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为什么没有效果,没有进步? 内容: 1、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以真诚心求感应,不仅仅是登台说法要求三宝加持,在平常生活当中,与人交谈,劝人学佛,也要求佛加持。 求佛加持的心,求佛加持的愿绝没有中断的时候,然后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生活在诸佛如来大慈悲之中,也就是说你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得到诸佛如来的爱护帮助。 刚才说过,诸佛如来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可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求,佛家常讲“有求必应”,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肯求就有感应,不求就没有感应。 一念求一念感应,念念求念念感应,这个道理太清楚了,太明白了。 我们求为甚么不能感应呢? 我们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就没有法子感应。 那要怎样才叫如理如法? 你用真诚心求,清净心求,平等心求就如法了。 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是心不清净,心不平等,面对一切芸芸众生心里有高下,我比别人高,别人比我总要差一点,这个心就不行,就没有感应。 念念还有自私,还有自利,你的感应就没有了。 我们要求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把这个障碍去掉,不平等的念头去掉,不清净的污染去掉,然后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要紧,这是真实利益。 我们在讲台上天天劝,常常劝,为甚么这样做呢? 天天劝常常劝,你还是不肯舍分别执着,你还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那有甚么法子呢? 只好天天说,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不多。 你没放下,念佛也不相应。 2、罪业要想消除,实不容易! 我们造作罪业不是一生一世,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都在造罪业。 固然我们常常讲忏除业障,能忏除得了吗? 几个人忏除了? 为什么忏除不了? 因为都是在枝叶上用功夫。 好比锄草,把上面剪干净了,根没有挖掉,过两天又长出来了,这就是永远没有办法忏除得尽的道理。 在家礼佛、念佛、拜忏,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再去请几位法师,拜几天《梁皇忏》、罪业就忏掉了吗? 好比草长得快,找个人来修剪修剪,没有除根。 除根的忏法,别人帮不上忙,不但别的法师,就是佛菩萨来了也帮不上忙。 那怎么办呢? 要自己去做。 几时心清净了,无始劫来的业障都消除了。 所谓是“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无始劫来的罪业,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样,心清智现时霜露就消除了。 如果我们心地不清净,业障就没有法子消除干净,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的心地没有达到究竟清净,但是我们向清净的路上走。 心地清净一分,就消除一分的业障;清净两分,就消除两分的业障,不是没有效果;到了究竟圆满的清净,那就成佛了。 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全都消除了,这叫做真正的修行。 我们会不会呢? 3、要想改造命运,就从这两句做起。 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将之改正。 修是修正,修正过来就是善。 凡是为自己的都是不善。 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不善。 念念为众生、为社会,这是善。 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都是以此为标准。 起心动念一切所为,帮助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奉献自己的身心;奉献就是“广积阴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功德。 何谓阴功? 做好事不让人知道。 因为别人晓得了,一称赞表扬,功德就报掉了。 做好事不宣扬,这是阴德,此善德愈积愈厚,果报就不可思议。 恶事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骂你,那个人指责你,恶就报掉了。 所以恶不要隐瞒,要宣扬出去;善要藏起来,才积得厚。 现在人没福,做一点好事唯恐人不晓得,大肆宣扬,立刻报光了;造的恶隐瞒,不让人知道,所以恶愈积愈厚,善没有积到,将来的果报都是恶报。 这两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4、为什么我们修学,学了这么多年,不能说不努力,不能说不认真,何以功夫不得力? 何以不能跟古人相比? 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没有从根本修。 根本是什么呢? 十善业道,试问问十善业道我们做到了没有? 这个是佛法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是用这个作基础。 我们讲净土,净土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唯有真正修十善业,前面三条才有,孝亲尊师慈悲才落实,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前面孝亲尊师慈心全是假的,这个是第一个条件。 具足这一个条件念佛,这才生凡圣同居土;净业三福三条,具足两个条件,往生的时候生方便有余土;三个条件圆满具足,是实报庄严土。 所以我们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条做到,第一条就落实在十善业道。 古人是走这个路子,所以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成就,我们今天疏忽了,不晓得这个道理,在修学上没有扎根,起心动念都落在自私自利,这怎么行? 换句话说贪嗔痴慢没有舍掉,别人赞叹我们我们欢喜;别人骂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心里很怨恨,这个就不行,这样搞法功夫怎么会得力呢? 我们看看古人对于顺逆境缘的心态,听到别人赞叹,自己感到恐惧,我做的是不是像他赞叹的,不会生欢喜心。 听了之后,人家赞叹我好,我做得不够好,差得很远;别人毁谤我们,自己一定回过头来反省,决定不怨恨别人,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不能令他满意,回过头来反省,改过自新。 所以修行人的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没有一个恶的念头,没有一个不善的行为,与大众相处,只记别人的好处,只记别人的恩德,决定没有不善、抱怨的念头,这样才能修到纯善。 发布时间:2024-08-19 11:35:5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