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第一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朋友,大家中午好。 在二00四年三月十五日,我到深圳第一次讲中国文化的课程,之後我到信德图书馆,信德图书馆有个万姓宗祠,里面有我们二万多个祖宗的牌位。 当我一进到万姓宗祠纪念堂,首先看到的是三皇五帝的牌位,当看到三皇五帝的牌位,我们深刻的感觉当炎黄子孙的幸运、幸福。 所谓「东土难生」,而我对着每一面的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仪,因为整个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都是这些祖宗他们流血流汗积累下来,成就我们後代子孙。 整个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对中国文化的承传,每次我到海外来,就会有特别深刻的感触,因为我们海外的华人,海外的炎黄子孙,对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文化,反而比我们更加的珍惜,更加的爱护。 去年十月份,我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师长给我们讲解中国文化《大学》的经文,与会的华人有一万三千多人,光是义工就有二千多个义工。 而我们这次新加坡,这场「中国文化和谐社会从心开始」的会议,又再一次聚集了我们海外华人的力量。 那一分对祖宗的追思、对祖宗的怀念之情,从这麽盛大的会议,我们都可以深刻感受得到。 当我们提起这一分孝心,提起这一分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友爱之情,所谓「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这一分孝顺父母,孝顺祖宗,友爱兄弟,尊敬长者的心境,可以跟神明相通,可以用这一分孝悌的精神成为社会、成为世界的好榜样。 所以光于四海,无所不通,都能够通达智慧,都能够通达世界的人心。 我相信,我们五千年来的祖宗在天之灵,都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一分心情,他们在天之灵一定觉得很安慰。 在二次大战前夕,欧洲人做了一次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因为欧洲人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可以绵延五千年不衰,这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 研究下来的结果,欧洲人说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这样的推断相当的正确。 唯有这一分孝悌之情,因为这个「孝」字就已经把为什麽绵延五千年不衰的道理,阐述得非常的透彻。 这个孝字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合成了一体;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而上一代又有上一代,下一代又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这个孝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所有圣哲人、所有宗教教化的核心所在。 所以孔老夫子教导他的弟子,「慎终追远,明德归厚」。 诸位朋友,慎终追远,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但是假如其中有一代断了,那就没有下面了。 为什麽全世界这麽多民族,只有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不衰? 这是一个结果,有果必有因,世间的事绝对没有哪件事情是偶然的,人生真正明白,没有任何一件是偶然的时候,那就不会侥幸,那就不会常常好去比较来比较去;他儿子比较孝顺,他的太太比较贤慧,那都不是偶然,都是他会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 那是因为他有德行感来好的太太,俗话讲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儿子怎麽样? 那都是互相感应来的。 甚至於是子孙,那都是用德行感来的。 这些道理,那都是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 但问题是我们在这一百年左右的时光里面,没有认真好好的来学习祖宗的教诲,在《中庸》里面就告诉我们,大舜尊为天子,尧舜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也是最贤明的帝王之一。 舜是「尊为天子,富有四海」,而他的德行是百代祭祀,所以「宗庙飨之」,还有一个叫「子孙保之」。 他有这麽高的德行,所以他的子孙能绵延千年不衰,他所召感来的子孙都是有德行的子孙。 假如我们没有德行,下一代就断绝了,你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其斩焉无後者」,下一代就没有了,家风就败掉了;「德至薄也」,是因为德行太薄了。 所以要召感来好的子孙,首先知所先後,最先的是要培养好自己的德行,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有好的德行就召感来好的子孙。 现在我们大陆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说姓胡的这些子孙都是大舜的後代。 所以这都是祖宗的德行在庇荫着我们,我们要了解这个真相。 诸位朋友,有没有人是秦桧的後代? 有没有听过这个是秦桧的後代? 宋朝的大奸臣秦桧,你有没有见过哪个朋友是他的後代? 我敢打保证都没有。 纵使真的是他的子孙,都改名换姓,不敢姓了,连跟他同姓都觉得有点难受。 曾经有个读书人到了杭州的岳王墓,在我们岳王岳飞的墓前说了一段话,他说到「人自宋後少名桧」,说从宋朝以後几乎是完全没有人拿着这个「桧」字来取名字了,人自宋後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到了岳王的坟前,连我自己姓秦都觉得很丢脸。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跟自己家庭是一不是二,这一体是真相。 假如今天我们干了一个危害社会民族的事情,那我们整个家族统统蒙羞,统统不敢承认是我们的亲人。 以至於,今天我们念哪所中学、念哪所大学,念完之後,我们犯了很大的罪过,连我们的学校统统被我们玷污了,统统还要上电台说:我跟这个学生,怎麽样? 拒绝关系,不承认他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但是假如我们今天真正对社会国家有贡献,那整个我们的家族感到光荣,我们的学校感到欣慰,以至於我们所处的故乡都觉得与有荣焉。 为什麽中国人这麽强调一体? 这麽强调家风? 这麽强调一个民族的精神? 因为都很有可能因为一个人而让所有的人感到光荣;也很有可能因为一个人伤风败德,而波及到无数的亲人,甚至连我们的民族都被拖累下去。 所以我在办到法国、到英国护照的时候,签证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感触。 因为我们现在中国人在国际的形象有了一些变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叫礼义之邦,非常注重诚信。 但是现在要办个签证都要查好多天,很可能人家韩国、日本,一天甚至於当面就给他了。 可是我们必须要办一个礼拜,甚至还要查更多的资料,才肯给我们放行。 老祖宗告诉我们,「知耻近乎勇」,你能怪别人吗? 是我们自己的行为侮辱了我们自己的人格。 我们侮辱了自己的人格还不打紧,连我们祖宗的颜面都被我们牵连、牵累下去。 我们拥有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止要把它承传下去,还要把它发扬光大才对。 所以我们冷静思考,只要有一代的祖宗没有把孝道、没有把师道传下来,这个文化就断了。 我们为什麽要感念祖宗? 因为那是无数的祖宗他们用至诚的心,他们用一分恩泽後代的心,把它承传下来。 承先就有责任要启後,我们要把它传给後代的子孙。 诸位朋友,您曾经有想过你的家风要承传百年、千年以上的举手。 好,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用心灵听听看,有没有什麽声音? 有没有听到祖宗的哭声? 我是怎麽对你们的? 你们怎麽可以这麽没有责任? 诸位朋友,除了听到祖宗的哭声,你们还有没有听到什麽哭声? 有没有听到後代子孙的哭声? 我们不要讲以後,我们在中国大陆各地讲孝道,讲中国文化的过程,很多的年轻人痛哭流涕。 上完课以後,这些年轻人很激动走到前面来跟我们说到:这些孝顺的道理,就是我们这一代最缺乏的,我们再不听,不知道已经给自己折了多少福;父母对我们恩德那麽大,结果我们都不懂得要孝顺。 你看这是现代的子孙,他的内心已经在哭泣了,因为「人不学,不知道」。 虽然「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们不教他们的话,「苟不教,性乃迁」。 当他在不孝父母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是很难受,但是问题就出在哪? 出在习惯成自然。 你让他从小学孝顺,他一辈子都孝顺,而且会更发扬光大。 我们来思考一下,古代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他的德行是三岁的时候比较好,还是六十岁的时候比较好? 诸位朋友,您觉得以前读书人三岁的德行好,还是六十岁的德行好? 你们怎麽可以怀疑自己的祖宗? 我再举个例子,范仲淹是十岁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六十岁的时候德行好? 你们也怀疑范仲淹吗? 那我就讲不下去了。 读古书的人,他的德行一定是「德日进」(诸位老师,你要配合一下,不然我就唱不下去了),「德日进,过日少」。 他的德行是愈来愈好,所以他可以垂范後世,千年不衰。 为什麽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强调「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你让他天性引发出来,他的孝悌精神已经出来了,那他的德行就会随着他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当中,不断的扩宽心量,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最近几十年,编了一套把从尧舜到明朝左右,这几千年当中所有圣哲人的行谊风范,把它汇集起来编成了一套《德育故事》,蔡振绅先生编的。 里面这些读书人,他只要当官了,那他真正都把别人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的教导,因为孝悌能把一个人本善之心完全的引发起来。 所以教他孝,他就会敬所有天下为人父母的人,因为他知道每个为人父母者都不容易,都是含辛茹苦扶养子女,他那分同理的心境自然扩宽。 所以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教以悌,教导他友爱兄弟,他就敬天下所有为人长者,为人兄长的人。 在晋朝有个读书人叫祖逖,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例子叫「闻鸡起舞」,就一听到公鸡叫,他马上起来开始活动筋骨练武艺。 因为那个时候五胡乱华之後,整个国家很危难,所以祖逖他时时不忘要复兴国家,每天一闻到鸡叫,赶快起来锻链自己的武艺,以便可以把这个国家的耻辱洗刷。 当他在危难当中,他把自己的钱财统统拿出来,有时候要逃难,钱财舍掉了,连自己家里的车子统统给这些老人家坐,自己都是用走的。 沿路看到很多的屍骨,他於心不忍,马上都把他埋起来,给他祭祀。 然後对於跟随他的人民,都是教导他如何耕作,大兴水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教育。 有一次,刚好他召集这些乡亲父老,一起来吃饭聚会。 结果很多的老人端着酒杯,很感慨的在那里流眼泪,对着祖逖说到:我们都已经这麽一大把年纪,父母都已经不在了,但是今天能遇到大人用父母的心来爱护我们,让我们老年都还有父母可以来爱护我们,那是真正的做到了父母官。 这群老人家对着祖逖说到,我们这一生死都瞑目了。 所以读书人确实,他的孝悌之心引发起来之後,是视天下人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他的德行是愈来愈好。 那我们要冷静来思考,诸位朋友,我们是小学时候的德行比较好,还是读大学的时候德行比较好? 诸位朋友,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常常在说这个世界怎麽样? 颠倒了。 我们不要去怪世界颠倒,因为老祖宗给我们教诲,「行有不得」,要「反求诸己」。 世界有没有颠倒,我们暂且先不论,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颠倒? 所以读书人他有一分理智在,他绝对不会先去责怪别人,他一定是先反省自己。 自己对了,才有资格说别人,这叫知所先後! 你自己没对,说别人,人家不服,人家一下子就把话给我们顶回来了。 我们当父母的教训孩子,孩子马上说:你都讲我,你自己也没有孝顺爷爷奶奶。 这句话顶回来,我们连接都接不上去。 我们做老师的说要守时、要爱护整洁,学生马上顶回来:老师,你都没有做到,你怎麽可以说我? 所以中国人教导「正己化人」。 那首先,知所先後最重要的是什麽? 先正谁? 正我们自己。 在老祖宗的教诲当中,很常见的一句,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在走在正道上面,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那我们要冷静来思考一下,现在我们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所以这个从态度上就已经先颠倒了。 常常我们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就会感受到很多朋友听完课,都会跑来跟我们交流,然後他就在那里拍大腿,很遗憾。 他说:刚刚这堂课,假如我先生来听,不知道有多好;刚刚这堂课,假如我儿子来听,不知道多好;假如我婆婆来听,不知道多好! 从头听到尾,都是别人需要听,就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听。 大家认不认识那个人? 你们都开智慧了,马上都知道是谁。 当我们有这个意念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颠倒当中,我们自己不知道。 当我们看自己都看不清楚,又如何看清楚别人? 连我们最近的都看不清楚,怎麽去看更远的? 所以老祖宗这句「知所先後」,这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 所以「欲爱人者先自爱」,自己都人生搞得一塌糊涂了,然後我说我要去爱我的太太、我要去爱我的儿女,我们拿什麽爱? 首先要先爱自己本善的心,首先要把自己的德行建立起来,那叫自爱,自爱才能爱人。 我们三十岁上下的人,特别敏感的一件事,就是遇到很多的长辈都会问我们:你怎麽还不结婚? 尤其女的同学、同事,那更是更紧张了,有些女同学都不敢回家族里面去了。 听说一回到家族会变成批斗大会,所有的人都围攻,你怎麽还不去交男朋友、交女朋友? 结果有位同学,她的母亲就一直跟她讲:你赶快结婚。 结果我这个女同学就回她母亲一句话,她说:妈,你都不幸福了,干嘛要我嫁? 这一句话讲下去,她的母亲当场愣住了,忽然想一想,对,我跟我先生是小吵天天有,大吵是三六九。 她突然接不上话了,沈思了一下,过了三十秒,对她的女儿讲:反正你就是赶快给我嫁! 你看,那三十秒叫什麽? 那三十秒叫灵光乍现,光明出来了,对! 这我都不幸福了,干嘛逼我女儿嫁? 我们都摔到一个坑里面去了,然後还要把女儿推到那个坑里面去,那怎麽行? 三十秒之後,突然有一片乌云密布,反正你就是赶快给我嫁! 这个乌云是什麽? 乌云是虚荣心,乌云是好面子的心。 叫女儿嫁是不是希望她幸福? 不是,因为我们也没把幸福表演给她看,我们怎麽知道她会不会幸福? 但为什麽後来又要叫她嫁? 怕走出去,亲朋好友在那问:你女儿怎麽还没嫁? 问到最後受不了。 所以你看,面子胜过了女儿的幸福,面子胜过了孩子健全的人格。 为了自己有好的面子,逼孩子一学学三样、学五样文艺,又学跳舞,又学数学,又学一大堆的技能。 学到孩子不敢放假,怕礼拜六、礼拜天,怕寒暑假,因为放假的时候比平常礼拜一到礼拜五更辛苦、更累。 逼到七岁的孩子,因为那时候这孩子学《弟子规》学了几个月,在汕头。 学完以後,他的老师希望他们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跟他们的父母分享一下,让父母也宽慰宽慰,因为有学孝跟没学孝道的孩子,差异很大。 一个七岁的孩子站上台来,第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震憾,也让他的母亲非常的错愕惊讶。 这个孩子第一句话就说到:我还没学《弟子规》以前,我每天都想着如何谋害父母。 七岁的孩子不会说谎话,他的母亲当下是吓了一大跳,接着眼泪就哗啦哗啦流下来。 你看孩子的心里是想着要谋害父母,我们父母跟孩子这麽亲,为什麽都感受不到他内心的状态? 虚荣心太厉害了! 虚荣心能把父子有亲的天性折腾成父子相杀都有。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在这个时代要相当的冷静。 今天我们要让孩子迈向婚姻,有个好的婚姻,首先我们要把好的婚姻演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如何经营幸福美满的人生。 很多的朋友不敢结婚,为什麽? 都是受他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离异,父母不和乐,内心都有恐惧感。 所以人生很多的路程都还没走,就已经先胆怯在心里。 老祖宗讲「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一个为人父母者要了解孩子这一生是先学什麽,後学什麽,先紮什麽根,才能让他这一生能够像大树一样成长茁壮,而根基非常的牢固,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那绝对不是把英文学好,那绝对不是把钢琴学好,就能够保证他这一生立於不败之地。 我们冷静去思考一下,所有成功的人士,他的分享里绝对没有这一条说,首先先把英文学好,没有这一句。 李嘉诚先生是我们华人的首富,他说到他从小到大教孩子,教什麽? 百分之九十九教他的孩子做人。 现在他的孩子都已经这麽大,都已经四、五十岁。 他跟他孩子聚会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教导他如何经营事业,如何带动他的企业团体;而三分之二的时间,还是教他的孩子做人。 这是成功的人,人生深刻的体悟! 我们为人父母要醒过来,不能再执着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 我们今天要叫女儿嫁,首先要让女儿有能力判断选择好的伴侣。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这句话里面都含摄着一个人要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能力,不管他是选择配偶,还是选择他跟随的老板、领导人,他跟随的企业,那都要有他的判断力。 今天他有好的德行,他才能判断谁是有没有德行的人。 所以首先要让我们的孩子有好的德行,有他的智慧去判断好的对象。 那要有好的德行就必须学习圣贤的智慧教诲,而圣贤的智慧,诸位朋友,最有名的经典,清朝时期编出来的《四库全书》。 那不要,诸位朋友,今天听完课以後跑到书局去说:请问你们有没有卖《四库全书》? 诸位朋友,我跟大家说,《四库全书》要用几台卡车载才载得走。 《四库全书》的内容,从我们出生就能够看字,当然这样的人出来的话会把人吓死。 从出生他就开始读书,读到八十岁,还是读不完。 那大家听到这里:完了,那《四库全书》我别看了。 深入五千年浩瀚的文化智慧里面,能够掌握纲领,纲举目彰。 而整个五千年的智慧,最完整的纲领,也是最简单的一本经典,就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编出来的《弟子规》。 因为这本经典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相当重要的一句教诲编出来的。 夫子说到,一个学圣贤的人要从七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首先是「入则孝,出则悌」。 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出去,要尊重长辈、尊重领导;「谨而信」,要谨慎、要诚信;要「泛爱众」。 你看现在这个时代,好多这些书籍都说什麽他们发明的理论;其实你看我们几千年前,泛爱众不就是人际关系学吗? 只是现在的名词,我们现在人都喜欢新的,好像新的就比较赶得上潮流。 事实上,我们读经典,那个深刻的体会,世间的真理好话,我们祖宗圣贤人都说尽了。 再来,能亲近仁德之人,在中国的家道当中,成就一个孩子,第一是齐家,是父母把榜样演出来;第二就是择师,给他选一个好的老师。 而以前我们为人父母者,怎麽对待老师? 非常的恭敬,「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千里寻师,都是要带着孩子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 而这个礼仪的背後含有多麽深远的影响,我们因为没有智慧,洞察不到。 我们自己洞察不到,还没关系,看不懂的还批评:那都是以前的旧东西,旧的都不好,我们不要用那个,现在不合潮流。 那是错误的! 圣贤人就好像他的境界已经爬到二十层楼,他可以看得很深远;我们只有在一层楼,所能看到的范围只是他们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结果他们看到的境界,我们看不到,硬要把他们从二十层楼拉到一楼,拉下来告诉他:这才是人生真相,你说的那些都是假的,我看不到。 所以我们现在人,家庭里面出现的种种状况,真的是那句古话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择师」是用恭敬的心来请老师教导他的孩子。 而孩子在这麽小的年纪,父母是他最尊敬的人。 一个人从小没有办法提起尊敬父母的心,我们不要怪这个孩子,我们要同情这个孩子。 一个孩子在他第一次不信任父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非常难受、非常挣扎,因为父子有亲是天性。 可是一次、二次看到自己的父母言行不一致的时候,他就开始麻木了,他就开始不尊敬他的父母。 不尊敬父母的孩子,那是最可怜的人。 所以父母有德行,成为孩子的榜样。 一个孩子还没念小学以前,我们看看,他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愈信任的人讲话,他百分之百的听进去。 上了小学以後,孩子马上改口,「我的老师说、我的爸爸说」,都有。 就代表着一个孩子他整个人格成长过程,父母、老师对他的影响特别的深远。 而当他看到自己最尊敬的父亲,对老师还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这个心灵的震撼,他终生不忘。 那种尊敬老师的态度就深深的紮在他的心田里面,老师的教诲,他会百分之百依教奉行。 就是这个孝道、这个师道,才能让我们在这几千年来出了这麽多的圣哲人。 那我们现在看看,现在不是去拜老师,现在不是去请教老师,现在是要得老师到家里来教,还得老师来伺候孩子;甚至老师心里上还得看家长的脸色,还跟他拿钱,那在心境上,他就很难对孩子严格,他就没有为师者那种正直。 确实钱可以办很多的事,但是孝道跟师道,要从内心发出来的这些性德,很多时候钱是办不到的。 那都是要从我们父母的态度当中做出来的,才能够紮下孝道跟师道的根本。 所以这「亲仁」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来深思。 整个圣贤的教诲,第七个纲领叫「余力学文」。 所以只要把这本《弟子规》好好深入,那他等於就是深入整个《四库全书》当中,一经通,一切经都通。 因为这六经,所有的经典都是跟孝悌相通。 所以《弟子规》真正学好了,我们再去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再学其他的经典,就能够触类旁通,游刃有余。 一开始学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学得很杂,因为「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学习还是要一经一门深入下去,才能够开智慧。 所以我们让孩子学了《弟子规》,学了中国文化,他自然有智慧能去判断许多生命当中重要的抉择,包含选什麽科系,他会想到他应该用什麽样的能力去奉献这个社会;他应该选择什麽样的配偶,他应该选择什麽样的领导者,他才有这个判断能力。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现在不是急着让孩子走入婚姻,现在要赶快让他学《弟子规》。 所以我们在汤池,在安徽庐江县汤池镇办的课程当中,其中就有「男女如何择偶」的课程,这都要先教,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个一错误了,「再回头已百年身」。 我们人生说「後悔、後悔」,那都是後面才来悔。 好,刚刚我们讲到了「欲爱人者先自爱」,你一定要先爱护你自己,要成就你自己的德行,你才能够去爱别人。 不然我们的人生都不幸福了,难道又把这个不幸福传给自己的子孙吗? 那绝对没有这样的父母。 最主要是我们现在为人父母者,不知道怎麽样才能够让孩子的人生幸福。 那好多的家长拼了命看书找资料,很多家长,孩子才三岁、四岁,都已经用十多种方法来教孩子了;有的用义大利的,还有现在是俄罗斯的,用美国的,好多的理论统统拿来教孩子。 这一套用了不行,再用另外一套。 有个家长,她看了一本书,看完以後,说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学会算钱。 诸位朋友,我们刚刚讲到知所先後,难道是先教孩子会跟人家计较钱财吗? 算得这麽精明,一分钱都不会漏掉。 他最後这麽精明,会拿来对付谁? 诸位朋友,会拿来对付谁?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算不如天算」,很多家长说不要教孩子吃亏,朋友打你,你就把他打回去。 所以这个孩子从小拳头练得不错,他拳头练得好,就愈练愈习惯,叫习惯成自然。 练到最後,谁离他最近? 父母离他最近,那就难免会遭鱼池之殃。 所以这家长她马上看了以後,就用在她孩子身上,然後就给她孩子规定,你帮我洗衣服,我给你两块钱;然後帮我拖地,给你两块钱。 都把所有的酬劳都写得很清楚,结果她高兴在哪? 她说:我的女儿本来很懒惰,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变得非常勤劳,什麽都抢着先干。 诸位朋友,这样好不好? 中国人看事情,不论一时,不看眼前而已,而论长久,不止看现前的情况,还会考虑到以後会不会有什麽後遗症,有什麽流弊。 不论自己一生,而会论到会不会影响到社会国家,这是中国人的心态。 现在说特效药,愈快有效的,它後遗症往往都会愈多,我们现在很多医学的东西,效果特别快。 我记得小时候流鼻涕,感冒了,去给医生看,一针打下去,鼻涕就不流了。 诸位朋友,有没有效? 很有效! 但是这个药打下去了,身体里面,除了感染病毒以外,还有我们身体里面好的细菌,那个肠胃里面有很多帮助消化的益菌。 结果,你这个药吃下去,这个药又没有装一个雷达在那里扫描,这是坏的病毒,杀了;这是好的病毒,不杀! 有没有这麽厉害的药? 诸位朋友,假如你能发明这样的药,保证你以後会成为大富翁,因为这样的药,大家一定抢着买,那不可能的! 现在的药都是大小通杀,病毒跟你身体里面好的细菌都杀掉。 我为什麽有这麽深的体会? 因为大家看得出来我的身材比较苗条,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我小时候吃西药,吃下去之後,都突然感觉到,那二、三天没有胃口,那就是因为好的细菌被破坏。 已经生病了,又没胃口,愈不吃饭,免疫系统抵抗力就愈差。 所以看起来症状是解除了,问题是我们的体质受损。 所以那时候,我在北京都听到小儿科,尤其看耳鼻喉科,一天排的号码都是几百号,看到几点? 看到半夜一、二点还在看。 因为那些孩子都已经变成医院的常客,只要天气稍有变化,他抵抗力不好,又上医院去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新的东西、效果好的东西,大家要冷静判断有没有後遗症。 现在受到这整个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连结婚都强调快速,觉得快速很光荣;两个礼拜就结婚了,一个礼拜就结婚了。 这种风气带动之下,流弊大不大? 把婚姻当儿戏,这都要很冷静。 有一对夫妻,他已经中年了,刚好他的弟弟出国去留学,留完学回来,在国外找到一个对象,娶了以後回国来。 回来的时候,他们比较年轻,又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所以这年轻的夫妇常常就在那里讲很肉麻的话,常常在那里抱来抱去。 这对老夫老妻都中年了,结婚都一、二十年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下,有点怎麽样? 会不会有点羡慕? 不要乱羡慕! 当一个人的爱都只表现在言语行为而已,那都很肤浅。 真正的爱在哪? 真正的爱是七、八十岁的老夫妇,手牵着手走在公园里面散步,这个太太对先生说:先生,明天是初一,明天要吃素。 夫妻的那种关爱、那种珍惜,那是愈陈愈香,绝对不是那种很强烈,愈强烈的东西很快就结束了,那个爱都是长长久久。 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冷静的去思考一些问题,没有细细的去感受,心浮气躁,什麽叫爱,搞不清楚。 为什麽心浮气躁? 欲望太多。 我们去讲课的时候,有个朋友就讲:中国人特别不懂爱,生活得非常辛苦。 有对夫妻,先生喜欢吃蛋黄,太太喜欢吃蛋白,结果结婚了三十多年,两个人都差不多六十岁了。 因为太太喜欢吃蛋白,所以都把蛋白让给先生吃;先生喜欢吃蛋黄,所以都把蛋黄让给太太吃。 就这麽样吃了三十多年,结果这个朋友他就说:你看我们中国人多不会生活,那不一开始就说我喜欢吃蛋黄,我吃蛋黄;你喜欢吃蛋白,你吃蛋白,这样不是很好吗? 为什麽三十多年来,才有一天了解到,原来你喜欢吃蛋黄,我喜欢吃蛋白。 这样太辛苦了。 结果我们听起来,我们不觉得辛苦,我们觉得什麽? 太幸福! 一个人活到六十岁的时候,明白到一件事情,我的另外一半把他最爱的东西让给我吃了多久? 三十多年! 这哪是吃蛋黄、吃蛋白能比得上的幸福? 所以什麽是爱? 用浮躁的心是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所以这一对中年夫妇互相看了一下,没什麽羡慕。 过没有多久,才过几个月,他的弟弟就离婚了。 婚姻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经营,绝对不是在外在当中,在那里只是逞一个言语上的表现而已。 而且中国人的厚道,都是先做再说。 诸位朋友,我们冷静来思考看看,我们的父母陪我们成长了几十年的岁月,他有跟我们讲一句:孩子,我很爱你。 有没有? 难道我们在那里执着,抓着爸爸、抓着妈妈说:爸,你就说一次爱我! 妈,你就说一声! 你看,在国外父子关系是什麽? 是法律关系。 十八岁以後,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 而中国的父母,那对孩子的爱是终生至死不渝,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 父母的爱在哪? 在艰苦的奋斗当中,留下了多少的血汗,对着我们说:孩子,你只要肯用功,父母再怎麽困难,也会把你培养成材。 都在父母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在半夜,我们半梦半醒当中,为我们盖被子的点点滴滴当中,留了那一分挚爱给我们。 诸位朋友,人生要重实质,不要重外在的虚荣跟形式。 所以不要贪快,後遗症很大。 中国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好一个孩子,那绝对不是一本书给你看完,你就把他教成材了。 你看现在那个书,一本书「如何帮孩子教成天才」,那一本书一定变成畅销书。 结果,我那时候在海南海口,我们成立一个教育中心,很多的家长来跟我们沟通,把一些孩子的情况跟我们做交流,我跟他说:只要你用一分真诚的心给孩子做榜样,我相信半年、一年以後,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行为转变过来。 那个家长,我们从他的表情看得出来,他一听说半年、一年,脑子里想什麽? 你不知道我很忙吗? 我哪有半年、一年? 诸位朋友,人生的智慧在哪里? 人生的智慧就是在取舍当中看出来,人生不可能所有统统都要,要有所取舍,要知道轻重缓急。 多赚一些钱,带到棺材里重要,还是把下一代教好重要? 当一个人的钱财积累到某种程度,那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人生,那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很多人赚钱到最後,已经不是为了家庭幸福,而是为了跟人家比钱财、比派头,那会累一辈子。 所以这个就在取舍。 中国话讲「不孝有三,无後为大」。 这个无後不是没生孩子叫无後,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好子好游玩,歹子不如无」。 意思是说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你的中晚年以後,夫妻两个可以牵着手去看看黄山,去看看这些名山宝刹,都不担心,因为孩子有德行,很安心,叫好子好游玩。 有好的孩子,你的中晚年可以逍遥自在。 假如孩子教不好,那真是每天可以是一夜白发,在那里烦恼。 所以不好的孩子不如不生,叫歹子不如无。 所以这个「无後为大」,是没有好的子孙,那更吃力,那很可能父母的脸丢了,连祖宗的脸都丢了。 所以「至要莫若教子」,一个人一生第一重要的事,要把後代教好,後代没教好,那我们人生的努力几乎等於零。 大家又说,我虽然没把孩子教好,不过我的事业还做得不错。 诸位朋友,这个不错能维持多久?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大学》里告诉我们,自己的家都治不好,还能够去教其他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治家跟治一个企业,那个道理是完全相同。 一个人治家治不好,他的企业暂时不错,那是什麽? 那是福分做的,不是智慧做的。 人生要洞察清楚,那是他祖宗庇荫下来,勉强把他的企业维持,他没有真实的智慧,这个企业很难过三十年、过五十年。 所以那只是暂时撑住了,过不了多久,只要他没有这种人生的智慧,他还是倒下来。 所以诸位朋友,富贵如过眼云烟,只要没有智慧,去得太快!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多少年? 2. 9年就倒闭。 一个企业2. 9年倒了,那个叫什麽? 那叫扮家家酒,那叫胡闹! 那是拿着众人亲友的投资去糟蹋。 在中国的大型企业,大型平均多少年? 七到八年就倒了。 你看七到八年,那也是胡闹,那是大型企业。 这些都是结果,原因出在哪? 原因出在思想,思想错了。 思想决定了行为,决定了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一对夫妻的思想,决定了他一个家的命运,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一个领导人的思想也决定了他的企业的命运;一个民族祖宗的思想,也会决定了他後代子孙的命运。 而现在家庭的情况如何? 企业的现象如何? 我们要冷静来看待,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叫「飞蛾扑火」,那叫不要命了,扑过去烧死了。 可是我们眼看着现在的人统统追名逐利,下一代能够好的,能有一成、二成都很勉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以致把後代的幸福可能都一起毁掉了。 不要说多久以前,诸位朋友,就看我们三十年前、五十年前这一代就好了。 我爷爷那一辈,生孩子,五个六个算少的,七个八个叫正常,十个也不算多。 又不用叫孩子读书,还拿个藤条追着他,哪有这种情景? 又不用教他孝顺,又不用教他友爱,因为父母把孝演出来,生活的历链,让他们懂得勤俭,所以教十个八个还挺轻松的。 结果,我们现在生一个,生两个,搞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怎麽样? 人仰马翻。 所以我们现在人有个态度特别需要调整,什麽态度? 傲慢。 我们打从小念的书都有一种错觉,我们一直在进步,以前的文化都比我们差,那是极大的错误! 都觉得我们现在物质文明愈来愈进步;不要看到表面,我们的精神文明下堕的非常非常快。 我们发展物质文明的目的在哪? 让我们人生能幸福快乐。 结果现在物质愈丰富,人的内心愈空虚,人的身体愈来愈差。 诸位朋友,十九世纪,人类的杀手叫黑死病;二十世纪,人类的杀手叫癌症;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杀手叫忧郁症。 这都告诉我们什麽? 人类的精神文明高度匮乏,这是我们的未来,以至於我们下一代的未来,非常严重的情况。 为什麽会变成忧郁症的人那麽多? 自杀的人那麽多? 那都是内心非常的空虚,根本不知道人生目标何在。 我们能否再看到,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人,都一定对两句话很熟悉,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看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你看大地厚德,大地那种仁厚,任何的万物在它的身上踩,它都欢欢喜喜去接受。 你只要种在大地上,它会尽心尽力来成就这个生命,厚德。 甚至於我们把最污秽的东西放在大地上,大地不止没有生气,大地还把我们最污秽的东西转化成营养。 为什麽中国人讲天为父,地为母? 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把最污秽的屎尿浇在我们父母的身上,父母不止不嫌脏,把被尿湿的地方留给自己睡,把乾的地方留给我们睡。 你看把我们最污秽的东西,化成他无尽的这种对我们的亲爱。 所以中国人对人生的道理体会得太深刻,把天地跟父母的恩德完全的领纳在一起。 刚刚我们提到,我们现在到底是用什麽思想教我们的孩子,才会变成教一个孩子,把所有家人搞得人仰马翻? 就是用短视近利的方法教孩子,没有重他的德行。 我们刚刚讲到让孩子做家事,你看那本书上教的,都给他钱。 几千年的中国经典里面,绝对没有这个教法。 一个礼拜之後,这个母亲也很高兴来跟我们的老师做交流,你看在一个礼拜之内,我的孩子就变得这麽勤劳。 所以这个时代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告诉他要用耐性,他不听,他要吃特效药。 又过了一个礼拜,我们跟这个家长碰上头,她一见面,眉头深锁,她说:蔡老师,出状况了;昨天我下班回去很累,我给我的女儿讲,你去帮妈妈把衣服晾起来晒好,妈妈给你一块钱。 她的女儿正在看电视,连站都没站起来,因为没学《弟子规》。 《弟子规》开头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没学,不会! 她女儿连站起身来都没有,只是把头转过去九十度,看着她的妈妈,头仰得高高的:今天我也很累。 因为妈妈说她很累,请女儿帮她晒一下。 结果这个女儿马上说:我也很累,今天我不赚了。 我们要看到,要看得更深入,请问孩子勤劳的动力是什麽? 是利害。 只要没了利害,他什麽都不干;只要有了利害,他什麽都敢干。 所以现在高学历高犯罪率都是这样出来的。 你看前几年金融风暴,那都是一个公司最高领导贪污腐败,就把整个公司都搞垮了,你说他没动力吗? 你说他人生不努力吗? 问题是他人生努力的根本动力,不是孝顺、不是仁爱,而是利害。 所以当我们教给孩子是利害,很可能,当我们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们的下一代不是在那里感念我们的恩德,而是几个兄弟在那里吵着分遗产的事情。 所以要冷静,家庭里面不是教利害的地方。 家是教什麽? 家是教孝顺的地方,家是教责任的地方,家是教付出的地方。 要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冬则温,夏则凊」、「亲所好,力为具」,时时能看到父母的需要,那他就能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 一个家长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是他的德行,是他的智慧,他要能高瞻远瞩!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已经踏出社会了,才哭哭啼啼回来跟我们说:妈,我为什麽跟我们的同事都处不好? 为什麽我到处看人不顺眼? 那他会烦恼一辈子。 而他那一分处处替人着想的心,源头在哪? 就在《弟子规》这一句,「冬则温,夏则凊」、「亲所好,力为具」。 他在时时体恤父母冷不冷,父母渴不渴,父母现在的心里好不好受,他时时能用这种同理心去感受父母的需要,他也同样的内化以後,会感受到一切人的需要。 他已经拥有人生最大的财富,那就是人和! 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为人父母者,哪个人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在社会当中,受到他人的尊重恭敬,受到他人的关爱、爱护? 这是每个父母所期望的。 天底下没有自己掉下来的馅饼,要求这样的结果,那要种好的因才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所以紮下来处处替人着想的心,他就拥有了成就家庭、成就事业最重要的一个根基,就是人和。 中国话讲,家和万事兴。 同样的,企业只要和了,那做什麽事情都会有成就。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在学中国文化当中,中国文化小大是非常圆融,小到一个人的修身,修养自己,大到治国平天下,道理是相通的。 家能和,就可以治国。 你看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他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那都是从他的修身、齐家的道德学问当中,自然成就出来的。 所以诸位家长、诸位朋友,我们在看每一句经句的时候,可别把它局限。 比方,我们刚刚最常讲的一句,「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那这句话含义又深又广,你看则近道矣,这个道是什麽? 这个道是大自然的法则,包含在哪? 包含在家道里面,包含在夫妇之道里面,包含在治理企业,包含治理国家天下,以至於交朋友都在这个道里面。 所有人与人的关系,这五伦大道都包含在这个道当中。 那知所先後,我怎麽把父子、君臣、夫妇,还有兄弟、朋友的关系处得很圆融? 先做什麽? 後做什麽? 先要求自己,後要求别人,这就是先後。 先成长德行,这也是先後。 有了德行,这五伦的关系统统就水到渠成。 所以这经的义理都是很深很广,我们可不要被自己的执着给框死了、框住了。 所以经典里面谈很多治国的,那用在修身齐家同样非常的受益。 所以大家从小大的圆融,再来打开我们的经典,那种义趣深度、广度都会增加。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一个重点,思想决定命运,决定人的命运,以至於家跟团体的命运。 而很多现在的思想,尤其教育的思想,它都是有些人研究一段时间发表出来的,它并不是经过几千年印证的真理,所以人要很冷静才行。 为什麽用了十几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那一定是一种不行了,换第二种,所以孩子都变成我们的实验品。 那也确实学得很彻底。 为什麽说学得彻底? 因为这些理论也是实验出来的,而他们拿什麽做实验? 这些行为主义学派,很多这些理论就是拿猫来做实验、拿狗来做实验、拿老鼠来做实验。 结果,研究畜生的结果,拿来教人,结果这三十年、五十年也教出了成绩出来。 诸位朋友,教出了什麽成绩? 我们现在的孩子像不像人? 一个人不孝父母的时候,那句骂人的话就已经不大像骂人了,乌鸦都会反哺,羔羊都会跪乳,畜生尚且知道回报父母的恩德,怎麽可以人不知道回报父母? 所以我们要够冷静,我们现在拿的这些思想到底是怎麽出来的? 是不是经过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印证,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 所以祖宗把这麽宝贵的东西留给我们,我们把它丢垃圾筒,还骂他。 然後去拿这些根本不是印证的真理来教自己的孩子。 我们教出什麽? 教出了七岁的孩子,有天跟他爸爸讲:爸爸,你死了以後,你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 教出了一个初中生,一个初中女生刚好读到一句经文,叫「父母在,不远游」,结果她就问老师:老师,我不知道我的父母什麽时候死。 老师就很好奇:你怎麽在思考这个问题? 她说:这句话不是说父母在,不远游? 那我父母活着的时候,我都不能到处跑! 所以她是想着我什麽时候可以到处跑。 我们冷静想想,你看九岁的黄香,「冬则温,夏则凊」,心里只想着父母。 在晋朝,有个读书人叫范乔,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临终以前,拿着自己曾经用过的砚台,递给了这个两岁的孩子,两岁的孩子还懵懵懂懂,他的爷爷说到:我最遗憾的事,就是不能看到我这个孙子长大成材,奉献社会。 结果他祖父去世了。 当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他的奶奶拿着这个砚台,对着这个五岁的孩子说到:孩子,这个砚台是你祖父留给你的遗物,祖父在临终以前讲到,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看你长大成材。 一个五岁的孩子拿着还留有他祖父手上余温的砚台,放声大哭。 对自己的祖父尚且这麽样的孝敬,这麽样的感念,更何况自己的父母! 这是五岁的孩子。 而这个范乔後来学问非常好。 因为有孝心的孩子,你根本不需要叫他读书,他会自自然然发愤用功。 後来他的父亲得了精神病,他为了照顾他的父亲,拒绝出来当官,照顾他父亲,而且跟着他弟弟一起照顾,照顾了三十六年的岁月。 你看那个孝道感人至深,三十六年的岁月,他虽然没有出来做官,但是他兄弟的这分孝心已经教化了当下的天下,以至於教化了往後几千年的子孙,甚至於有缘的人都会被他这分孝心所感动。 而他这分孝心又同理的去爱护关怀他人。 有一年的除夕,有个邻居到他们家门前砍树,因为家里比较穷。 然後在砍树的时候,刚好范乔走出来,看到他在砍树,马上装作没看到又跑进去。 这个邻居砍了树木回去以後很难受,为什麽难受? 因为人都有良知。 他就很惭愧,主动的又把砍下来的木头送回去,要还给范乔。 范乔对他笑一笑,跟他说到:你是要砍柴回去奉养你的父母,你看天气那麽冷了,你赶快拿回去。 那是体恤到别人的难处,体恤到别人的孝心,真的是能把天下人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一样的看待。 你看,这是五岁的孩子、这是九岁的孩子,这是有受过中国文化教诲的孩子,他在想的事情,跟我们现在孩子想的差异太大! 我们有一次到师范学校去演讲,师范学校所出来的学生统统是要去教小孩的,结果我们的老师问这些孩子:你们以後要教小孩,要把小孩教成狼还是教成羊? 诸位老师,我们要小孩教成狼还是教成羊? 你怎麽都没反应,我说「诸位老师」,我没有说错,我们都是孩子第一任最重要的老师,以至於跟我们很有缘的人,我们都是他生命中的老师,他对你的话很信任,你假如讲错了,他可能这辈子也被我们引错了。 人生有缘千里来相会,千年难逢的因缘,难道是我们拖着他一起掉入万丈深渊吗? 那我们也不愿意。 所以很多这个时代很善良的人,但是他很痛苦,为什麽? 他很善良,带着人拼命走,结果走到最後说:悬崖! 只能回头看看他们:对不起,我带错了。 真的,善心行恶事,在这个时代特别明显,你看,邪教有没有人信? 有,但是很多人他是很热忱的,到头来很痛苦。 我们到祖国大地去的时候,好多曾经到过邪教的人,学了《弟子规》都抱头痛哭说:我假如早学《弟子规》,我的父母就能减少十年的那种挣扎、那种痛苦。 你看一个孩子走上邪道去的时候,父母每天是以泪洗面,都不知道明天的日子怎麽过。 所以不能以善心行了恶事。 所以诸位老师,诸位朋友,要教成狼还是羊? 吓我一跳,好像还有听到狼。 假如要教成狼,我以後都不敢到新加坡来了,因为那个狼咬下去会要人命的。 结果,我们的老师在台上非常的惊讶,惊讶什麽? 惊讶这一半的学生喊狼,那一半的学生喊羊,还挺有默契的。 座位还坐一边是狼、一边是羊。 所以你看为什麽《易经》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你看人以类聚就是这样,比较温柔的就吸引比较温柔的,比较残暴的就吸引比较残暴的(我是说他们,大家不要误会)。 真的,没有一个人说把他教成人。 谁的错? 蔡老师的错。 那时候我在三月十五日到了深圳,到万姓宗祠去祭拜祖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非常的自责,也非常的惭愧,真的是救驾来迟。 祖宗这麽样的恩德庇荫我们,我们居然这样糟蹋,我们居然耗掷了数十年的生命岁月,让多少的祖宗担心,这都是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今天已经遇到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能闻圣贤的教诲,人生的福分没有比这个更大! 而且这个福分不是只有我们享,我们将可以让我们往後世世代代的子孙享。 你看孔老夫子的後代,已经二千多年不衰,范仲淹的後代也已经超过一千多年了。 我们学《弟子规》,首先有一句特别重要,大家在读这本《弟子规》,往往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精神特别好,声音非常的高昂。 诸位老师,哪一句大家知不知道? 叫「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大家念到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很振奋? 你们不会念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勿自暴,勿自弃」,不会念到没气了? 我们学圣贤教诲,第一个态度,别人做得到,我一定也能做到,信心是成就一切事情最重要的一个起点。 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而且,我们要来体会一下孔老夫子的心境,我们体会一下这些圣哲人的存心,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 有没有一个老师,他对着学生讲:你们比不上我,是我最高兴的事。 会不会这样? 那不可能! 老师也好,父母也好,祖宗也好,那最欢喜、最欣慰的,就是後代比自己更好。 而且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圣贤祖宗,他一定是尽其所能,把他的智慧完全的来成就我们。 所以我们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就能「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这才是我们的祖先最希望看到的。 而这并不难,我们是站在巨人、站在祖宗的智慧经验之上,往上爬。 所以除了对自己的信心以外,第二个最重要的,就是要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学一句要紮实去做一句。 用这样的心境,那我们不出三年五年,学问道德会有很高的提升。 我们常常在修学圣教的过程里面,都会想这个一定是某某人能做到,我做不到。 诸位老师,当我们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能不能学? 那对自己都没信心,那这个基础都没有了。 人世间的真理,那绝对不是抽签来的,那也绝对不是说某个人才能够应验,那哪叫真理? 真理是任何一个人依教奉行,他就能感得那样的人生好结果。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是最公平的,他哪可能说:哪个人拜水果拜得多,我给他多保佑一点。 他假如这个念头一起,突然就从天上掉下来,那一念就不能做神了。 是! 我曾经跟一些朋友,他们在谈天的过程,他们会说:佛菩萨、圣贤人最疼你,最疼某某人。 我说:你这个念头不得了,这个念头叫毁谤圣贤人。 人家圣贤人都是平等无私的爱,结果都被我们用分别心去看。 所以,诸位朋友,这个念头造不造罪? 造罪! 我们有没有在起这个念头? 你说师长最疼谁,老师最疼谁。 这个念头都在造业。 圣哲人,用功的人,他一定尽心尽力;不用功的人,他不是不照顾,不用功的时候跟他讲太多,他觉得烦,到最後躲着我们,不见了,那是把他的机缘都切断。 所以不太跟我们讲,也是对我们的慈悲,怕我们嫌他罗嗦。 所以要感受圣贤人这分慈悲跟平等。 而真理,刚刚我们讲,「孝悌之至」,一个人真的孝悌之心生起来了;可以「通於神明」,跟这些古圣先贤融成一体;「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些世出世间这些圣贤的道理教诲,他可以很短的时间,由於他孝悌的心提起来了而感通。 诸位朋友,我在念初中的时候,大家应该对我都有一些认识,我在初中的时候考语文,考一题,「老气:一、横春。 二、横夏。 三、横秋。 四、横冬。」我选不出来,结果那时候也不懂道理,也不知道要听这些古乐陶冶性情,还唱了一首流行歌曲来选这一条答案,唱到最後,一,选下去。 打叉,因为是老气横秋,所以我扣两分。 扣两分不打紧,扣两分要打两下,那个比较要紧。 考高中的时候,考五科,五科加起来,我扣了八十八分,语文一科扣了四十四分,就是四科加起来,才我一科扣的分数。 所以诸位家长、诸位朋友,我够厉害? 你们的孩子绝对没有我这麽厉害? 所以你们的孩子的程度一定都比我好,你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弟子规》,学习中国文化,那我们真是死也瞑目,他们一定可以胜过我们,我们这一代都是补习教育,二十多年没学。 我上了高中,一次考试,也是考语文,考了全班第二名,是倒数第二名;诸位朋友不相信,可以到高雄中学去查。 我考了四十四分,还离倒数第一名两分,他四十二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因为我的老师发考卷给我的时候,手在那抖:你是瞧不起我的国文,是不是? 诸位老师,我不是瞧不起国文,我也是很努力,都差一点用牙签把我的眼睛弄上去了。 为什麽? 当他说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时候,我的眼睛会发亮,但是假如老师交代说背起来,考试要考,两分,那我就眼睛又张不开了。 所以这些德行的风范才能唤醒年轻人心中的孝悌之心,心中对民族、对社会,以至於对家庭的责任心。 所以,诸位朋友,我这麽差的程度,在这八年的学习,目前还可以滥竽充数来弘扬,我们希望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子孙会做得比我们更好,那我们祖宗在天之灵倍感欣慰。 好,那我们先讲到这边,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4-09-01 14:23:5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