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倓虚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的断欲去爱之感言 内容: 倓虚老和尚(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师)出家前之感言: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辅吃饭。 我走了之后,药辅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浪失所,这怎么办呢? 然而,又一想: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地去参访,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孩子正在讨饭,这时我管他不管他呢? 唉! 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 这件事也不足深虑的! 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语一声去了之后,她领着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如果她要嫁给别人,这不是于我很难看吗? 以后我听说,或者在一个村里遇见她,将作如何感想? 唉! 又一寻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谁能保险她不改嫁呢? 况且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 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 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 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的。 如果真的为了妻子的事情,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远沉沦下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度脱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 如果我现在能够毅然决然的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将来遇见他们,也劝她们念佛修行,了生脱死,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还有……唉! 放下吧! ……放下吧! ——《影尘回忆录》页46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的开示: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 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 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 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 如何能离开生死? 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 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 ’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 这样也不对。 我们不执着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人,这样也不对。 那么,要怎样才对? 就是不爱,也不憎,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 各位注意! 不要被情爱所迷惑。 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 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 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 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 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 这都是情感用事。 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着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 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 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 各位! 切记切记! 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221 发布时间:2024-09-02 08:14:0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