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护法法师:静坐实用手册 静坐法要 内容: 静坐法要静坐法要(一)*静坐的准备:1. 保持静默。 2. 清清楚楚观照自己。 3. 感觉你自己。 4. 自在。 *静坐脊椎保持垂直。 缓缓地吸气、吐气。 知道腹部上、下。 *吸气、吐气注意腹部『上、下』、『上、下』。 *即使再忙,也有吸气、吐气。 从生到死,有时间就观照吸气、吐气。 真理就在其中。 静坐法要(二)*数息观呼吸,数1到10,专注不分心。 吸气、吐气都要注意观察。 缓慢,深沈。 *有烦恼时,看着烦恼的生起。 *慈悲为怀。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不要把它带来现在。 打坐时,在情绪上,不可重复过去的往事,携带过去的东西是无用的。 勿黏着过去。 静坐法要(三)*今天打坐自问:你在吗? 有警觉心吗? 心去那里? *呼吸,自然而不用力。 吸气凉凉的,呼气热热的。 心跑出去,察觉,拉回来。 *吸气,清清楚楚地吸气,凉凉的,清楚知道。 吐气,清清楚楚地吐气,温热的,清楚知道。 快或慢? 平稳或粗糙? 都要清清楚楚。 *禅坐必须保持警醒,保持身体的稳定,像大山一般,如如不动。 *练习使呼吸平稳,脊椎垂直,手舒服地放松,在『心地上』下功夫。 静坐法要(四)*静默则『慧』容易增加。 *数息观? (1)第一步,数到110。 ?吸气数1,吐气数2,吸气数3,吐气数4,吸气数5,? 吐气数6,. .. .. .直到110。 ?(2)第二步,数到55。 ?吸气吐气数1,吸气吐气算2,吸气吐气算3,. .. .. .直到55。 ?(3)第三步,数到10。 ?吸气吐气数1。 ?吸气吐气数1,吸气吐气数2。 ?吸气吐气数1,吸气吐气数2,吸气吐气数3。 ?吸气吐气数1,吸气吐气数2,吸气吐氧数3,吸气吐气数4,? .. .. .. 清楚不乱直到10。 静坐法要(五)*方法:注意鼻孔上端,上身保持轻松,无须用力。 很自然地阖眼,注意吸气、呼气,要清清楚楚。 心往外攀缘时,要即刻拉回。 有什么念头,不要害怕,心念清楚即可。 *试着了解自我,我是谁? 身在何处? 借着静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假使有不愉快的事,这不愉快的事来自何处? 不愉快不是自己想来的吗? *晚上,当你躺下,彷佛全身丢到地板一般,放松两分钟,即刻入睡,明天不再疲倦。 *睡眠为了休息,放松。 *临睡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脱下衣服,挂衣服时默想:『明天我还有没有机会再穿上我的衣服、鞋子?』静坐法要(六)*身体要直。 *自然的、轻松的、肩膀放松。 *收下巴,下巴不要凸出去。 *肋骨平衡。 *脊椎骨垂直。 *目标在鼻孔、吸气、吐气。 *心不要跟着气跑出去。 *清清楚楚知道,知道出入息就够了。 *算到55。 *心很忙,不知道怎么休息。 静坐,试试看! 静坐法要(七)*清清楚楚地吸气、吐气,知道气息的热、凉、快、慢、粗、细、柔软。 *观照气息由鼻端到喉咙的过程。 *尊重珍惜这条气,是它给予生命的。 静坐法要(八)*保持安静,在沉默中学习。 *吸气、吐气时,观照鼻口、胸部、腹部,品质的高低清清楚楚。 *观照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有烦恼吗? 静坐法要(九)*打坐必须注意三个要点:1. 要活在当下。 2. 要活得很自然。 3. 要能独处。 *『活在当下』通常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时常在过去与未来间徘徊。 如何活在每一时刻呢? --能活在每一时刻才是真正生活,当你品尝到活在当下的味道,一切烦恼都解除了--『打坐』即是所谓活在当下。 *『活得很自然』--无人为造作。 通常做这、做那,都受因缘条件所左右,而『静坐』教我们活得天真自然。 *要能独处--一般人即使四下无人,仍然活在群众,因内心活在群众中,要使心远离众人,不容易。 所谓『独处』不是指有形的身独处。 心无黏着,使奔驰的心止息,才是真正开始独处。 *目标:把注意力摆在出入息。 呼吸是长就知道多长,并观察清楚。 把注意力放在鼻孔。 吸进、呼出的气在体内究竟停留多久? 通常一次吸气、呼气介于3~5秒。 请缓慢地呼、吸,并且深沈、自然、不用力,深刻感受! 当心有攀缘时即拉回。 不耐烦时,默念不耐烦五次,即可消失。 若察觉不舒服,亦默念五次。 身体不要动,万一要动,也要非常缓慢,且观察非常清楚。 *静坐的姿势,是顺其自然,把原本面目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结手印与否,看个人喜爱,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打坐就是看你原来面目。 你是谁? 来自何处? 将往何处去? 一切在此厘清。 假使不能了解自己,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 静坐法要(十)*警觉肉体的存在,从外表感觉,也从里面感觉。 如此,你会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品质,你会清楚有慈悲心是什么样子,生气时是什么感受,你也会了解从孩童、青年到老年身体的变化过程。 *吸气时,由意念带动气。 ?感觉气从鼻口移到肩膀,往下到手臂、手肘、到指尖。 ?气由鼻口到脊椎、腰部、腿、脚、趾。 (观照时,女生先左再右,男生先右再左。 )*肉体本身不能贪、瞋、痴,只需要『气息』,无需添加烦恼。 凉快、轻松、舒服就好。 静坐法要(十一)*大声发出无意义的呼喊,当停下来之后,才深知何谓宁静。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受教育,受制约,讲出的话要求必须是有意义的,如今要发出无意义的音声,似乎是不怎么习惯。 如能呼喊出无意义的声音,可训练『心无攀缘。』*关闭感官之门,如关闭欲望之河流。 *譬如有人辱骂你,容易即起瞋心,若能如实观察,不要有所反应,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则瞋心不起。 *今天要学习观察出入息之长短。 长的时候知道长,短的时候知道短。 然而,就『实相』而言,无所谓『长』或『短』。 --无须比较--观出入息之时间有多么长,就够了。 *为什么我们会呼吸,气息进出? 为什么死亡即停止? 因为『风大』在运作。 死亡则地、水、火、风停止运作。 *身体并不属于你的,它是属于大地的。 大地在等候着你,终有一天要回归大地。 打坐时,要有此知见,则心容易沈静,详和。 一般人常对此身有执着--坚持这是『我的』。 就不容易放下。 *深沈呼吸,观想身体在冰箱里冻结。 *打坐以后,若脚麻(脚睡着了),怎么处理呢? 若左脚麻,可拍打右手臂;右脚麻即拍打左手臂。 静坐法要(十二)自问:1. 是否警觉到每一剎那皆有死亡? 2. 观照我什么时候会死。 3. 感受平静、清凉、舒服、轻松了吗? 4. 身心有没有振动? 最好是达到如如不动。 静坐法要(十三)*我们的肉体里有喜悦,有快乐、不快乐的感觉,但其实苦、乐没有受者。 因为身体里是地、水、火、风四大罢了。 懂了无我,则种种苦闷压力可以消失。 *别为这个身体兴奋、感动,回真正的家吧! (真正的家-心)*感动时默念:哦,地、水、火、风动! 先准备好『无我』的态度。 静坐法要(十四)自问:『我有没有轻松?』『色身全然放松了吗?』『地、水、火、风调和吗?』好好观照! *你真正明白『我』了吗? 你的个性、态度、观念属于哪一项? 1. 我是我,你是你。 2. 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3. 我是你,你是我。 4. 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静坐法要(十五)*有时候,你在十字路口看着过往行人、车辆,看到许多不同的事物,或在高塔瞭望,看见形形色色的东西。 『打坐』即是观察、瞭望内在的敌人。 看着自己的心,无论好坏,看着它,不评断是非。 久之,内心安详,仅存灵敏的醒觉,那就是『佛性』。 打坐,刚开始,就要抛弃过去,不期盼未来。 当佛性显现,既无过去,也无当下。 *『现在』如何下定义呢? 『现在』瞬间消逝,又何来『当下』呢? *佛陀的教法,是超越时间的。 我们强烈地执着有『时间』。 一旦进入内观禅定,时间的观念即消逝了。 所有开悟的人,没有所谓『时间』、『死亡』*清晨醒来,心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没有贪、瞋、痴,没有欲念,没有烦恼,是禅修的最佳时刻。 试试看! 静坐法要(十六)*打坐好像爬山一样。 在爬山过程中,上下起伏,最后终于爬到山顶。 *今天的练习是:想象已经爬到山顶,由上往下看。 在山脚下不能看到城市全景,站在山顶上却能俯瞰全般。 登山者不能在山顶停留太久,体验到你所看到的之后,接着就是下山,这就是你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尽管只是少许经验,亦可帮助你解决问题,要将所学紧记心中。 *这是『求定』的打坐。 在此打坐中体验到的,要试着与朋友分享。 *现在,想象辛苦地爬到山顶,内观,问自己:内心正在做什么? *心散乱时,观察散乱。 *美好的感受也要清楚。 体验,我正在享受这美好感受。 *心到处游荡,亦清楚知道,然后设法安顿它。 静坐法要(十七)*静坐者须明辨如下两件事:1. 看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各种器官. .. .. .分析言之,有卅二种东西。 整个骨架结构,恰似鸟笼般,而外覆肌肉。 肌肉则是潮湿的。 试将骨骼,肌肉分开,找不到我,你,我们,你们2. 在心理学上,有精神与物质。 在打坐中,另有警觉性,或能知的特性。 假若一个哲学家了解到能知的警觉性,他就没办法再当哲学家了。 透过内观,了解心灵与物质,可训练分离心灵与物质的功夫。 *观察,检证。 心无攀缘。 呼吸全然平稳。 *先做数息观练习:1. 一呼一吸,从1数到5,反复三次,约一分钟。 心念放在数字上,可停止往其它地方攀缘,这是使『心』平稳的第一步骤。 2. 再观『呼吸有多长? 平稳与否? 急促抑或缓慢?』3. 第三步,注意观照吸气的起点,中间与结束;呼气的起点,中间与结束。 *使呼吸过程平稳。 *当闭上眼睛,你会发现,要使呼吸平稳并非易事。 呼吸愈平稳,愈健康,放松,舒服,快乐。 假使能控制呼吸平稳下来,更易使心专注,安详。 *上身端坐,稳如金字塔。 好像冻结于冰箱,一动也不动,心专注其中,然后从1数到5,反复三次,再观呼吸之出入长短、急缓,平稳与否。 *数息观时,置心念于数字,可拦截外驰之心。 *警觉性必须很强,才不会随着念头而去,陷入无明。 如果活在无明,一如活在黑暗中。 保持警觉,不管什么跑出来,均可清清楚楚。 看着它的来去,是充满趣味的。 *当我们端身正坐,念头来了,看着它。 察觉念头来了,很好;假使没有念头,也很好。 静坐法要(十八)*培养警觉性*今天所教的方法较接近内观禅修法,首先要知道两点:? 1. 有形的色身,是许多不同元素的组合体。 ?2. 禅修的身体,不是有形的色身。 *有形的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组合,放松即得安详、快乐。 生气时,呼吸急促;生病时,呼吸缓慢微弱。 如能在『呼吸上』下功夫,即能培养警觉性。 *今天,观察呼吸的特性:1. 呼吸有多长? 2. 平稳不平稳? 3. 是急促抑或缓慢? 试着均匀一致,自然,放松。 *观照鼻孔到咽喉的气息。 *上身坐如金字塔,脊椎保持垂直。 两手轻松自然覆于膝盖。 *打坐时,心有没有向外攀缘呢? 要专注是很难的,因为心念跑来跑去,要控制心是很难的,要完全放松也不容易。 心向外攀缘即执取某目标,而无法放松,无法宁静,好像鱼从水中捞起放在地上,一刻也无法安顿。 *把心完全空掉,并保持宁静。 将心安住下来,不攀缘,不起念头。 能控制我们的心,才有快乐喜悦可言。 静坐法要(十九)今天的练习分四个步骤:(一)第一步观呼吸观照:1. 吸气、吐气2. 长、短3. 深刻体验4. 平静5. 内观6. 如何出现7. 如何消失*什么时候可不执着,即可远离烦恼。 没有执着就可以定下来。 *进入禅定,心即停止奔驰,不再攀缘任何情境,身体即是奇迹,无须神通。 (二)第二步观察身体的姿势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观察清楚。 (三)第三步全神专注*做所有的事情,集中注意力。 第四步厌离身体*死亡是活动停止了,身体的三十二部分逐渐分解。 分解的躯体,是令人讨厌的。 来自尘土的归于尘土。 发布时间:2024-08-21 13:33: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