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玲珑美玉,禅意无量,翡翠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内容: 尚玉信佛,古来有之。 可以说我国的佛教文化和玉石文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玉石为佛教所用,加深了它的神秘性,而其美丽、稀罕、耐久的特征也被用来表现和渲染佛教的宗义。 佛教中各种玉石的收藏和运用是世界上任何宗教所不及的。 佛教寺院内运用的玉石极为讲究,西藏布达拉宫和青海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的代表寺院,其佛像和法器上装饰的多为翡翠、白玉、青玉、绿松石、青金石等。 观世音菩萨身上的首饰和宝莲座,弥勒佛的宝冠和宝座屏,是用玉石装饰的。 而细看人们的日常生活,男女老少,皆有佩戴翡翠观音、佛公。 在许多翡翠雕刻作品中,观音化成三十三应身,佛公或站或坐,大日如来、童子观音、莲花净瓶、妙法心经 各种佛教形象的翡翠作品层出不穷。 既有金刚怒目,亦有菩萨低眉。 佛法的无量禅意,和天赐的玲珑美玉,互相融合成最完美的状态。 回看翡翠的产地缅甸,也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 翡翠贵为玉中之王,产自佛国,自然天成,有光泽有形状,色不媚俗,音无凡响,正是佛教精神的良好载体。 玉石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自律和追求。 自古以来,君子比德于玉,无故玉不去身。 质地温润而硬朗的翡翠,正好和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吻合,也象征着佛教文化中超然大度、慈悲为怀的精神。 君子如玉,当温和仁厚,坚韧执着。 同时,许多信奉佛教的人都认为,佩戴佛像玉件在身,可助人修行、养生,可宁心静气、护佑平安。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也由此产生。 人们认为女子性柔、气量小,佩戴佛公,能够帮助自己培养豁达的心性和超然的态度。 男子刚烈暴躁,则应佩戴观音,让自己多一份温和柔软,多一份慈悲心性。 每一块翡翠都独一无二,都自有禅意,与佩戴之人讲求缘分。 因此在业内,我们称为结缘。 看翡翠,不仅要看种水颜色、工艺瑕疵,还要看是否与你有缘。 发布时间:2024-09-12 11:52:4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