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竹泉法林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竹泉法林禅师悟道因缘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 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 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 元叟禅师问:何处来? 法林禅师道:天台。 元叟禅师又问:曾见寒山、拾得么? 法林禅师于是叉手向前,说道:今日亲见和尚。 元叟禅师便喝道:脱空谩语汉,参堂去! [脱空的意思就是脚不点地,悬在空中,没有着落,引申为不老实,弄虚作假,未证言证。 谩语,就是说慌。 话头禅盛行了一段时间后,一些伶俐汉,不去真参实证,光学一些虚头,背一些祖师的机锋转语,冒充饱参之士,到处诳人自诳。 若不是明眼宗师,仅凭他一言半语,很容易被他唬住。 这种大的氛围下,真正明眼宗师在印可学人方面,自然是慎之又慎,决不敢马虎。 元叟禅师的脱空谩语汉这一喝,真是慈悲之至! ]法林禅师于是谨遵师旨,老老实实地下参堂用功,不敢丝毫懈怠。 一日,法林禅师正在读经。 元叟禅师忽然走过来,问道:看经那? 法林禅师道:是。 元叟禅师又问:将甚么看? 法林禅师道:将眼看。 元叟禅师便举起拳头,说道何不道将者(这)个看? 法林禅师反问道:放下拳头,将什么看? [将什么看或者将什么闻,从世俗的角度看,自然是将眼看,将耳闻。 因为世俗人完全被六根所系,一点也作不得主。 但是,从宗下直指心性的角度来看,这种回答却隔了一层。 瞎子、聋子、睡着时,看还是不看,听还是不听? 况且,身心脱落,六根互用,手也可以看可以听,眼也可以闻可以嗅,那么,在这些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在看在闻? ]元叟禅师一听,便微笑着点了点头。 法林禅师后应东屿禅师之邀请,于净慈寺分座接众。 其说法大有古德之风,浮山竺原禅师听了法林禅师的开示之后,曾赞叹道: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师。 在净慈,法林禅师后住蒙堂(丛林中,执事等退职之后静养之地)静修,足不出户者九年。 此后又应行省丞相脱欢公之邀请,出世住持万寿寺,不久又移住中竺、灵隐。 最后退居灵隐了幻庵,终其天年。 法林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拨尘见佛,谁知佛亦是尘。 罕逢穿耳者,多见刻舟人。 [异域沙门有穿耳之习惯,后用穿耳客专指菩提达摩祖师。 宗门中也用穿耳客指代能当下透过声色等六尘、悟见本性的伶俐衲僧。 与穿耳客相对的就是刻舟人,指代离开本分、逐色寻志、全然不知反照的痴迷外走汉。 ]法林禅师圆寂于大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4)。 临终前,法林禅师曾集众,讲述了自己平生行脚之事,并告诫大众道:佛法下衰,无甚于今。 宜各努力! 说完,便索笔书偈云:七十二年,虚空钉橛。 末后一句,不说不说。 然后掷笔而化。 发布时间:2024-10-06 11:11:3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