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紫柏真可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紫柏真可禅师悟道因缘径山紫柏达观真可禅师,俗姓沈,江苏吴江滩缺人。 真可禅师少时性格雄猛,卓尔不群,坐若熊蹲,行如象步。 十七岁时,欲立功名,辞亲仗剑远游。 一日,行至苏州阊门,忽遇大雨,不能前进。 当时,虎丘僧明觉禅师在苏州办事,偶然见到他,壮其伟岸,知是法器,遂以伞蔽之,并邀请真可禅师同归虎丘云岩寺,共进晚餐。 那天晚上,真可禅师听见寺僧唱诵八十八佛名,心大开悦,即将腰间所缠十余金,赠给明觉禅师,并请求出家。 明觉禅师遂予落发。 受具足戒后,真可禅师曾在嘉兴东塔寺,碰到一位僧人在抄写《华严经》,心生恭敬,便跪在一旁观看,叹道:吾辈能此,足矣! 于是,他便来到武塘景德寺,掩关三年。 出关后,真可禅师便回到吴门,辞别明觉禅师,决志策杖游方。 一日,真可禅师无意间听到一位僧人唱诵张拙秀才的悟道偈,至断除妄想徒增病,趋向真如即是邪这两句时,忽然生起大的疑情。 从此以后,真可禅师每至一处,都要把这两句话写在墙上,时时提撕,以至废寝忘食,头面俱肿。 后来,终于有一天用斋的时候,真可禅师豁然大悟。 他感慨道: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 真可禅师悟道后,即遍历禅席,居无定所。 他曾经到过庐山,一度深究法相精义,后又朝五台山,不久又游京师,参礼燕京大千佛寺真圆遍融禅师。 遍融禅师是一代华严宗匠。 初到大千佛寺,遍融禅师便问:从何来? 真可禅师道:江南来。 遍融禅师又问:来此作么? 真可禅师道:习讲。 遍融禅师道:习讲作么? 真可禅师道:贯通经旨,代佛扬化。 遍融禅师道:你须清净说法。 真可禅师道:只今不染一尘。 遍融禅师便令真可禅师脱掉外衣,施给旁僧。 真可禅师遂依旨奉行。 遍融禅师于是回头看着真可禅师,说道:脱了一层还一层。 真可禅师一听,便微笑点头,于是决定留在遍融禅师座下学习经教。 此外,真可禅师还参礼过禅门大德笑岩、暹理等禅师。 九年后,真可禅师又重新回到虎丘,并于松江闭关百日。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真可禅师前往嵩山少林寺,参礼大千常润禅师,请求印可。 刚到少林寺,正赶上常润禅师上常说法,为大众讲解禅宗公案。 真可禅师以为常润禅师以口耳为心印,以帕子为真传,遂感叹道:西来意固如是耶? 于是决定不入参请,旋即回到南方。 在嘉兴,真可禅师看到古楞严寺久已荒废,被当地的大户人家占用,变为园亭,心生感慨,曾作诗咏道:明月一轮帘外冷,夜深曾照坐禅人。 于是他四处活动,发心修复。 在五台居士的护持下,古楞严寺很快修复一新。 真可禅师后应五台居士之弟云台居士的邀请,撰联云: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真可禅师曾经感叹法道陵迟,纲宗堕地,自誓要以荷担大法为己任。 他认为,以往所刻大藏经,卷帙浩大,不便于普及,于是四处奔走央告,寡资招贤,雕刻方册大藏经,以便流通。 真可禅师在世时,此藏尚未完成。 后人秉其遗愿,继续雕刻,至清初才完成,是为《径山藏》。 真可禅师与憨清禅师交往甚为密切。 二人曾商定共修明代《传灯录》。 后因憨山大师被告以私建寺院之罪,被捕入狱,此事终成泡影。 万历二十八年(1600),南京太守吴宝秀因拒绝执行朝廷征收矿务税的命令,被弹劾逮捕,其夫人哀愤自缢而死。 这两件事对真可禅师的刺激甚大。 他曾经感慨道:憨山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务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 若释此三负,当不复走王舍城矣。 此语后被传到宦官的耳朵里,他们欲置真可禅师于死地。 万历三十一年,真可禅师因妖书事件,遭诬陷被捕入狱,几经拷问,始终不屈。 后来虽查无实据,但是执政者仍不放过他,将他定为死罪。 真可禅师听说过,遂说偈云: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 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 又云:世法若此,久住何为! 于是,真可禅师便索汤沐浴,嘱咐侍者性田道: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 性田侍者闻言,痛哭不已。 真可禅师呵斥道:尔侍余二十年,仍作此去就耶? !当时,有位姓吴的读书人亦在场。 吴生向真可禅师请问大法。 真可禅师遂作偈云:事来方见英雄骨,达老吴生岂夙缘。 我自西归君自北,多生晤语更冷然。 说完,便端坐而化。 御史曹学程听说真可禅师已坐化,急忙前来探视。 他抚摸着真可禅师的手说:师去得好。 真可禅师又张开眼睛,向曹御史一笑而别。 一时狱中香气不绝,六天之后,真可禅师颜色如生。 春秋六十一岁。 发布时间:2024-10-06 10:22:1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