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谦和法师:福;寿的因果 内容: 世间上的福,是指荣华富贵,世间上的寿指生命长久。 世间的福可以归为十类:财富、权势、健康、喜乐、多子孙、长寿、道德。 具备其中的一点都是有福的人,当然十福俱全那是最好的了。 世间上的寿可以分为四类。 肉体上的长寿,事业上的长寿,言教上的长寿和信仰上的长寿。 肉体上的长寿是指一个人活到80岁、90岁、100岁;事业上的长寿是指他创立的事业可以子子孙孙能够传承,象一些百年老店,几十年、几百年都有子孙、子弟来承传;言教上的长寿指著书、立传能够承传于后世;信仰上的长寿指对于人生的信仰坚定,而且能够去求证,运用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来修养自己的德行。 世间上的福有这么多类,但是世间上的福也有很多缺陷。 说到福,就会和气联系在一起,说您很有福气,有福,儿孙很多,为儿孙操劳,生的气也不少。 钱财多了,就不愁了? 但是为钱财生气的人也不少。 所以世间的福是有缺憾的福。 世间的寿也有它的缺憾。 寿必然要和老结合在一起——寿星佬。 人一老,吃也吃不出味道,行动也不很方便,等等,总之有很多不便。 但尽管有缺陷,人们还在希求它、祈求它,是不是人的祈求就可以得到这些福寿呢? 很多人认为入寺的烧香礼拜就可以得到这些福寿,是不是这样的呢? 其实福寿自有它的因果。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神明的祈求要合乎因果。 比如说我们把油倒在水上面,油肯定是要浮在水上面,那么我们祈求神明让水中的油沉下去,这是不可能的事。 石头是要沉到水下去的,如果我们祈求神明:神明啊,神明! 让石头浮起来吧,这个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光是祈求是不够的,我们要播种自己的福田,要培植自己的福田,这样才能有福。 因此,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福要有福的因,长寿也要有长寿的因,这样才会有福寿的果。 古人有一首诗偈说:“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我们如果没有播种福田,没有因,就没有果。 所以佛经中有两句话说:“要做佛门的龙相,首先要做众生的马牛。 ”也就是说,要成为伟大的圣贤,就必须要为人民服务。 也就是说福寿有各自的因果。 为什么有些人长得相貌庄严? 有些人富贵? 有些人下贱? 一定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果关系。 在佛经中有十来偈说明因果关系。 端正者,忍辱中来。 一个人相好庄严,有气质,品行很端正,相貌很庄严,这个人有耐性,内心安稳,气质就会端正,让人看了生欢喜心。 贫穷者,悭贪中来。 为什么贫穷呢? 不懂得施舍,不懂得播种。 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不会投资,只懂索取,不懂付出,这个人就会贫穷。 高位者,礼拜中来。 他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是他能够尊重大家,所以佛教中的礼佛就是让我们平等地去尊重一切,以诚待人。 下贱者,傲慢中来。 这个人下贱,大家瞧不起他,是因为他品行不端、傲慢,因而在大家心目中没有地位。 喑哑者,诽谤中来。 喑哑是因为对世间人、圣贤人进行种种毁谤,才有这么一个结果。 盲聋者,不信中来。 这些人对于他们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和没有亲证的东西永远不相信,所以没有正知正见。 人对于没有见到的东西应该存疑。 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是轻易否定。 很多人对于没有看到的东西轻易予以否定。 长寿者,慈悲中来。 长寿是因为有慈悲心、仁爱之心。 所以人最大的爱心是呵护好自己这颗心,让自己心境平和,这个时候才能给身边人带来安乐。 所以人要照顾好自己。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孝之始也。 ”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是以他的孝心来做标准。 能够爱身,能够照顾好自己,必然能够利益他人。 如果自己的身体损伤,必然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麻烦。 短命者,杀生中来。 好杀好斗必然导致短命。 气大伤身,一个人经常愤怒必然对身体中健康的细胞造成伤害。 诸根不俱者,破戒中来。 四肢不健全是因为不遵守戒律,违犯戒律。 戒是什么呢? 戒是法律法规,是防非止恶,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诸根俱足者,持戒中来。 能够遵守法律,才是爱护自己,才能诸根俱全。 人在世间,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必然能够增福添寿。 佛陀在佛经中讲说有八种福田要去耕种:第一,三宝是我们的福田。 三宝门中福好修,佛、法、僧为常住三宝。 佛是一个彻底觉悟的人,所以在佛门当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一个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了自己,就认识了佛。 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做良田,万年耕植有余”。 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做一个清醒的人,做一个明白的好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福的人。 法是正知正见,做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一定会成为有福的人。 僧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人。 演教人间、心地清净,福泽深厚。 我们有福,就会造福社会。 要成为有福的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做一个觉醒的人,做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做一个心地平和、心地清净的人。 欲平事先平心,所谓心平则万事平。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平天下首先要让自己心境平和。 第二,父母是我们的福田。 孝敬父母的人,一定会成为有福的人。 第三,师长是我们的福田。 父母给我们身命,而老师给我们慧命。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智慧。 人生最缺乏的就是智慧。 人要求知,学无止境。 所以说老师是我们的福田。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闻其善而知之,闻其恶而改之。 每逢看到善者效仿,见到恶人反省,远恶而亲善,所以他成为一个有福之人,而且他的福承传后世,传承了七十几代,当今孔子后人孔德成还得到全球很多人的敬仰,因为孔子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极大的。 第四,弟子、子女,也是我们的福田。 养儿不教,如养虎豹。 所以子女是福田,要在他的内心世界播下感恩的种子,培植下责任的种子,这样他才能够有感恩的心,有责任感,这个时候他才是你的福田。 第五,病人是我们的福田。 鼓励病人,慰问病人,照顾病人,这是八福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福田。 第六,生活在劫难中的人是我们的福田。 所谓救劫不救贫,贫穷是因为懒惰。 人勤劳一定能够创造财富。 而在劫难的时候,水灾、火灾、震灾,我们要能够予以帮助。 所以,对生活在劫难中的人我们要助他一臂之力。 第七,生理有残疾的人是我们的福田。 我们诸根具备来到这个世间,是来享福;对诸根不俱的人、残疾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第八,生活在烦恼、忧郁中的人是我们的福田。 我们要把他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让他能够为社会做正事。 要增福添寿,一定要播种福田。 在自己心田里播撒下慈悲,播撒下清净,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有福的人。 福寿是有因果的。 人要培植这个因,一定会有这个果。 在佛经中有一个故事,说到波斯帝王有一个女儿,叫做圣兴公主。 一天波斯帝王对他的女儿说:“你要感谢爸爸,没有爸爸,你哪里有锦衣美食呢”? 圣兴公主懂佛法,她对国王说:“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乐于布施,我培植的因使我生在帝王之家,享有荣华富贵。 ”他爸爸很生气,说:“好,你说你培植因,能生在帝王之家,那我把你嫁给一个乞丐,看你还有没有福? ”于是国王就命令大臣在城中找了一个最落魄的乞丐。 公主毫无怨言,嫁给了这个乞丐。 新婚之夜,公主就对丈夫说:“想你也相貌堂堂,四肢健全,为什么不靠劳动去创造生活,而沿街乞讨呢? ”丈夫说:“想当初我也是大户之家,锦衣美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但一场大火烧毁了田园,父母也在火中丧生了,我无以为生,所以只有沿街乞讨。 ”这个时候圣兴公主说:“我们为什么不去种种花、种种菜,靠卖花卖菜来维持生活呢? 这总比沿街乞讨要好得多呀! ”丈夫想想很有道理,就带着圣兴公主回到已成废墟的田园。 他们重整田园,在那里以种花种菜为生。 在田园的树下耕作的时候,挖出了前人埋下的一坛一坛珠宝。 然后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又过上了锦衣美食的生活。 波斯帝王因此不得不承认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无福之人难落有福之地。 人要能做一个有德的人,做一个安份的人,无论到哪里,他都会有福。 怎么样增福添寿,在佛经中有两句诗偈:“三宝门中福好修,大富之家前世修;未曾下得春施种,坐守荒田望垄穷。 ”“一切财富总非真,及早将他施予人;水火盗贼并孽子,五家共有同来侵。 ”所以应利用财富多多服务于社会,这才真正在增福添寿。 发布时间:2024-08-26 09:05: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