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面对境界,星云大师教导做人处事的态度 内容: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圆满的境界,欢喜或不欢喜,高兴或悲伤,总会惹得我们身心纷扰难安。 究竟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呢? 以下四点提供参考:第一,出口伤人时要懂沉默孙子云:“伤人之言,恶如利刃。 ”恶口如同一把利刃,不仅刺伤他人,也割伤自己。 因此,说话应懂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切莫因失言而取祸。 相对的,面对他人恶言相向时,也要懂得沉默。 沉默不是消极的抵抗,而是背后必有平静的勇气相伴,所以不会与之共舞。 《荀子》有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当沉默时应沉默,勿逞一时之快,酿成更大的伤害。 第二,对方无理时要能容忍人我相处上,不免遇上无理的人,这时唯有容忍以待,才是最上策。 《愿体集》说得好:“世间无一处无拂意事、无一日无拂意事,惟度量宽宏,有受用处。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诚然如是,对无理的人,何妨多些宽谅,多些容忍呢! 第三,别人受难时要能体恤佛教经典中,时常见到佛陀对卧病的弟子端药倒茶,对愚笨的盘特关怀爱护,雪中送炭的关心,总能让人得到鼓舞,振奋心志。 所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锦上添花固然有它的需要,然而体恤受难、失意、挫折的人,给予一臂之力、一句鼓舞的话、一些适时的探望,无疑是给予对方一剂强心针。 第四,不幸来临时要有勇气生命中必定有挫折、灾难时,在怀忧丧志时,在失落沉闷时,沮丧、不幸时,何妨来反思一下,如何提振信心与信念。 古德有言:“从地倒还从地起,十方世界任悠游”,挫折来时,提起勇气不畏缩,发心立愿不放弃,勇敢面对境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做人处事向来是一门难修的课题,也正如此,可以考验我们内心面临境界的力量有多少。 能退一步的人,他的世界必定宽广;能为他人着想的人,定能赢得大家的尊敬;抱持“你对我错、你大我小”的态度,则事事自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以上四点,是境界来临时面对的好方法。 发布时间:2024-05-31 09:57:2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