时,世尊像这样大声说了三遍,却没有任何人提问。 为什么呢? 因为在座的大众们没有任何困惑。 这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在观察了人人的心念今后,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即使可以让月亮变热,让太阳变冷;佛陀所说的四谛窍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您所说的苦谛,真恰是苦,没有办法变成快乐;烦恼习惯的汇集是苦的真正原因,再没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假使想要祛除苦,就必须要祛除苦的因,苦因灭了,苦果也就灭了;这个灭苦的修行之道,是最真实的道,再也没有其它的道了。 世尊,在座的众位比丘们,对于四谛窍门,已经决定信任,没有任何困惑。 在座的大众傍边,假如是尚未完成解脱的学生们,见到佛陀灭度,就会有悲痛的感触感染。 假如是刚刚进入佛门的学生们,听到佛陀最后所宣说的妙法,就都可以走上解脱之路。 好比一小我走夜路的时刻,溘然见到了闪电的光明,于是就看见了前方的途径。 假如是已经完成懂得脱,已经度过了死活苦海的学生们,只是会起这样一个念头:世尊灭度得这样快啊! 虽然阿那律尊者代表人人做了这样的回答,注解在座的大众,都已经明白了四圣谛的法义。 然则,世尊为了让人人都获得稳固的信解,以大慈大悲之心,再次为大众们讲说:各位比丘,不要怀有悲痛和忧闷的情绪,即使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逗留一大劫,最终照样要入灭的。 人人相会在一路,永远也不再分离,毕竟是弗成能的。 只要人人能够奉行自利利他,一切法就都已经圆满具备了。 假使我长久住世的话,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多的利益。 应当度化的人,无论天上照样人世,都已经度化完毕;那些尚未得度的人,也都已经为他们铺垫好了将来解脱的人缘。 从今今后,我的一切学生们,代代相传,各自修行,这就是如来法身常在世间,不会息灭的表现啊! 所以,人人应当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的。 有相会,就必定会有分离。 人人不要忧伤懊恼,世间万象都是如斯。 而应当勤奋精进,争取早日求得解脱。 用聪明的光明,去祛除所有的愚痴阴郁。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危机和脆弱,没有什么器械是稳固不坏的。 我如今得以灭度,就如同消除了一个恶毒的疾病。 这个器械本来就是应当舍弃的,它充满了罪恶,给它一个虚假的名字,叫做身体罢了。 恰是因为它,才沉没在生老病死的大海傍边。 哪里会有一个充满聪明的人,能够祛除它,如同杀掉仇人和响马一样,却反而会不欢乐呢? 各位比丘,人人应当经常一心一意地勤奋肄业出世之道。 要知道,世间的一切看似更改,或者看似不更改的万事万物,其本质都是在逐渐衰败和损坏的。 你们人人停止提问吧,也不要再措辞了。 适合涅槃的时间即将以前,我这就入灭。 这些内容,是我对你们最后的教诲。 发布时间:2024-05-14 11:34:1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