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老和尚: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内容: 我们现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了这个虚妄心,要明白了自己的真心。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 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 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一个字,“照”字。 大家要是“觉照”,觉是什么? 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觉照:“南无阿弥陀佛! ”觉照的意思就是:你的智慧,讲念佛,没讲般若智慧。 但是,念佛的时候,能念的就是般若智慧。 应起觉照呢? 不要糊里胡涂念。 念佛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 ”要作观想念。 就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不是妄念的“念”,要你用智慧去“照”。 念阿弥陀佛,不要求快,不要求数字。 我们好多人,一天拿个念珠记数,念的数字多了,好像就成功了,根本不是这样子,一句弥陀就好了。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一句弥陀作大舟。 ”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条大船。 但是,主要是你的觉照,觉照的功夫。 所以,在念佛的时候,应当自己先认识自己的念头。 恐怕很多的道友们,对这个不大注意,“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注意你的念头! 要怎么样呢? “念念从心起”,每念一句,从我自己生起来的,“念念不离心”。 完了你要知道,知道什么呢? “谁在念阿弥陀佛啊? ”“阿弥陀佛究竟是谁啊? ”人死了,口还能念吗? 口不能念了,可是心还没死,心在念。 为什么说念佛到临命终的时候最关重要? 外形已死了,他的心还在念佛。 念到这样的程度,口不念了,心在念。 《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心了不可得。 那请问大德啊,你用哪个心念佛啊? 过去心念吗? 现在心念吗? 未来心念吗? 我这个讲得比较深入,心对境有,看见阿弥陀佛像,到了佛堂了,或者现在我们打七了,有心,但这是境界相的,心要对境有的。 那境界相呢? 是由心生的。 这种《华严经》的念经、念佛方法。 我的老法师,慈舟老法师,他是讲《华严经》的。 这种念佛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时候,到那儿就成了。 这是上上的念佛。 心对境,有了,那境是心生的。 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虚妄心,它不是常住的。 它一歇一念、一歇一念……它常跑,这叫生灭心。 那你自己要有观照的,要自性念佛,念的是自性弥陀。 假使外缘境界没有了,心还生不生? 念阿弥陀佛的人,照样的生,心照样生。 不是虚妄心念。 从这一步的功夫啊,真要做起来,很难的。 念佛,用真心念,这是咱们讲《华严经》,这是真心。 我们现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了这个虚妄心,要明白了自己的真心。 现在我们这个心,是因为有境才有的。 比如说,咱们现在打念佛七,大家打念佛七了,你才精进,要是不打念佛七呢? 我们净土部,虽然不打念佛七,我们也如是念,别的部不是这样,像戒律部,他学戒律去了。 这是叫你自己念佛要懂得,懂得什么呢? 要心念,不是口念。 口是境,口不是心。 心对境来说,那是要明了自性的心,用心念的佛,那你就念念都是念自己的,阿弥陀佛就是自己。 能把用这个心,念佛念到这个,心能转境了,用阿弥陀佛转一切了,那你临命终的时候,还不了生死吗? !还不生极乐世界吗? !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时候,还是上品上生。 到那儿就见佛,见佛就闻法,闻法就开悟。 像我们现在一般念佛的,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你还得修。 不过他没有生死变迁,直至成佛,不再流转了,苦难都没有了。 也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了生死了。 发布时间:2024-11-16 10:36:5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