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内容: 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32)是近代两大高僧,一位是中兴净宗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一位是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法嗣。 两位大师佛法上互相探讨,修持上互相激励,弘法上互相支持,在弘扬佛法和教化众生的事业中,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堪称最相契的莲友,共同为近代佛教的复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民国十年(1921年),谛闲大师63岁时,在夏历二月间,偶患风湿入里之症,使得手足麻痹,不能行动。 印光大师从谛公一些弟子辈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关切,致信殷勤问候,并建议谛公至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求早日康复。 信中说:二月下旬,闻公自温归来,身婴笃疾,手足不便运动。 光固知我公悲心深重,欲令现在诸学子及一切四众,及早努力修行,勿待病魔临身时,则不易摆脱矣。 其直以口说,尚恐不亲切,遂现身以说,可谓深慈大悲,无以复加矣。 光自愧财法两缺,欲效愚忱,直无其力。 但只旁问于根祺、然云辈。 后闻佛曦谓病已复原,但足尚不能大行。 意谓行固能行,但艰于出外而已。 昨万年寺住持了悟见访,问及,言吃饭说话,与好人无异,唯手足绝不能动,虽饮食便利,一一须人代为周旋。 光窃念病体如此,何以弘法? 或令浅见之人,谓佛法无灵,以故数十年讲经,天下闻名之大法师,身婴痼疾,只管求医服药,亦不见愈。 彼素谓依教修持,能转定业,及阿伽陀药,万病总持者,皆诳人耳。 若其不诳,彼当依教转彼定业。 彼素崇净土,以弥陀名号为阿伽陀药,何不服之? 又《普门品》、《观音圆通》,讲时不晓得多有道理,直是菩萨跟到称名求救者。 彼既如此,何不放下身心,拌一条穷性命,志心念观音菩萨,以求身心悉皆安隐以及得大解脱,获真圆通也? 光念世人多有此见,倘我公能仰求大士垂慈,即令贵体复原,福慧崇朗,则彼浅知浅见者,将断尽狐疑,增长正信,当相率而出邪途,入佛道,以期普利自他于无既也。 是诚所谓以大慈悲,现身说法也。 其利益大矣! 按周克复观音持验记,载一事。 其病与公稍同,其人品与公天地悬殊。 彼尚能蒙菩萨加被,令其宿业顿消,痼疾立愈。 况我公为现在法门第一人,其法道之兴衰,系于一身之存亡。 倘能将平日与人讲普门品,及观音圆通之全幅精神,用称念洪名。 当不离此心,即蒙消宿业而获安隐。 转使先生讥诮,谓为佛法不灵者,皆相援而皈依信奉,唯恐或后也。 信中最后说:然公之本心,光固不得而知,且约己浅见为论。 即实受安乐,绝无苦恼。 亦当以求菩萨救苦,为大众作榜样也。 从信中可以看出,印光先说谛公生病是现身说法教化四众。 接着说先后从四位法师询问谛公的病情,足以说明莲友情深。 印光大师受具足戒期间,曾经念佛使自己的眼疾痊愈,因此深信称念佛、菩萨圣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他接着劝请谛公放下身心,拌一条穷性命,志心念观音菩萨,以求身心悉皆安隐以及得大解脱,获真圆通。 之所以这样劝请,是为了让世人和浅见者消除对佛法的怀疑。 因为谛公是法门领袖,讲经数十年,天下闻名的大法师,如果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让世人相信佛法灵验呢? 印光大师的劝请完全为众生法身慧命着想,为法门着想。 谛闲大师的回信充满真挚的感情,非常感人。 信中说:印公鉴:读手示,不禁神驰泪堕。 闲早知夙业深重,到六十三时,必难过此一关也。 是以前年在京时,都中诸巨子与闲再订来京之约,闲曰:且过六十三后,方可再订来期耳。 不意于二月十六夜,忽内蕴大蒸,一昼夜间,顿觉两手麻木,两脚沉坠。 自此以后,举动即不便矣。 闲尔时便知是果报之病,非药饵所能治也。 想是多生所作三途业因,其宿种熟时,必直招三恶道报,决无疑贰。 所幸诸佛深慈,菩萨悲念,念闲此生为僧三十余年,以全副精神实心宏法,或将重报轻偿,犹未知也。 荷蒙慈悲,垂示持念大士圣号,敢不唯命是从? 然闲于起病后,虽诸缘未曾尽情放下,而西归之志决矣。 常念四大无常,身为苦本,倘能早一日往生,便是早一日离苦得乐时也。 而每日独静时,唯佛是念,亦唯佛是归。 时想从今以往,既唯佛是归,决定可免三恶道果。 如是思惟,心生欢喜。 殊不知将经百日,不但未见往生影响,而诸病亦渐平复,即手足亦见转重为轻。 自料二十日后,只恐依然步履如常矣。 足证娑婆之苦缘不易脱,而极乐之净因不易成也。 闲何人斯? 大法关系,本所不计。 唯冀我公,调摄精神,为法自重,时赐教言,以匡不逮,是所至盼。 肃复并候佛安。 两位大师的通信,充满了互相关怀和以佛法为重的精神。 印光大师所期望于谛公的,谛公已自觉地身体力行,不久就彻底痊愈,继续讲经,的确足以祛浅信者疑惑,为法门之光荣。 大师给卓智立居士的信中说:佛不救人人自救,汝此言出于疑心。 汝若真悟此理,则念大士念佛,虽大士与佛止之,不可得也。 虽是众生自度,非仗大士与佛为增上缘,则不能也。 (知此理,纵令谛闲法师病不愈,亦不疑大士有所不及。 而谛师是年七月即讲经,汝未之闻乎?)后来谛闲大师在讲普贤行愿品时回顾说,当时在病中虽不能行动,因发愿终身受持此经,所以在病中仍坚持观想修十大愿王。 发布时间:2024-11-14 11:14:5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