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章 善待忏悔 内容: 第十章 善待忏悔忏悔是宗教最慈悲的一面,也是上苍付予人类改过自新的无上良药。 有了忏悔,犯错者才能免于久处罪恶中,而能自拔。 但是,却不可辜负了忏悔的慈悲面,以为不管造什么罪——小罪、大罪、轻罪、重罪都可以依佛教的取相忏、无生忏而得忏除,那又何必在乎于做恶犯戒呢? 以后再忏悔就好了。 这就大错特错了! 世俗有句话: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明知道那种行为是不对的,却一再去作,这已乖离了忏悔的精神。 忏悔必须有惭愧心、羞耻心,知不该作而作,便是无惭无愧的人,又如何能忏悔呢? 同时,忏悔也不是万能的,从前面各章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要达到忏悔的目标——灭除罪业,实在不是容易的;无论是作法忏、取相忏或无生忏,都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所以,最好不要犯错,如果无意中,犯了戒或造了恶,必须马上发露忏悔。 如果自恃忏悔可灭罪,便不在乎犯戒造恶,一错再错;一旦业报临头,后悔就来不及了! 话说回来,对于知错不犯,具有惭愧心、羞耻心,一心一意要消除业障,改过向新的人,不论他过去遭了多大的恶业,犯了多重的戒,依照大乘佛教的取相、无生等忏悔,都可以灭除罪业,重获清净。 因此,在过去曾犯下大错的人,请勿再为过去所造恶业而烦恼,只要从现在起痛下决心忏悔,誓志不再犯,那么,再大、再重的恶业都可以转变。 《优婆塞戒经》中说:“业(有)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业(复)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 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何以故? 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 常作无悔故、心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 除(此)之外,悉名不定。 ”(注一) 。 从这段经之中可以知道,除了业报现前之外,不管过去造了任何罪业,只要决心忏悔,都可以转变;重业可以轻受,轻业可以不受。 所以,已有过错的人,请好好珍惜宗教给予信徒们最慈悲的礼物——忏悔;请善用上苍付予人类的无上良药——忏悔。 注一:见大正藏二十四册一○七○页下。 发布时间:2024-06-23 12:03:5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