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荆三隆: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内容: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其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一起游历诸佛国土,借助于佛之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向佛鞠躬致敬,并说颂曰:世间一切无生无灭,犹如虚空中之花,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一切诸法如梦如幻,迷离于心意意识,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世间一切常如梦幻,远离于恒常与断灭,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懂得人法俱无自性,一切烦恼与惑障,常清净而无自相,而起大悲之心。 佛不住于涅盘,涅盘也不住佛;觉与不觉均悉远离,一切诸佛有而非有。 法身亦如梦如幻,怎么可以称颂呢? 识得无生无性之理,此乃真赞颂佛。 佛无诸根境之相,不见佛乃名真见,如何能对释迦牟尼佛,有所赞毁呢? 若真能见到佛,则寂静远离于生灭,此人当今后世,迷离执着一无所取。 其时,大慧菩萨以颂赞佛之后,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请教于世尊。 世尊听了大慧菩萨的话后,普观众会并说:佛门众弟子,今都来问我佛法,我当为你等说,自证圣智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蒙佛俯允,顶礼佛足,并以偈颂问于世尊:妄计性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无明惑染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因何而名为佛子? 无相法中因何而有次第? 何囚有十方国土,及种种化相和诸外道? 解脱后去往何处? 被谁所缚谁能解缚? 禅以何为境界? 何故而有三乘之分? 诸法以何因缘而生? 谁是能生因谁是所作果? 谁说一异俱不俱? 色无色三界因何而起? 如何是小乘外道之四空定? 如何是灭尽定? 如何灭想受定? 如何从定得觉? 因如何生果? 身又如何去住? 如何观见五法、三自性? 如何趣入如来地? 因何有佛予? 谁又是破三界生死者? 破三界生死者身又如何? 既破三界又往何处生? 如何得种种神通,以及自在三昧? 三昧心是何相状? 愿佛为我等解说。 何因名为藏识? 又何故名为意识? 因何起诸法种种见? 如何灭尽所见? 为何已有三乘五姓差别,又说一切唯是心? 因何建立种种相? 又如何成立无我义? 如何说无众生寿者等,因何又随俗说有? 如何是不起常见? 如何是不起断见? 为何佛与外道,其相多有不相违背者? 为何于未来,有十八部等种种差别? 如何是一切法其性本空? 何因诸法刹那生灭? 如来藏如何生起诸法? 世间诸法生灭体性何故不动? 为何说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又如梦? 又如干闼婆城和阳焰微尘,乃至水中月? 何谓三十七菩提分? 此等菩提分又是如何生起?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何者是一百零八句? 佛说:大慧,一百零八句者,亦即生句与非生句,常句与无常句,相句与非相句,住异句与非住异句,刹那句与非刹那句,自性句与非自性句,空句与非空句,断句与非断句,心句与非心句,文字句与非文字句。 大慧,此一百零八句义都是过去诸佛之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说: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 这二种生住灭不是凡夫及因位菩萨智能所能认识的。 二种生住灭者,所谓相续(「相续」即因果流转相续不断之意)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 诸识有三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 真相者,如来藏心,在缠不染,不生不灭者,名真相;根本无明令如来藏海起诸识浪,动而作业,此即阿赖耶识极微细之相,名业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所缘之境,生七转识,名为转相。 大慧,识广说有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略说有二,谓「现识」(即阿赖耶识)及「分别事识」(即前七识)。 大慧,譬如镜中显现诸色相,现识也是这样。 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二者无异,相互为因。 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即无明熏习真如而生妄法)为因;分别事识以虚妄分别境界及各种戏论、习气为因。 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各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皆灭,此为相灭;所谓相续灭者,即所依之因、缘皆灭,此为相续灭。 所依之因者,如无始戏论、虚妄习气等等;而所缘者,即自心所见之虚妄分别境界。 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既非异又非不异;金与各种由金做成的器具也是一样。 如果泥团与微尘异,那么,泥团应不是由微尘构成的,但实际上,泥团是由众多微尘构成的,所以说二者不异;如若不异,泥团与微尘应该毫无差别。 大慧,藏识(即阿赖耶识)与诸转识(即八识中之前七识)若异,藏识则非是彼七转识之因;若不异者,转识灭后,藏识也应灭,但实际上,藏识之真实相不灭。 大慧,藏识之真实相不灭,而其业相则有生灭,若藏识之真实相灭,此则与外道之断灭论无异。 大意,彼诸外道见身命终时,四大离散,眼等六识不能取境,即以为无始相续识永灭,更无业报受生相续。 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从神我生,不说眼等诸识从色等因缘生,只认神我为生因,故名之为外道。 造作者是谁呢? 彼以胜妙天主、神我、大自在天、及微尘为能作者。 此外,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谓烦恼体性,能集善恶诸业,故名烦恼为集自性)、性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来苦果性,故言性自性)、相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大种自性(形相从四大之种子生,故言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既有四大,即从因缘所成,故言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此外,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境界,智所行境界,二见所行境界,超二见所行境界,过佛子地境界,如来所行境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的境界。 (心所行境界者,谓发心菩萨,缘第一义法性如来藏心,故名心所行胜解行地菩萨;智所行境界者,缘于真如,起十种智慧,故名智所行初地菩萨;正证真如,见人、法二种无我,故名二见所行;八地菩萨,超二乘,过七地,故名超二见所行;十地菩萨超九地,九地又名佛子地,故名。 后二地即佛地。)大慧,这是过去、未来、现在如来自性第一义心,以此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最上之法,以佛智慧,建立各种自相、共相,而此自相、共相不同于外道之恶见。 大慧,何谓外道之恶见呢? 外道之恶见者,即不懂得种种境界乃是虚妄分别的结果,而于究竟真理、诸法实相上见有或见无,妄起言说。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知诸境如梦如幻,均是自心之所显现,则一切妄想、三界生死、一切诸苦及无知爱业诸缘,悉皆尽灭。 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虚妄执着有及非有,于因果外计着各种事物的显现,依时而住,此皆外道之主张;或虚妄执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依因缘生住,无常变异,生已即灭,不了常住真心,这都是外道之看法。 大慧,如认为相续之体始无后有,视蕴界人名为涅盘,目修道所得名为果,凡此等等,皆是破坏诸法因果相续之断灭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他们不能如实观察的缘故,因不见根本的缘故。 大慧,譬如瓶一旦破了,就不再是瓶;烧焦的种子,就不能再发芽,此中的道理也是这样。 蕴界处诸法虽生即灭,应知此等诸法无自性故,只是自心虚妄分别的结果。 此外,大慧,如果本无有识,三缘和合则生,那么龟应该生毛,沙也应该出油,如此,你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这与佛法之究竟义是相违背的,所做的事业也是徒劳无益的。 实际上,龟本无毛,沙本无油,三缘体空,如何生果? 又,大慧,外道说三缘和合,是因果性,可说为有,成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法。 此乃邪谬相承,及自恶见故作如是说。 大慧,诸愚昧凡夫,为恶见所迷,不能自知愚痴,反而妄称此即是一切智说。 大慧,又有沙门、婆罗门看到了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有如空中之云,又如飘忽不定之火焰,如幻有实无之干闼婆城,如梦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中所见到的一切,均不离自心,由无始妄见熏习,取以为外,如此思维观察诸法,断除各种分别之见,也远离虚妄心所取的一切名义,了知自身及一切事物都是藏识之所显现,既无能取,亦无所取,更无各种生住灭,如此思维观察,锲而不舍。 大慧,此大菩萨不久即可得生死涅盘平等无二之心,大悲方便之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各种缘而生起,知一切境界离开自心即一无所得,行于实相无相之道,从诸地渐进而升,住于三昧乐之境界,了知三界皆唯是自心,得如幻三昧(了达一切诸法如幻之理的禅定),离绝众虚幻之影像,成就最上智能,证得不生不灭之理,入于金刚喻三昧(指断除一切烦恼之禅定),证得佛身,常住于如如之境,具诸神通,变化自在,以各种方便化现游众佛国,远离外道及心意识之辗转转依,次第成就如来之身。 大慧,大菩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诸法,远离心因缘所生之各种生灭法,远离各种戏论及种种虚妄分别,但住于远离一切能缘所缘如来真证心量,观察三界无始以来为妄习所熏而起生死种种分别,思维无相无生之佛境界,自证圣法,得心自在无碍之功用,犹如如意宝珠,随宜现身,达于唯心之境,渐渐入于佛地。 因此一切大菩萨于此法应当善于修学。 发布时间:2024-09-19 12:04:5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