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手串是信仰?还是装饰? 内容: 手串收藏时代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 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信仰或怎样的一种抚慰? 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这是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中的一段话。 手串的前世今生目前,最能让人感受到近年来收藏热席卷市场的,恐怕莫过于人们腕上形貌各异的手串了。 作为文明古国,佩戴饰品的传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内涵。 据《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意思是说,性子迟缓的人,就随身佩戴弓弦类的饰物以自励,因为弓弦有绷紧的意思;性子急躁的人,就随身佩戴牛皮或布匹类的饰物以自警,因为牛皮有舒缓的意思。 因此,性子急的西门豹才佩戴牛皮,而性子缓的董安于则佩戴弓弦。 而具体到手串的由来,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佛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 佛珠分三种形制,即挂珠、佩珠、持珠。 大者挂于颈部胸前,谓之挂珠;中者戴在手腕或臂上,谓之佩珠;小者握于掌中,谓之持珠,亦有谓之念珠者。 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到了清代上至皇帝下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戴朝珠。 朝珠就是佛教数珠的发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称满洲为曼殊的转音,佛教徒对清朝皇帝有曼殊师利大皇帝之称。 时至今日,手串已经广为普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从功能上看也突破了传统意义,增加了装饰、把玩、投资等多重功用,成为了受众人群极广的一类藏品。 手串能够成为广受欢迎的藏品,与其重要的三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手串的类别听说慈禧在下葬时,身上挂了三挂朝珠,两挂珍珠,一挂宝石,陵寝中摆珍珠、玉石等各类材质手串数件。 如果能亲眼看看真实的场景,想必能对手串这个词有全新的认识。 可惜东陵早已被盗,那些值钱的宝贝大多不知去向。 现在想了解手串的分类,能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多是一些寻常物件。 其实手串原本就是佛家念经时计数用的,佛心无贵贱,慈禧老佛爷将手串制得如此奢华,念经时不知会不会功德倍增。 许多人将手链与手串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有很大分别。 用最简单的方式区分,手链是单纯的装饰品,不能用来诵经念佛,因此和手串的功用大不相同。 手串这个词,专指佛珠,是佛家在诵经持咒时的辅助工具,可以计数,又能增强修行的效果,是法器的一种,可用多钟材质制作。 记得有本书费心地将手串的材质细分为八大类,不知是否是参考了东陵的陪葬品清单的缘故。 笼统地讲,我们平时看到的手串材质主要有竹木类、果实(核)类和宝石玉石类。 竹木类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手串。 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 篁竹,质坚皮白;邛竹,高节实中;箭竹,坚劲中矢,都是用来制造手串的好材料。 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学名降香黄檀木。 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明、清时期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带有鬼脸纹的黄花梨手串也身价不菲。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烧,亦可入药。 如《一切经音义》中注释说:旃檀,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安身之药,故名与乐。 目前,用来制造手串的檀木,以黄檀和紫檀居多。 尤其是紫檀,因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被列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之一,为人们所钟爱。 果实(核)类果实(核)的手串,在竹木类的佛珠和手串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也因价格相对低廉而广受大众欢迎。 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们广泛种植。 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手串。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称。 橄榄核坚硬如石,是制造手串的极佳材料。 木槵子,亦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 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 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手串,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 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手串。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由此可知用椰壳(蒂)来制造手串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而竹木类,乃至所有手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就要数菩提子手串了。 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形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 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 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而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 《大唐西域记》云: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 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尤高四、五丈。 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 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 《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手串。 当下最流行的菩提子莫过于星月菩提和金刚菩提。 金刚菩提颜色焦黄,状如多瓣的核桃,市面上以五瓣或六瓣最为常见,表面纠结沟壑深重。 星月菩提色白,上面密布黑点,如同浩然天空中星罗棋布。 每颗菩提上有一小小圆洞,称为月。 星月菩提形象美观有特色,盘完时间久了颜色会由白转黄再转红,油亮光润。 宝玉石类千百年来,玉石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在中国文化中,玉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又有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说法,所以玉石手串也受到人们喜爱。 至于宝石类,比较常见的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 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名贵宝石,晶莹剔透、色彩鲜艳的宝石手串是女士的最爱。 除上述类别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牛骨等质料做成的手串,成为藏友们的个性化藏品。 发布时间:2024-12-31 11:46:4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