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内容: 信和疑,是求生净土中极为重要的二法。 信是从好的方面说,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一切善法的枝叶,没有信根不会增长。 成唯识论说:「信,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又说:「信如清水珠,信清浊业水」。 清珠投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疑是从坏的方面说,唯识论云:「於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 疑神疑鬼,犹豫不决,就会破坏了正信,故唯识宗把疑列为六种根本烦恼之一。 大乘佛法八宗,除禅宗作下手工夫要注重疑情,其他各宗佛法都重信不重疑,且必要断疑才能生信。 至於禅宗因为要参禅,要参究各种公案或问题,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诸法唯心,心在那里? 参「念佛是谁」? 「谁在念佛」? 要你找出这个谁来,所以必须要起疑情,才能参究。 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其他七宗的佛法入门,都要先建立信仰,没有信仰,便没有基础。 正如璎珞戒经说:「初入佛门,以信为基,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以深信、切愿、力行的三资粮为根本,首重於信,因净土为佛果功德,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如果不先深信,那 切愿力行, 都无从做起! 如信佛陀是三觉具足,万德圆满的大觉圣者,没有妄语,他在弥 陀经说:「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们要相信其为事实 ,并非理想或寓言。 因佛是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更不可思议,可列出几个特 点:1. 莲花化身、不可思议;2. 依正庄严、不可思议;3. 带业往生、不可思议;4. 三根普被、不可思议;5. 他力加被、不可思议。 这五个不可思议中,「依正庄严」与「他力加被」的两个特点,是通於其 他多宗佛法的,其他莲花化生,带业往生,三根普被三种,才是净土宗的特点 ,为他宗所无的。 但我们须要深信不疑,如果有疑,就不到西方,堕在极乐佛 国边地的疑城,因那边有一宫殿,七宝庄严,若念佛的人,对净土疑心,犹预 不定,胎生於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之名,为怀疑净土者所住,为胎 生之宫殿,故曰胎宫。 净土祖师慈照大师说念佛者临终有三种疑与四个关过得,才能往生,曾撰 「净土十门告诫」云:「念佛之人,临终若有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者疑我欠人债务,或有心愿未了,及贪瞠 痴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怕佛不来接。 乱失正念 ,就难以往生」。 或有心愿未了,如李祖留与僧为友,僧多次劝他学佛,都推说有三愿事未 了? 一有男未娶,二有女未嫁,三有祖坟未整好。 待了此三愿事,才来学佛。 不料不久祖留以病忽逝,家人通知僧友,请为封棺说法。 僧友得知其死,颇为 伤感。 乃说法道:「我的好友李祖留,劝君学佛有三愿,谁知阎罗无情面,三 愿未了把魂勾」! 或有贪恋家眷,尘缘难以放下,虽然念佛求生净土,结果亦难以成功。 如 有一老媪天天早晚都在佛堂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 她有个调皮的小儿子 ,听得不耐烦。 一天小儿子就神不知,鬼不觉的躲在神抬下面,当他听到老母 念佛时,求佛慈悲,快点接引她往西方去! 就装腔作势地答道:「好啦,我一 定大发慈悲,明天就来接你去西方啦」! 老媪看看四面无人,以为是佛菩萨要 接她去了,她很怕死,就带著哭丧的脸哀求道:「我不能去呀,我的孙儿还很 小。 还有很多家事未做好呀」! 如此念佛,真是佛听到,也恐怕要笑掉大门牙 了。 慈照大师还说,念佛的人,临终还要过四个难关:第一关:凡夫的人,虽有信心念佛,但因宿世业重,合堕恶趣;而乘念佛之力,於床枕辗转,重业轻受,若因病苦悔悟自身,当生净土;可是无智不思 或以为念佛反受苦报而成谤佛,遂不得过关,难以得生了。 第二关:凡夫虽持戒念佛,有些人只是口谈净土,心恋娑婆福乐,夫求出 世净德,恋家道兴隆,临终贪生怕死,听信家眷,求神问卜,焚烧纸马,杀戮 众生,缘此邪心,无佛摄护,因而堕落,即难过关。 第三关:凡夫虽然念佛吃素,但工夫不深,或因病苦逼迫,或亲友劝促, 临终改变心志,服食荤腥酒肉,无决定信,丧失善根,就难过关,得生净土。 第四关:凡夫临终垂危之际,回想自己平日生活,系念资财,爱怜眷属, 尘心不放,正念失照,死了之後堕入鬼道,在自己家舍中为祟作怪,搅得家人 心惊胆跳,惶惶不可终日。 或为悭犬蛇身,守护家产,宛如他在世之日。 (如 佛在世,为白犬吠逐,就是此关难过的情形。 )有一个故事,颇可以警策我们念佛之人。 从前有一只饥饿的狐狸,深夜潜 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去偷东西吃。 因为吃得太饱,不知不觉的便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一早,主人入厨,狐狸被惊醒了,知道逃不了,便闭起眼睛装死。 主人 望了狐狸一眼,说道:这只死狐狸的尾巴甚好,斩下来做衣领顶温暖的。 狐狸 听了很害怕,但转念一想:斩了条尾巴不致於死,忍痛由他去吧。 结果尾巴被 斩断了。 接著又有人来,说狐狸的耳朵很柔软,可以把它割下来做帽戴,再好不过。 狐狸虽然畏惧,犹是姑息。 它心想:割去双耳,疼痛难忍,尚不致於亡 命。 於是,耳朵又被割了。 後来,又来了许多人,他们都说狐狸全身的皮价值 很高,应该全张剥下来。 狐狸听了胆战心惊,它想斩尾割耳犹可忍痛,不致於 死,若被剥皮,老命休也。 因此再也不敢犹豫装死,乘人不备,猛的一冲,逃 出了生死关。 人生少年不念佛,如狐狸被人斩尾巴;中年不念佛,如狐狸被割双耳;老 年不念,如狐狸将被剥皮,老命休矣。 如不奋力冲出生死牢关,势必永久沉沦 ,难以解脱了! 发布时间:2024-06-14 14:33:4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