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改变旧习气,选择新宗旨 内容: 改变旧习气,选择新宗旨只要躬行实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然达到做人的目标。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九日开示今天是甲子年最后的一天,明天就是乙丑年的开始。 我们在这时候,要改变旧的习气。 过去所行所作,因为有不良习气的缘故,以致有很多地方不合法。 从明天起,要选择新宗旨,重新做人。 如果总是不肯“觉今是而昨非”,修行就不会有进步,只是混光阴而已。 各位! 不要掩护自己的短处,要发挥自己的长处。 所谓“见贤思齐”,我们要向曾子看齐,学习他的作风。 在《论语》上有这样的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有三件事,必须自我检讨:所做的事,是否忠实尽了自己的能力呢? 和朋友相交,是否有不诚信的地方? 每天所学习的功课,是否有温习研究? ”这一番话,我们可以做为借镜。 在《三字经》上开宗明义地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刚出生的小孩子,他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因为本性和善相近,所以说“性相近”。 渐渐长大,被环境所薰陶,被习气所染污,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于是性情就渐渐和善相离远了,所以说“习相远”。 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好好地教育,把旧的习气改变,回复到善性上,那么他的性情就要变迁了。 年轻的时候,有父母师长来教化,来改善自己的习气毛病,到了成年的时候,就再没有人来教导你。 你若想往好的地方改善,必须自己去改善自己。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今天的题目是--“改变旧的习气,选择新的宗旨。 ”我们要认清目标,要怎样做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新的方针是什么? 新的宗旨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要弄清楚。 否则的话,无法改变旧习气,无法选择新宗旨,各位! 要注意这一点。 总而言之,这些问题很简单,就是躬行实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可以了。 人人本着这个方针去做,自然达到做人的目标。 新的方针,就是把嫉妒、障碍、贡高、我慢等习气完全消灭,不令它发生作用。 如何消灭这四种不正当的心理? 就是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调治。 有慈心就没有嫉妒心;有悲心就没有障碍心;有喜心就没有 贡高心;有舍心就没有我慢心。 各位研究一下,有没有道理? 新的宗旨,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 其实这是万佛圣城旧的宗旨,你们虽然听了很多次,但是没有认真去实行。 凡是没有实行,就是新的;实行之后,那就不是新的。 今天旧调重弹,再谈谈这六大宗旨的义理,希望各位注意! 我们为什么有烦恼? 为什么有忧虑? 都因为有争、贪、求、自私、自利、妄语在作怪,支配得你身心不自在。 若能将它们降伏,便不会颠颠倒倒,就得到无烦无恼、无忧无虑的境界,无论在何时,都是达观自在。 我们为什么不达观? 为什么不自在? 一言以蔽之,就是被这六种境界所转。 我在小的时候,欢喜和人争,好抱不平、如有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知道,若被我知道了,一定挺身而出,评论是非。 我也贪,贪什么? 贪吃(小孩子皆犯这种毛病)。 有好吃的东西,没有我的份,一定去争,非得到手不可。 到十二岁的时候,我反省自己的个性,为什么这样倔强? 研究明白之后,就改过自新,开始在家里给父母叩头,表示忏悔。 过去有许多事情,曾令父母操心,从今以后,再也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 觉得很实用,一直用到今天,终身信守不渝。 后来,除了给双亲叩头之外,又给天、地、君、亲、师叩头,又给天下大圣人、大贤人、大善人、大孝人叩头,又给大恶人叩头。 为什么? 令他们也改恶向善。 这样每天风雨无阻在院中叩八百多个头,需要两个小时。 上次到加拿大金佛寺时,我对三步一拜说:“你们试一试,若是不争、不贪、不求,这有多妙! 不自私、不自利,这是妙中之妙,再没有比这更妙的法了。 倘能真正躬行实践这六大宗旨,你说还有什么能超过这种法? ”各位! 努力实行这六大宗旨,对修行才会有进步。 否则一切等于空谈,画饼不能充饥,煮沙不能成饭。 万佛圣城这六大宗旨,人人要念兹在兹不忘它,因为这个,所以我什么都舍了,什么都布施于人,不是尽教人布施给我。 当然,有人布施,我也不拒绝。 但是,我尽量布施,有机会就做一点。 凡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一点;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勉强去做。 各位想一想! 若是能这样去做,还有什么好忧愁的? 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如果认真去实行这六大宗旨,那就是真正明白佛法了。 换言之,佛法的真谛,已包括在这六大宗旨之内。 不争,就是不犯杀戒。 为什么要杀生? 就因为要争,你争我夺,就发生杀人放火的行为。 不争就不杀,这样就把杀戒守住了。 不贪,就是不犯盗戒。 为什么要偷盗? 就因为贪的缘故,贪人之物为己有,若不贪就能守持不盗戒。 不求,就是不犯淫戒。 男人追女人,这是求;女人追男人,也是求。 求之不得,就神魂颠倒,甚至在梦中,还在追求,身心不宁。 不自私,就是不犯妄语戒。 为什么要打妄语? 因为要保持自身的利益,所以到处骗人说假话。 如果不自私,到处可说真话,没有欺骗的行为。 不自利,就是不犯酒戒。 饮酒的人,认为饮酒能令血液奔腾,对身体有益,一定能健康。 喝酒的人喝醉的时候,觉得自己飘飘然成为神仙。 这是自利在作崇。 不妄语,在前边所说五项之中已包括这项,但为提高大家的警觉,特别强调打妄语的坏处,所以又加这一项,做为警惕。 现在加拿大温哥华金佛寺,常常讲六大宗旨,教化老年人、中年人、少年人,令他们知道佛法的重要性。 如果能真正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那么社会必定安宁,家庭必定幸福。 世界上的人,若能严守五戒,没有杀、盗、淫、妄、酒的行为,就没有烦恼,没有忧虑了。 所以说这六大宗旨是最妙的法门,又可以说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说一句,身为佛弟子,最低限度要严守这五种基本大戒,彻底实行,才能安乐自在。 假设这五种戒不能守,那么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更不容易守。 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双树林入涅槃时,便对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 ”由此可知,戒律是如何重要! 发布时间:2024-10-27 09:48:4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