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 内容: 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骄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在鹿苑及于鸡园。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 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 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 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亦观佛最初成道。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悟诸色性以从不净。 白骨微尘归于虚空。 空色二无。 成无学道。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 尘色既尽妙色密圆。 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 见诸比丘烧沈水香。 香气寂然来入鼻中。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 去无所着来无所从。 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 尘气倏灭妙香密圆。 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 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无始劫为世良医。 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 名数凡有十万八千。 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 并诸和合俱生变异。 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 非即身心非离身心。 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 药王药上二菩萨名。 今于会中为法王子。 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 十六开士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 闻法出家于浴僧时。 随例入室忽悟水因。 既不洗尘亦不洗体。 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 彼佛名我跋陀婆罗。 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听到佛要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最初修行的入门路径,乔陈那等五个比丘(也就是我们之前曾经讲过的最先被佛度化的佛的叔伯舅父等人)先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报告佛说:“当年我在鹿苑和鸡园,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了佛最初的成道。 并且在佛的跟前,通过听闻佛说法(四谛)的声音,完全证悟明白了苦集灭道的道理。 在佛讲法之后询问我们的时候,我是第一个回答明白了佛的法义的人,佛也因此印证了我的证悟,并且称我为‘阿若多(已知,了本际)’,并称赞我妙音密圆。 我也因为对于音声的了悟,而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果。 如果佛问我什么是圆通门径? 按照我自己的证悟经验,声音是最好的入门路径。 ”乔陈那推荐的是声尘界。 紧接着优波尼沙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报告佛说:“我也是最初观见佛成道的人之一。 按照佛的教导,最初观照种种不净的表现,而对色身生起了强烈地厌离之心,然后就从领悟到一切的色相,全部都是不净的,都是恶浊的;就连皎洁的白骨,最后也是要化成不可分的最细微尘,最终等同于虚空,就这样,对于色法和空法,认识到了它们的虚妄性,也全部都没有了执著,从而就成就了无学的道果。 佛也因此就印证了我的证悟,并且称我为‘尼沙陀(少,微细)’,并且称赞我尘色消尽,妙色密圆。 而且我也因为从对色相的了悟,很快地就成就了阿罗汉果。 如果佛问我什么是圆通法门? 按照我自己的证悟经验,色相是最好的入门路径。 ”优波尼沙陀推荐的是色尘界。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不净观,属于五停心观之一,是声闻乘入门的修行方便。 为了对治贪心,而观察身之不净。 按照《智度论》、《俱舍论》、《大乘义章》以及《大念住经》等中的说法,不净观有两种:一观自身不净,二观他身不净。 观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三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啖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 通过九想,可以对治六种欲望。 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死想)破细滑欲。 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身体以过去之结业为种,现以父母之精血为种。 二住处不净,在母胎不净之处。 三自相不净,是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净。 四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之不净物所合成。 五终竟不净,此身死竟,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则为灰,究竟推求,无一净相。 通过两种不净的观法,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人对色相之欲的执著。 紧接着,香严童子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报告佛说:“我曾经听到佛教导大家说‘要仔细观察和思维各种有为相之法。 ’听到佛的法义之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禅房当中,安然静坐,仔细思维。 然后有一天,我见到很多比丘都在烧沉香,香气毫无动静地就来到了我的鼻子当中,被我闻到了。 当时我就对此仔细进行了思维,我发现这个香气,既不是沉香木,也不是虚空,更不是木头燃烧的烟气,当然也不是那个火焰。 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香气,当它消散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 经过这样反复深入的思维,我终于消亡了我的意识根,终于明白了无漏的真理。 佛也因此给我印证,并且称赞我的证悟,还叫我做‘香严’。 因为我明白了香气尘相的消亡,得以明白‘妙香密圆’,因此可以说是我从‘香光庄严’而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正因为如此,佛如果让我来说圆通之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香严是最上的入门路径。 ”香严童子推荐的是香尘界。 这个时候,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这两个法王子,连同在座的五百名梵天一起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报告佛他们的见解。 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属于二十五大菩萨之一,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众。 《十往生经》中说:“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华严王菩萨、众宝王菩萨、月光王菩萨、日照王菩萨、三昧王菩萨、定自在王菩萨、大自在王菩萨、白象王菩萨、大威德王菩萨、无边身菩萨,是二十五菩萨。 拥护行者。 ”。 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载: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其国名悬胜幡。 彼佛涅槃后,于像法中,有日藏比丘,聪明多智,为大众广说大乘,如来之无上清净平等大慧。 时众中有星宿光长者,闻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 以雪山之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众僧,并发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 若有众生闻己名者,愿其得灭除三种病苦。 时长者之弟电光明,亦随兄持醍醐良药供养日藏及诸僧众,亦发大菩提心,愿得成佛! 其时,大众赞叹星宿光长者为药王,电光明为药上,即为药王、药上二位菩萨。 药王药上二兄弟,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说:“我兄弟二人,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 为了和药,我们都亲自用口舌尝遍了娑婆世界的草木金石各种药品,说起来恐怕都有十万八千种了吧? 正因为我们遍尝万药,因此我们也就能够清楚地辨别酸甜苦咸淡辛等种种不同的滋味,以及种种杂合滋味和变异的滋味。 也能够清清楚楚地明白这些药品的冷热寒凉温等不同的药性,也包括其毒性的有无和强弱。 并且在恭敬承事佛陀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明白了知味性,既不是空无,也不是真有,既不能说它就是自己的身心,但是也不能离开了身心而存在,但是却能够明明白白地分辩种种滋味,由此我们兄弟二人就逐渐地开悟了。 我们的证悟也得到了佛的印证,并且佛还赐给我们药王药上的名字。 在法会中也成为了法王子。 因为我们兄弟二人是通过对滋味的思维而证悟了觉了之性,还成就了菩萨的果位,因此佛如果让我们来选择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证悟,我们认为以味为因,是最佳的入门路径。 ”药王药上二菩萨推荐的是味尘界。 这时,跋陀婆罗连同他的十六个开士同伴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 跋陀婆罗,又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 《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中说:“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长者之子,名颰陀罗波梨(贤护)。 (中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长老阿难! 汝欲闻此颰陀罗波梨长者家中所有众乐事乎? 乃至具足说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 (中略)是长者子,凡有六万最大商主恒随彼后。 (中略)其颰陀罗波梨家内恒常铺设六万上妙六合床榻,杂色被褥以覆其上,(中略)复有六万婇女,端正殊绝,身体柔软细滑,(中略)又其长者欲食之时,则有六万杂种羹臛饭,食微妙香美,犹如天厨无有异也。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有“贤护长者品。 ”开士,开悟之士。 能够以法开导众生的大士。 其实也就是菩萨的意思。 《玄应音义四》中说:“开士,谓以法开导之士也。 梵云扶萨,又作扶薛,或言菩萨是也。 ”《释氏要览上》中说:“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 ”因而开士,也可以做为和尚之尊称。 跋陀婆罗报告说:“我们这些人,曾经在威音王佛跟前听闻过佛法,之后出家为僧。 有一次在僧人们准备沐浴时,我按照顺序进入了浴室,突然之间,我明白了:原来这个水,既不能清洗外尘,也不能清洗身体,就在这个没有内没有外的状态中,安然而无所得。 过去的这种证悟一直都没有忘失,以至于今生能够在佛跟前再次出家修行,而今已经成就了无学的道果。 佛对于我的证悟也给予了印证,并且赐名贤护。 因为我是通过接触水,得以明白‘妙触宣明’的道理,从而得以位列佛子,如果佛要我说什么是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触尘应当是最上的入门路径。 ”跋陀婆罗推荐的是触尘界。 发布时间:2024-08-26 08:47:4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