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多淫相、嗔恚人相、愚痴人相,各人自我观察 内容: 多淫相——《坐禅三昧经》若多淫相,为人轻便。 多畜妻妾,多语多信。 颜色和悦,言语便易。 少于嗔恨,亦少愁忧。 多能技术,好闻多识。 爱著文颂,善能谈论。 能察人情,多诸畏怖。 心在房室,好着薄衣。 渴欲女色,爱着卧具,服饰香华。 心多柔软,能有怜愍。 美于言语,好修福业。 意乐生天,处众无难。 别人好丑,信任妇女。 欲火炽盛,心多悔变。 喜自庄饰,好观彩画。 悭惜己物,侥幸他财。 好结亲友,不喜独处。 乐着所止,随逐流俗。 乍惊乍惧,志如猕猴。 所见浅近,作事无虑。 轻志所为,趣得适意。 喜啼喜哭。 身体细软,不堪寒苦。 易阻易悦,不能忍事。 少得大喜,少失大忧。 自发伏匿。 身温汗臭,薄肤细发。 多皱多白,剪爪治须。 白齿趣行,喜洁净衣。 学不专一,好游林苑。 多情多求,意着常见。 附近有德,先意问讯。 喜用他语,强颜耐辱。 闻事速解,所为事业。 分别好丑,愍伤苦厄。 自大好胜,不受侵陵。 喜行施惠,接引善人。 得美饮食,与人共之。 不存近细,志在远大。 眼着色欲,事不究竟。 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 美言辩慧,结友不固。 头发稀疏,少于睡眠。 坐卧行立,不失容仪。 所有财物,能速救急。 寻后悔惜,受义疾得。 寻复喜忘,惜于举动。 难自改变,难得离欲。 作罪轻微。 如是种种,是淫欲相。 嗔恚人相——《坐禅三昧经》嗔恚人相。 多于忧恼。 卒暴怀忿,身口粗[麩-夫+黃],能忍众苦,触事不可。 多愁少欢,能作大恶,无怜愍心,喜为斗讼。 颜貌毁悴,皱眉眄睐。 难语难悦,难事难可。 其心如疮,而宣人阙。 义论强梁,不可折伏。 难可倾动,难亲难沮。 含毒难吐,受诵不失。 多能多巧,心不懒堕。 造事疾速,持望不语。 意深难知,受恩能报。 有能聚众,自伏事人。 不可沮败,能究竟事。 难可干乱,少所畏难。 譬如师子,不可屈伏。 一向不回,直造直进。 忆念不忘,多虑思惟,诵习忆持。 能多施与,小利不回。 为师利根,离欲独处,少于淫欲。 心常怀胜,爱着断见。 眼常恶视,真实言语,说事分了。 少于亲友,为事坚着。 坚忆不忘,多于筋力。 肩胸姝大,广额齐发。 心坚难伏,疾得难忘。 能自离欲,喜作重罪。 如是种种,是嗔恚相。 愚痴人相——《坐禅三昧经》愚痴人相。 多疑多悔,懒堕无见。 自满难屈,憍慢难受,可信不信,非信而信。 不知恭敬,处处信向。 多师轻躁,无羞搪突。 作事无虑,反教浑戾。 不择亲友,不自修饰。 好师异道,不别善恶。 难受易忘,钝根懈怠。 诃谤行施,心无怜愍,破坏法桥,触事不了。 嗔目不视,无有智巧。 多求悕望,多疑少信。 憎恶好人,破罪福报。 不别善言,不能解过。 不受诲喻,亲离憎怨。 不知礼节,喜作恶口。 须发爪长,齿衣多垢。 为人驱役,畏处不畏。 乐处而忧,忧处而喜。 悲处反笑,笑处反悲。 牵而后随,能忍苦事。 不别诸味,难得离欲。 为罪深重。 如是种种,是愚痴相。 如何戒淫——《坐禅三昧经》行菩萨道者,于三毒中,若淫欲偏多,先自观身,骨肉皮肤,筋脉流血,肝肺肠胃,屎尿涕唾。 三十六物,九想不净。 专心内观,不令外念。 外念诸缘,摄之令还。 如人执烛,入杂谷仓。 种种分别,豆麦黍粟,无不识知。 复次,观身六分。 坚为地分。 湿为水分。 热为火分。 动为风分。 孔为空分。 知为识分。 亦如屠牛,分为六分。 身首四支,各自异处。 身有九孔,常流不净,革囊盛屎。 常作是观,不令外念。 外念诸缘,摄之令还。 若得一心。 意生厌患,求离此身。 欲令速灭,早入涅槃。 是时当发大慈大悲。 以大功德,拔济众生兴前三愿。 以诸众生不知不净,起诸罪垢。 我当拔置于甘露地。 复次,欲界众生,乐着不净如狗食粪。 我当度脱至清净道。 复次,我当学求诸法实相。 不有常不无常。 非净非不净。 我当云何着此不净。 观不净智,从因缘生。 如我法者,当求实相。 云何厌患身中不净而取涅槃。 当如大象度驶流水,穷尽源底。 得实法相,灭入涅槃。 岂可如猕猴诸兔畏怖驶流,趣自度身。 我今当学如菩萨法。 行不净观除却淫欲。 广化众生令离欲患。 不为不净观所厌没。 发布时间:2024-06-08 10:40:0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