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继程法师:读懂《心经》将会明白人生再难也会有希望 内容: 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执着想是对感受进行判断,让我们产生行为并通过身语意三门表现出来。 这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科学,也是我们生命的麻烦所在。 色、受、想、行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却是我们生命背后的一双黑手。 它起于小小的色,成就于一个行动。 它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速,不断增长力量,直到我们不可控制的地步。 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分别? 为什么有那么多嗔恨? 是因为我们虽然平等地感受到一切,却对它起了自我执取,产生了相对的行为。 因一切的想法产生的一切行为,形成了生死疲劳。 不同的看法造成不同的命运这些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看法。 我们认为一切现象是实有的,不知道所谓的有是业的感召。 业的感召是什么? 我们认可一个价值,外界就出现与这个价值相应的现象让我们执取。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的原因所在。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每一种执实的看法会产生相应的认知,所以对同样的现象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 由于对世界的理解各异,每个人的命运也千差万别。 色即是空观世音菩萨在《心经》中提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色不异空。 我们认为现象是真实的,观世音菩萨却认为它不存在,菩萨告诉我们,色和空是一样的。 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是真实的,但是我们经历之后会发现,过去认为真实的事情,在后知后觉中又会感到它好像没有那么真实。 就如小孩子有一个玩具:哇,这是我的,它很好玩。 而老年人却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小时候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呢? 悲智双运才能避免危机心是无常变化的。 在心见到对境,以自己的视角去看一个现象时,它暂时是真实的。 所谓的暂时就是真相,暂时就是观世音菩萨告诫我们的:一切法没有本质。 不要凡事断然下结论,事情要慢慢来。 这是观世音菩萨给予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 比如面对时代的困境,大家给出来的解决方案都不同,只有少数人能将问题看清楚,他们并不认为现实无可救药,智慧和信心成就了他们的信念。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信念是从对众生的慈悲而来,如果没有慈悲就不会生出解决困局的方案。 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佛法就有办法,有慈悲就有方便。 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慈悲和智慧下永不放弃地探索,于实践中不断调整,从而避免了一切危机。 净化识是生命的希望所在观世音菩萨非常清楚地提出论点:色是如此,基于色的受是如此,基于受的想则更加自我与虚无缥缈。 识它来源于我们过去分别心的累积,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赋予它另外一个角度,识就会被净化,这正是我们生命的希望所在。 我们为什么修行? 因为识可以用智慧净化,可以变得有序、稳定,观世音菩萨提出般若的真相来教诫我们世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就叫般若。 发布时间:2024-08-09 12:02:4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