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十) 内容:   无智亦无得藏教菩萨事六度 圆修妙觉理顿明 无智破执空诸相 不得非证了法融于一毫端现宝刹 坐微尘里转法轮 此语说出鲜诚信 未悉知音有几人无智亦无得,智就是智慧。 得就是证得的果位。 到这种境界,智慧也不要了,所证得的果位也没有,什么希望也没有。 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想要学智慧,想要有了智慧就证得佛果。 现在这个般若智也没有了,想要得的佛果也无所得。 这是空了吗? 不是这样的。 不是没有智,也不是没有得,就是没有执着这个智慧,没有执着我有所得。 藏教菩萨事六度。 藏教菩萨就是三藏教的菩萨。 他所修的是有智有得的法门。 事六度有所执著,执着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 执着有众生可度这是有智,执著有佛道可成这是有得。 什么叫事六度呢? 事六度就是布施度悭贪,你要行布施,就不悭贪了,你这一布施就把悭贪度去了。 持戒度毁犯,你持戒就清净,好像明珠似的那么光明洁净。 持戒就没有污染了。 污染就是肮脏,不洁净,不干净。 你不持戒就好像一块白纸染上黑墨,越染越黑。 你持戒就是本来那张白纸。 忍辱度瞋恚。 你修忍辱就没有脾气,你要有脾气就没有忍辱。 你修忍辱,瞋恚就没有了。 精进度懈怠。 天天要精进,时时要精进,勇猛精进,你这一精进就不懈怠,不懒惰了。 禅定度散乱。 禅定,你往那一坐,时间久了有功夫就会定住,有了定力就不散乱。 般若度愚痴。 般若把你的愚痴度去了。 这是事六度,就是有事相可见,有形相可表现的。 譬如布施就不悭贪了,啊! 还有一个执着,我这回做布施就不悭贪了。 所以说事六度是藏教菩萨所修的。 圆修妙觉理顿明。 圆教菩萨修行六度。 圆教菩萨也就是妙觉菩萨。 别教菩萨也修行六度。 理六度只有理,没有事相,没有所执着。 所以说理顿明,他即刻就明白这施而未施、度而未度的道理,根本就没有这种事六度的执着。 你布施也就像没有布施似的,无所执着,所以叫无智亦无得。 理六度也有很多种,圆教修的无做六度,就是做出事情后一点执着也没有,做了等于没有做一样。 那么没有做可不能说做了,你说施而未施,那么我未施而施,我没有布施也就是布施,不能这样讲。 布施了然后像没有布施可以,不能说我没有布施就是布施。 无智破执空诸相。 无智破执就是破还有般若的执著。 空诸相就是一切相都空了。 一切相都空了,所以说无智亦无得。 不得非证了法融。 不得就是无所得,无所得也就是不执着证佛果。 这是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 不是说没有众生可度,是度而未度,虽然灭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 不是没有众生是他所度,而是没有执着,不要执着这种智和得。 这个无就是一个大圆镜智,在大圆镜智里头没有一切执着,所以了法融。 于一毫端现宝刹。 证得这种境界,在一毫毛的尖端上可以现出一座宝王刹,小中现大。 坐微尘里转法轮。 坐在一粒微尘里边可以转大法轮,这是楞严经上的道理。 此语说出鲜诚信。 这种话说出来,很少人能相信的。 未悉知音有几人。 既然很少人相信,可不知道有多少个是知音,也就是说不知道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 虚老说:“走遍天涯寻知己,未知若个是知音”,天涯就是天的边,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朋友,走到天边上去找知己,不知那一个是知音。 怎么叫知音呢? 就是知道我说出话的意思。 没有知音,就是我说出的话没有人懂。 有人明白这话的意思道理,就是有知音了。 那么你说:法师你这么一讲,我明白你说什么了! 那你就是我的知音,你说我不明白,那你就不是我的知音。 你说我明白也没有明白,那你是知音也不是知音。 那么知音不知音在什么地方可看出来呢? 我说这偈颂,讲这道理,谁依照这道理去修行,谁就是知音,谁不依照这道理去修行就不是知音。 信我所说的道理就是知音,不信我所说的道理就不是知音。 什么道理呢? 于一毫端现宝刹,坐微尘里转法轮。 在这一根毫毛的尖端,现出诸佛国土,宝王刹就是佛在说法教化众生的国土。 坐到一粒微尘里边转大法轮,教化众生,这种境界都是小中现大的,你明白这种境界就是知音。 你不明白就要学佛法,当你也可以坐在微尘里转大法轮时你就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4-07-22 09:43:4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