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国内名塔简介 内容: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著名佛塔,位于云南大理县西北原崇圣寺前。 大塔的建筑年代据说是在唐贞观六年,即公元632年。 南北两座小塔建于五代时期。 1978和1980年重修时,在塔中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600余件。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 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市大荐福寺内。 为唐中宗景龙年间,即公元707年所建。 塔共十五层,塔顶已毁,现高四十三米,平面呈方形,底部四周装饰精美砖雕。 千余年来,历经了七十多余次地震。 由于明代嘉靖年间两度大地震,塔身从中间裂开,但因建筑坚固,仅有最上两层倾塌,其余虽有裂痕,并未倒塌。 华严寺塔 华严寺塔中国佛教华严宗的佛塔。 建于陕西省长安县华严寺内。 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 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两座砖塔。 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 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塔,高约7米。 开元寺双塔 开元寺双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 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 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六和塔 六和塔是中国宋代古塔。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塔高约60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塔内有阶梯可达顶层。 1953年和1970年两次整修后,显得更加壮观。 龙华塔 据史料记载,建于上海龙华寺的龙华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 明清两代,先后大修。 现在的宝塔于1954年设计和重建。 宝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角,高40余米,顶有露盘、宝瓶等组成的刹杆,飞檐曲栏,雄伟壮观。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中国现存最古的楼阁式木结构佛塔。 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亦称佛宫寺释迦塔。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 塔高67米余,建造精致。 塔内每层都塑有佛像,近年在整修塑像时,发现一批辽代写经、刻经等珍贵的佛教文物,对研究辽代文化和佛教史具有重要意义。 六榕寺花塔  广州六榕寺花塔,高57米,八角九级,每级皆有暗层,合共九级十七层,沿梯级可达塔顶。 塔身原为砖木结构,1915年因地震损坏,1933年重修时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 近年又加以整修。 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 曼飞龙塔 建于公元1204年的曼飞龙塔,是中国傣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塔群,位于云南景洪县大勐笼曼飞龙后山上。 由九座砖构白塔组成。 九塔平面呈八瓣莲花形,主塔居中,高约16米,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高约9米。 塔群布局和谐,造型独特,具有傣族的民族风格。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 因塔身通体皆白而得名。 元世祖至元八年,即公元1271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建造。 塔高50. 9米, 佛牙舍利塔 佛牙舍利塔位于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 从辽道宗咸雍七年,即公元1071年开始,佛牙舍利就供奉于该寺。 佛牙舍利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砖塔,塔高五十一米,矗立于西山山麓,为北京郊外名胜之一。 雷峰塔 雷峰塔位于浙江杭县西湖,乃西湖胜景之一。 是五代吴越国王妃黄氏为供养佛陀螺髻发,而于宋太祖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所建的砖塔。 吴越王钱俶曾造八万四千卷《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托罗尼经》藏于塔中。 1925年, 雷峰塔突然塌毁,发现塔砖中藏有宝箧印经,为五代时所刻,字体精细,多为名家所珍视。 2002年秋,雷峰塔于原址重新修建。 五台山白塔 五台山白塔位于五台山塔院寺,为五台山的标帜和象征。 白塔附近有藏经阁一座,其内收藏有汉、蒙、藏语等各种经文约二万余册。 白居寺塔 白居寺塔位于西藏江孜县。 十五世纪初由江孜地方饶丹贡桑与喇嘛克主杰共同筹建。 寺内有一塔,藏名贝考曲登,俗称八角塔。 塔高十一层,造型优美,雄伟坚实。 塔内保存有精美之雕塑和壁画,其风格融合印度、尼泊尔、喀什米尔等佛教艺术及汉族佛教艺术的特点,形成江孜地区艺术之独特风格。 发布时间:2024-06-19 09:47: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