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三】 内容: 阿难。 此不还天。 彼诸四禅四位天王。 独有钦闻。 不能知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 圣道场地。 皆阿罗汉所住持故。 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这五种不还天和那些四禅以及四位天王,他们各各能承领佛旨,但相互间却不能有所知见。 如今世间的深山旷野之中以及神圣的道场所在地,都是阿罗汉所住持,因此世间的粗俗之人是见不到他们的。 阿难。 是十八天。 独行无交。 未尽形累。 自此已还。 名为色界。 复次阿难。 从是有顶色边际中。 其间复有二种歧路。 若于舍心发明智慧。 慧光圆通。 便出尘界。 成阿罗汉。 入菩萨乘。 如是一类。 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若在舍心。 舍厌成就。 觉身为碍。 销碍入空。 如是一类。 名为空处。 诸碍既销。 无碍无灭。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 全于末那半分微细。 如是一类。 名为识处。 空色既亡。 识心都灭。 十方寂然。 回无攸往。 如是一类。 名无所有处。 识性不动。 以灭穷研。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 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 如是一类。 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此等穷空。 不尽空理。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 如是一类。 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 穷空不归。 迷漏无闻。 便入轮转。 阿难,前面说的那十八种天人,他们是独往独行而没有交往的,但是他们还没有脱尽自身形质之牵累。 从这些天人到前面所叙种种,名叫色界。 另外,阿难,从这个有顶的色界边际中,其间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 如果能于自己的舍心中发明出智慧,当智慧圆通之时,便出离尘界的牵累,成就阿罗汉果位,而进入菩萨大乘,像这一类人名叫回心大阿罗汉。 如果在自己的舍心中完成了舍厌苦乐的成就,觉察到自己的身体仍是障碍,然后消除障碍而入于空澄的这一类人名叫空处。 各种的障碍业已消除,在无碍无灭中只留著阿赖耶识,而于末那识只存有微细的滞碍,这一类人名叫识处。 空和色都汲有了,识心也跟著消灭了,十方世界寂然无有,无有微细阻碍,像这一类人名叫无所有处。 识性丝毫不动摇,于寂灭之中能穷尽种种探究,在无尽之中发明宣扬本性,好像存有又不存有,好像有尽又没有尽,像这一类人名叫非想非非想处。 这些欲穷究空而又没有究尽空理,从而在不还天圣道中不能前进者,像这一类人名叫不回心钝阿罗汉。 如果从无想各种外道天中,穷处于空无而不知回归,迷惑于有漏智慧,便会重入于轮转之中。 发布时间:2024-09-11 08:44:1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