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定开示 内容: 禅定开示[19]呼吸禅定入门1957年9月27日禅修包括三个重要的部分: 寻想、觉知、呼吸。 这三个部分,都必须随时紧密结合。 不要让任何一个脱离其余。 『寻想』的意思是,随着呼吸,默想『佛陀』。 『觉知』的意思是,对出息入息有觉知。 只有当寻想与觉知时时刻刻与呼吸牢系在一起时,你才能说,自己是在禅修。 出入息是身体最重要的部分。 换句话说,(1) 它好比大地,支撑世上的一切。 (2) 它好比梁桁,使楼层牢固不散。 (3) 它好比木板、纸张: 我们入息时默想『佛』,就好比用手在木板上擦一遍; 出息时默想『陀』,好比再擦一遍。 每擦一遍,必然有尘粒沾在手上,因此,如果我们来来回回不停地擦,那块板就会变得光亮起来。 等到它光滑明亮时,我们会在上面看见自己的映像。 这正是我们寻想的果报。 不过,我们若是擦起来漫不经心,不要说木板,连镜子这样擦也看不清。 换个说法,呼吸又好比一张纸。 我们入息时默想『佛』,就好比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写一个字。 连续写下去,以后就可以读一读写成的字句。 可是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一直跟着呼吸,那就好比一时写对、一时写错,杂乱无章。 那张纸不管有多大,整张纸还是一片杂乱。 写了些什么,说的是什么,我们不可能读懂。 不过,如果我们用心,把呼吸[气]当成一张纸,就可以在上面书写凡是自己想写的讯息,同时也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 比方说,寻想『佛』[的动作] ,就像是把一支笔拿到纸上。 它会给我们带来知识。 即便停止书写后,我们仍然得益。 不过,要是写字时不真正用心,就会字不像字。 如果我们这样画人,也不像个人;画动物,也不像动物。 * * *开始学写字时,我们得用粉笔,因为粉笔粗大,易写易擦。 这就好比寻想『佛陀』。 一旦学习有了进步,我们就可以用铅笔了,因为铅笔的笔迹清晰持久。 比方说,『父亲在哪里?』是一句知识。 如果我们只能读出个别字,好比『父』或者『哪』,就不能真正算是知识。 因此我们把粉笔扔开,换句话说,不必重复『佛陀』了。 我们随着呼吸,用自己评估[vicāra] 的力量去看: 入息是否良好? 出息是否良好? 什么样的呼吸比较舒适? 什么样的呼吸不舒适? 接下来我们对呼吸[气] 作纠正、调整。 选择看上去良好的呼吸方式,接下来观察它是否给身体带来安适感。 如果是,要使那股安适感保持稳定,对它加以利用。 当它真正良好时,利益将会升起,完善我们的知见。 一旦获得了知见,就可以擦去笔记本上的铅笔印了,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了自己的业报。 回家时,可以把我们的知见带回去,作为家庭功课。 在家里时,可以自己修,在寺院时,可以连续修。 因此,呼吸[气]好比一张纸,心好比一个人,知识好比一纸笔记: 哪怕就这么多,也可以作为标准了。 如果我们只用心于这三件事——寻想、觉知、呼吸——我们就会在内心升起知见,这种知见无边无界,是无可言传的。 --------------------------------------------------------------------------------[19] 本书到此为止的前半部分为阿姜李的文稿。 据坦尼沙罗长老,后半部分是阿姜李对正在坐禅的修行者的开示记录,有时尊者是针对其中的个别人反复比喻辅导,有时又转换开示对象。 读者应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其专指听众。 发布时间:2024-08-26 12:56:1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