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心中的那个警察上岗了吗 内容: 心中的那个警察上岗了吗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基督教的八戒,是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 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人性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人类对外部世界展开了种种探索,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对自身的生命依然无知。 古人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一样存在。 人性中的贪、嗔、痴烦恼,和两千多年前佛陀时代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人性的弱点在今天更为张扬。 从整体来看,现代人的欲望或许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更大,也更贪婪。 古人崇尚的是哲学,是精神追求。 而现代人崇尚的是金钱,是物质享乐。 我们知道,哲学代表了智慧,而经济只能代表物质的繁荣。 此外,整个社会对演艺明星、快餐文化的崇尚,又说明了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沉迷的是声色犬马,这正是古圣先贤呵斥的生活方式。 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映了思想的倒退而非进步。 宗教的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而建立的。 古今中外的犯罪现象,无非是杀盗淫妄,不同的只是犯罪手段有所改变。 以刀砍人和以武器伤人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的只是后者杀伤力更大,但不能说明人性有什么变化。 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 或许有人会觉得,建立几条规范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或单位都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 那么,宗教戒律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 就在于它有强大的后盾。 我们知道,建立规范很容易,但使大家共同遵守这一规范就不容易了。 只有当规范成为法律时,才会具有一定威力。 但法律的作用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漏洞可钻。 即使法律能发现并制裁所有的犯罪现象,但法律发生作用时,对社会已经构成破坏。 更何况,法律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取决于执法者是否公正等诸多因素。 而宗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根植于对神的敬畏,对因果规律的敬畏。 神是无所不在的,因果规律也是遍一切处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 而宗教信条就象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们心中站岗,监督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督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发布时间:2024-12-07 12:08:0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