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功夫茶起源 内容: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 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 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 (《茶经》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 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 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 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 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 发布时间:2024-08-31 11:03:2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