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临终超度将死者往生十方佛国的超度方法 内容: 整理者:wtwmwf 此经佛开示了十个净土的范例,若我们超度临命终者求生此十净土之外的净土,比如说极乐世界,妙喜世界,净琉璃世界等,也可以照此仪轨!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十一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亦名普贤所问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鸠尸那竭国娑罗双树间。 尔时世尊般涅槃时。 十方国土无央数众。 天龙八部悉皆悲号叹息。 禽兽杂类悉皆如是。 来到佛所稽首作礼毕讫却坐。 世尊告曰若有疑者今皆当问。 正觉灭度多所矜愍。 设有问者为究竟说。 尔时他方国土有一菩萨名曰普广。 从座而起稽首作礼。 而白佛言四辈弟子。 临终之日若已终者。 愿欲往生十方国土。 修何功德而得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汝能愍念四辈弟子及未来世诸众生等。 问此愿生因缘之福。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而演说之。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四辈弟子若临终时若未终者。 愿生东方香林刹者。 其佛号曰入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之日。 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临终之日。 愿生东南方金林刹者。 其佛号曰尽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南方乐林刹者。 其佛号曰不舍乐,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命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西南方宝林刹者。 其佛号曰上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临终时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西方华林刹者。 其佛号曰习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愿生西北方金刚刹者。 其佛号曰一乘度,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北方道林刹者。 其佛号曰行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东北方青莲刹者。 其佛号曰悲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日。 愿生下方水精刹者。 其佛号曰净命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命终之日。 愿生上方欲林刹者。 其佛号曰至诚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 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四辈男女临终之日。 愿生十方佛刹土者。 当洗除身体着鲜洁之衣。 烧众名香悬缯旛盖。 歌咏三宝读诵尊经。 广为病者说因缘。 譬喻言辞微妙经义。 苦空非身四大假合。 形如芭蕉中无有实。 又如电光不得久停。 故云色不久鲜当归败坏。 精诚行道可得度苦。 随心所愿无不获果。 佛又复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十方妙土通洞无穷不可度量。 诸佛如来所居净土。 亦复无量不可称数。 今我于此大众之中。 为诸四辈未来之世像法众生。 说是十方诸佛国土及佛名号。 不可称说略演少耳。 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 世尊十方佛刹净妙国土有差别不。 佛言普广无差别也。 普广又白佛言。 世尊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刹。 七宝诸树宫殿楼阁。 诸愿生者。 皆悉随彼心中所欲应念而至。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汝不解我意。 娑婆世界人多贪浊。 信向者少习邪者多。 不信正法不能专一。 心乱无志实无差别。 令诸众生专心有在。 是故赞叹彼国土耳。 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普广菩萨复白佛言。 若四众男女。 若命未终若已终者。 我今当劝修诸福业。 得生十方诸佛刹也。 佛言善哉普广菩萨摩诃萨。 随意教导十方人也。 普广菩萨语四辈言。 若人临终未终之日。 当为烧香然灯续明。 于塔寺中表刹之上。 悬命过幡转读尊经竟三七日。 所以然者命终之人。 在中阴中身如小儿。 罪福未定应为修福。 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 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亡者在世若有罪业应堕八难。 幡灯功德必得解脱。 若善愿应生父母在异方不得疾生。 以幡灯功德。 皆得疾生无复留难。 若得生已。 当为人作福德之子。 不为邪鬼之所得便种族豪强。 是故应修幡灯功德。 诸过命者修行福业。 至心恳恻应代亡者。 悔过众罪罪垢即灭。 为亡者修福。 如饷远人无不获果。 譬如世间犯罪之人。 心中思惟望诸亲属。 求诸大力救其危厄。 今日烧香望得解脱。 为亡者称其名号修诸功德。 以福德之力缘是解脱亦复如是。 径生十方无愿不得。 普广菩萨又白佛言。 若人在世不归三宝不行法戒。 若其命终应堕三涂受诸苦痛。 其人临终方欲精诚归命三宝。 受行法戒悔过罪衅。 发露忏谢改更修善。 临寿终时闻说经法。 善师化导得闻法音。 欲终之日生是善心得解脱不。 佛言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男子善女人等。 临终之时得生此心。 无不解脱众苦者也。 所以者何如人负债依附王者。 债主便畏不从求财。 此譬亦然天帝放赦阎罗除遣。 及诸五官伺候之神。 反更恭敬不生恶心。 缘此福故不堕恶道解脱厄难。 随心所愿皆得往生。 普广菩萨复白佛言。 又有众生不信三宝不行法戒。 或时生信或时诽谤。 或时父母兄弟亲族。 卒得病苦缘此命终。 或堕在三涂八难之中。 受诸苦恼无有休息。 父母兄弟及诸亲族。 为其修福为得福不。 佛言普广。 为此人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 何故尔乎。 缘其前世不信道德。 故使福德七分获一。 若以亡者严身之具。 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 此福最多功德力强。 可得拔彼地狱之殃。 以是因缘便得解脱。 忧苦之患长得度脱。 往生十方诸佛净土。 普广菩萨复白佛言。 若四辈男女善解法戒。 知身如幻精勤修习行菩提道。 未终之时逆修三七。 然灯续明悬缯旛盖。 请召众僧转读尊经。 修诸福业得福多不。 佛言普广其福无量不可度量。 随心所愿获其果实。 普广菩萨白佛言。 世尊若四辈男女。 若临终时若已过命。 是其亡日我今亦劝。 造作黄幡悬着刹上。 使获福德离八难苦。 得生十方诸佛净土。 幡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 幡随风转。 破碎都尽至成微尘。 风吹幡尘其福无量。 幡一转时转轮王位。 乃至吹尘小王之位。 其报无量。 灯四十九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皆得相见。 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 佛告普广若四辈男女。 若行斋戒心当存想。 请十方僧。 不择善恶持戒毁戒高下之行。 到诸塔寺请僧之时。 僧次供养无别异想。 其福最多无量无边。 若值罗汉四道果人及大心者。 缘此功德受福无穷。 一闻说法可得至道无上涅槃。 佛告普广及大众人民天龙八部诸鬼神等。 各各谛听思惟吾言。 我今欲于此大众之中。 说那舍长者本昔因缘罪福之事。 此大长者居罗阅只国。 恒修仁义饥穷乏者。 沙门婆罗门诸求索者。 悉欲供养无所遗惜。 父母大悭无供养心。 长者有缘行至他方。 晨朝澡洗着衣结束已毕。 跪拜父母叉手白言。 今有缘事往至他方。 有少财物分为三分。 一分供养供给父母。 一分珍宝施诸沙门及贫之者。 余有一分自欲持行。 父母言受。 于儿行后修诸福德。 若有人来从求索者悉当施与。 于是长者便辞父母远至他方。 如是去后父母邪见无念子心。 沙门婆罗门及贫乏者往从乞丐。 悭贪邪见无施与心。 子行去后。 若干日数应还到舍。 父母计其应还归家。 往到市所。 取猪羊骨头蹄膏血。 果蓏杂谷持散家中。 那舍长者从远方还。 见其父母欢喜无量。 接足礼拜问讯起居。 父母亦复欢喜踊跃语那舍言。 我于汝行后为汝设福。 沙门婆罗门国中孤老贫穷乞者。 以汝财物悉施与之。 儿闻设福布施贫乏心大欢喜。 又语儿言我亦复请诸沙门设福始竟。 今日家中草秽狼藉犹未扫除。 儿见狼藉相貌如是。 信其父母为设福德。 倍复欢喜踊跃无量。 久后之间父母衰老。 得诸病苦便即命终。 那舍即便殡殓尸骸。 安厝粗毕。 从父母命终转读尊经。 烧香礼拜歌咏赞叹无一时废。 竟于三七经声不绝。 作是思惟我父母在世。 极忧念我多修福德。 今我又复请诸圣众。 想我父母缘此功德故。 应往生十方刹土。 供养恭敬面见诸佛。 于是那舍忽得重病。 奄便欲死唯心上暖。 家中大小未便殡敛。 至七日后乃得苏解。 家中问言那舍长者病苦如是。 本死今苏从何而来。 长者那舍语其家言。 我数日来。 善神将我。 示以福堂无极之乐。 又到地狱靡不经历。 眼中所睹唯苦痛耳。 今我又见饿鬼住处。 所生父母在中受苦。 见我来看悲号懊恼。 欲求免脱不能得出。 我思父母在世之时。 大修福德意谓生天。 而更堕在饿鬼狱中受诸苦恼。 那舍长者说此语已。 向其家中懊恼流泪。 我今家中当作何方功德之力。 拔我父母使得解脱。 那舍长者又自思惟。 我父母昔病苦之时。 大修福德欲终未终。 及命终已然灯续明。 转经行道斋戒一心。 乃至三七未曾懈废。 而今父母而更生此罪苦地狱。 必当有意便问亲族及诸耆宿。 耆宿答言我不了此深妙之事。 可往咨问佛世尊也。 于是长者便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胡跪合掌。 而白佛言欲有启请。 唯愿世尊慈愍不怪。 佛言便说。 长者那舍说向因缘。 父母在世常修福德。 及命终后为供三七至安厝毕。 谓言生天而更堕在地狱中。 已问耆宿耆宿不了。 今故问佛为我决疑。 缘我重病奄便欲死。 七日乃苏。 善神将我经历地狱靡不周遍。 以是因缘得见父母在苦剧地。 修福如此而更堕罪。 不解所以今故问佛。 唯愿世尊解释我疑。 修何福业令我父母。 解脱厄难不遭苦患。 悉得生天封受自然。 快乐无极得涅槃道。 佛语长者汝一心谛听我之所说。 汝前欲行往至他方。 留财宝物与汝父母。 令汝父母修诸福德。 父母邪见欺诳于汝。 实不修福妄言为作修诸福缘。 以悭贪故堕彼地狱。 长者闻佛神口所说。 疑惑永除作如是言。 是我之过非父母咎。 即于佛前代其父母。 悔过此罪悭贪之殃。 长者父母于彼地狱小得休息。 佛语长者今我借汝天眼。 使汝得见父母。 休息长者于是承佛。 威神见其父母皆得。 休息那舍长者又白佛言今者又当作何福业使我父母解。 脱彼苦。 佛语长者今请诸圣众。 安居三月行道欲竟。 可还家中作百味饮食之具种种甘美。 以好净器盛持供养。 及好衣服种种华香。 金银珍宝杂碎供具以施于僧。 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 不复更受饿鬼形也。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 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 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 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 今更以威神。 令汝得见不复受苦。 长者承佛威神之力。 见其父母生在天上。 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挂碍。 佛告那舍罪福如是不可不慎。 如长者眼所见心所开。 故言自作自得非天与人。 如长者父母。 虽在饿鬼其罪小轻。 一切饿鬼受罪甚重不可具说。 长者父母其罪轻者。 有小福德扶接使尔。 长者修福竟于三七日。 于诸饿鬼受罪轻也。 所以然者前章中言。 若人在世不识三宝。 不修斋戒无善师教。 过命已后兄弟父母。 亲属知识为其修福。 七分之中为获一也。 是故长者父母有罪。 虽在地狱饿鬼之中。 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 今修福德供养众僧。 以是因缘解脱众难故得生天。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人未终临终之日。 若已终竟又是终日。 父母亲族知识朋友。 为命终者修诸福业。 斋戒一心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 一心礼敬十方诸佛。 又当称扬十方佛号。 别以华香供养诸佛。 可得解脱忧苦之患。 得升天上证泥洹道。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未终时礼拜十方诸佛。 命终之人所生之处常得值佛。 千劫万劫亿万劫数。 重罪之殃无不得脱。 亦复当为说是灌顶无上章句。 三世诸佛天中之天各皆顺本。 三世如来说是无上总持章句。 普广菩萨摩诃萨。 汝当谛听我今为汝。 及一切众生诸病苦者。 若其临终若已终竟复是终日。 闻此章句。 所生之处当得见佛。 不堕八难远于恶道。 于是世尊在大众中。 宣说诸佛无上章句。 即作偈颂而说之曰。 波利富楼那遮利三慢陀达舍尼罗佉摩诃毗罗诃伽帝三慢陀毗陀摩伽帝摩诃伽利波波帝婆弥陀娑婆娄伽提修钵利富那阿利那达摩摩诃毗波提帝利毗波伽修勒波僧祇醯帝三博叉摩诃三慢陀阿陀摩罗尼阿利摩罗多毗鼓三慢陀达尼佉罗陀佛语普广菩萨摩诃萨。 是为灌顶无上章句。 必定不二。 解除亡者无量罪厄。 令过命者得生天上。 随心所愿往生十方。 此大章句真实之言。 在所生处常见十方微妙净土。 若在世时应当受持如是章句。 斋戒一心为过命者。 七日七夜受持八禁长斋菜食。 礼敬十方诸佛世尊。 当发大誓愿我获得僧那僧涅。 诸众生辈使向无上正真大道。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 告诸大众善男子善女人等。 及天龙八部一切鬼神。 汝等众辈。 闻说十方净佛国土。 复闻说是那舍长者因缘罪福。 生信心不。 普广菩萨复从坐起。 白世尊言。 说是十方诸佛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快乐。 复得闻是那舍因缘。 世尊又说众事因缘。 甚善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世尊说是多所利益。 后世众生缘此解脱以为轨则。 不复贪吝资生之物。 闻此经言但生施心无所爱惜。 随意施与贫乏使足。 国土丰饶施心平等。 如是渐渐积功累德悉成佛道。 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 若四辈男女欲修学是愿生净土灌顶经典。 有几事行得此经法。 佛言普广有十二事。 可得修学是经典也。 一者不信九十五种邪见之道。 二者坚持禁戒至终不犯。 三者勤学禅定教未学者。 四者忍辱不嗔见恶不恼。 五者常乐布施愍念孤老。 六者常勤精进昼夜不懈。 七者若行来出入朝拜塔像。 及诸尊长然后舍去。 八者合集众人为作唱导普得信心。 九者不贪世荣衣服伎乐资生之物。 常好苦行依四依法。 十者行此法时无所悕望。 但欲利益诸众生辈。 不于其中悕人利养。 十一者至终不谄邪命自活。 十二者行此经时不择富贵豪乐之人。 贫苦求者等心看之无有异想。 是为十二正化之事。 时普广闻此心大欢喜。 我当奉行至终不犯。 佛说经竟。 是诸大众无不欢喜。 阿难因从坐起。 演说法竟当何名之。 佛语阿难此经名为普广所问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亦名那舍罪福因缘。 又名灌顶无上章句。 佛说是经已。 四众人民天龙八部。 闻佛所说作礼奉行。 发布时间:2024-08-21 09:45:0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