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第二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内容: 第二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依报庄严1、地下庄严七宝金幢,辉映地表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 其幢八方,八楞具足。 一一方面,百宝所成。 一一宝珠,有千光明。 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 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 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 楼阁千万,百宝合成。 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 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文】由水想、冰想到琉璃观想成后,观见净土琉璃地,内外明净映照。 下面有金刚七宝金幢支擎琉璃地。 那金幢有八方,具足八棱。 八方正面一一均以百种珍宝和合而成。 一一宝珠,全都放射千种光明。 每一光明又有八万四千种色。 如此光色,辉映琉璃地面,犹如千亿日光的炽盛、璀璨,难以分辨其辉煌变化的光色。 琉璃地上,皆以黄金绳作界,纵横间错;以七种珍宝合成的地界,每个部分、每个边际界限,都异常分明。 一一珍宝中,有五百种色和五百种光。 那些珍宝光色如华,又如星星与月亮,浮悬在虚空中,倏尔又化成光明宝台。 周边又有千万种楼阁,都是百种珍宝自然合成。 在光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和无量的乐器,用作庄严整饰。 八种清风从光明中逸出,鼓动悬处虚空的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妙法音声。 【按】众生凭藉刹土而居住,故名所依,随其善恶力的不同,所依的刹土有胜有劣,故名为报。 西方极乐世界具有无尽的依报庄严,乃由阿弥陀佛愿心功德来庄严。 观察极乐净土依报庄严,能拓心量,破无明,开智慧,成就信心,证得往生。 天亲菩萨概述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中,依报庄严有十七种,本编为简洁计,类分为地下庄严、地面庄严和虚空庄严,略录法语陈述之,以期达到观澜知海之效。 德水香华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1),充满其中。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2),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身心诸根,增益修行。 (2)大如车轮:比喻莲华的形体,大小无定。 寿经云: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而人世间的车轮,大者不超过一丈,不可以此为定准。 【译文】又舍利弗! 西方极乐世界有七种珍宝所合成的水池,具备八种功德的水盈满池中。 池底全用金沙铺地。 池四边的阶沿、道路,都是金、银、琉璃、玻璃四种珍宝和合而成的。 上面虚空有楼有阁,也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珍宝来庄严装饰的。 池中的莲华,像车轮一般的大小。 青色的莲华放出青色的光,黄色的莲华放出黄色的光,红色的莲华放出红色的光,白色的莲华放出白色的光,十分精微、奇妙、馨香、洁净。 舍利弗! 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如此的功德庄严。 德水说法极乐国土,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宝所成。 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1)生,分为十四支。 一一支,作七宝妙色。 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 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如意珠王:满足人意愿的宝珠,在众宝珠中,最为殊胜,所以称作珠王。 常喻指心王。 【译文】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数不可说的宝池,宝池中有水,水有八种功德。 每一池水,均是七宝所成。 七宝体性柔软,全都是从如意珠王而生出,分作十四支流。 一一支流,又有七宝奇妙的光色。 黄金为池渠,池渠下皆以众多光色的金刚为池底之沙。 一一水中,散布六十亿七宝莲华。 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四百八十里。 那些摩尼宝水,柔软轻扬,自然流注在莲华叶瓣之间,并循着宝树上下回流。 池水流动,声音微妙,随往生者的根机好乐,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以及大乘诸波罗蜜;又有赞叹诸佛相好光明的音声。 从如意珠王中,涌出金色微妙光明。 那些光明化为百宝色鸟,发出和鸣哀雅的声音,恒常赞叹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令闻者自然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善心。 2、地上庄严教主华座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 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1)。 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 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 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 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释迦毗楞伽宝(2),以为其台。 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3)、梵摩尼宝(4)、妙真珠网(5)以为校饰。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 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 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 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 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 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 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由旬:古印行军一天的路程,大由旬80里,中由旬60里,小由旬40里。 (2)释迦毗楞伽宝:离垢宝。 (3)甄叔迦宝:金刚赤宝。 (4)梵摩尼宝:大梵天王的如意宝珠。 (5)妙真珠网:以殊妙的真珠所缀成的网。 【译文】观想阿弥陀佛者,应当首先观想西方净土七宝地上有一莲华。 观想此莲华一一叶瓣上作数百种珍宝的光色;一一华叶上又有八万四千微细的叶脉,犹如天然的妙画;每一叶脉又放八万四千光明。 这些都清楚明晰,皆令眼目观见。 小的华叶纵广也有一万里。 这些莲华均有八万四千叶。 一一华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映饰。 一一摩尼珠放数千道光明。 那些光明犹如伞盖,都由七宝合成,遍覆西方宝地上。 又有离垢宝珠合成的莲华台。 此莲华台由八万金刚赤宝、如意宝珠,以及殊妙的真珠网来校饰庄严。 在这莲华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 一一宝幢耸立犹如百千万亿座须弥山那么高。 宝幢上的宝幔犹如覆盖夜摩天宫的珠网。 又有五百亿微妙宝珠辉映装饰这莲花台。 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种光明。 一一光明中有八万四千各异的金色。 一一金色遍映极乐宝土,处处变化,各各呈现种种奇异的相状: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各种奇特的华云。 这些奇异的光明相状在十方各处随往生者的心意而变现,施作种种善巧佛事。 【按】阿弥陀佛的莲华座,种种穷微极妙的庄严,施作种种教化众生的佛事,乃阿弥陀佛因地的愿力所成。 华光出佛彼佛国中,有七宝莲华。 一一莲华,有无量百千亿叶。 其叶有无量百千珍奇异色,以百千摩尼妙宝庄严,覆以宝网,转相映饰。 阿难! 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者。 是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身如金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殊胜庄严,放百千光,普照世界。 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人说法,皆为安立无量有情于佛法中。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译文】阿弥陀佛国土中,遍地都有七宝莲华。 一一莲华,有无量百千亿莲叶。 一一莲叶,有无量百千珍妙奇异的颜色,又以百千种摩尼妙宝加以庄严,莲叶上面覆盖种种宝网,莲叶与摩尼珠网转相辉映庄严。 阿难! 那些莲华的大小,或方圆二十里,或四十里、或八十里、或一百二十里、或一百六十里,乃至数千万里。 如此一一莲华,放出三十六亿亿百千光明。 一一光明,化现出三十六亿亿百千诸佛。 这些诸佛都是身如紫磨真金色,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容颜殊胜庄严,一一佛身放百千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如此诸佛等,现在前往东方无量世界,为人讲经说法,都是为了把无量有情众生安立在佛法中,令其离苦得乐。 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维上下的无量刹土,也同样有莲叶光明化现的诸佛讲经说法。 【按】十方无量诸佛,悉由极乐莲华光明化现,此土释迦亦然。 由本垂迹,神妙莫测,法界藏土,妙德难思。 七重栏楯、罗网、行树舍利弗!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1),皆是四宝(2)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从事相上看,指一重栏杆围绕一行树林,一重网络遮盖一重树林。 一重隔一重,总共有七重,都是排列得很整齐的。 从表法的角度看,七表圆满,又表七科道品(三十七道品)。 (2)四宝:指金、银、琉璃、玻璃,表涅槃常、乐、我、净四德。 【译文】舍利弗! 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呢? 因为生到那个世界的人,没有种种的苦恼,只有享受诸多的快乐,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舍利弗! 西方极乐世界,有一排一排的栏杆,总共有七重,一层一层的网络,也有七重;还有一行一行的树林,也有七重。 这许多的栏杆、网络、树林,都是四种珍宝成就的。 那四种珍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栏杆,把一重一重的树林四面围起来,那四种珍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网络,也把一重一重的树林遮盖起来,所以那个国土,叫做极乐世界。 3、虚空庄严宝树妙德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 一一树,高八千由旬。 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 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 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 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1)。 诸天童子,自然在中。 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 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 众宝间错,色中上者。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 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 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2),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3)。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 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梵王宫:大梵天王的宫殿。 (2)阎浮檀金:阎浮指树,檀为河。 阎浮树下有河,树叶入水,变沙成金,这条河的金就叫阎浮檀金。 此金的颜色赤黄,带紫焰气,胜过他处的金。 (3)帝释瓶:帝释天的宝瓶,能随人心愿自然涌出万物。 又叫吉祥瓶。 【译文】观想西方净土宝树者,应当一一仔细观想,首先作七重行树的观想。 一一树均有三十二万里高。 那些宝树上,七种珍宝自然合成的枝叶华果,悉皆具备。 一一华,一一叶上,有着种种奇异珍宝的光色。 青色的琉璃华叶中放出金黄色光,黑色的玻璃华叶中放出红色光,红色的玛瑙华叶中放出白色的砗磲光,白色的砗磲色华叶中放出绿真珠光。 珊瑚、琥珀等一切众宝庄严映饰着宝树。 树上覆盖有奇妙的真珠宝网,每棵树都有七重宝网。 一一宝网间,又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同大梵天王的宫殿那样殊胜庄严。 五百亿妙华宫殿中,自然出现诸天童子。 一一童子均有五百亿如意摩尼珠,以为璎珞来装饰自己。 那些摩尼珠光,照耀数千里,犹如聚合了百亿个日月的光明那样炽盛,其光明灿烂盛大,难以言状。 无数珍宝交错辉映,在一切光色中,最为殊胜。 那些宝树,行行排列有序,叶叶对称,在众多的树叶间,生出诸多奇妙的华。 华上自然生出七宝果实。 一一树叶方圆平等一千里。 一一树叶都有数千种光色,自然有百种图画,犹如天人佩饰的璎珞。 众多的妙华呈阎浮檀金色,如同旋转的火轮,宛转于树叶间。 这些树华自然涌生出各色各样的果实,如同帝释天的如意宝瓶自然涌生诸种资生用具那样。 宝树放大光明,光明化成无数的幢幡、无量的宝盖。 那些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的景象也在宝盖中显现。 乐器悬处虚空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 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 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文】众宝合成的国土上,每一界域中,都有五百亿珍宝楼阁。 那些楼阁中,有无量无数的诸天鼓奏天乐。 又有无数的乐器悬在虚空,犹如自然显现的宝幢,不待鼓奏,自然发出微妙音响。 这众多的音声,都在宣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之法。 鸟宣法音复次,舍利弗! 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1)、迦陵频伽(2)、共命之鸟(3)。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其音演畅五根(4)、五力(5)、七菩提分(6)、八圣道分(7),如是等法。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 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所以者何?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 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舍利:梵语,意谓鹙鹭,又称百舌鸟。 (2)迦陵频伽:译为妙音鸟。 未出壳时,音超众鸟。 (3)共命:是两个头、两个心识合一个身体的鸟。 (4)五根:信、精进、念、定、慧。 (5)五力:由五根生起的力用,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6)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即:1)择法觉分。 2)精进觉分。 3)喜觉分。 4)除觉分。 5)舍觉分。 6)定觉分。 7)念觉分。 (7)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译文】舍利弗! 那西方极乐世界,常常有各色各样奇妙的鸟,像白鹤、孔雀、鹦鹉、百舌鸟、妙音鸟、共命鸟等等。 这许多的鸟,昼夜六个时段,不停歇地发出又和平又雅致的声音来。 这些声音,都是演说宣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的修道方法。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到这许多的鸟所发出的声音后,悉皆发起念佛宝、念法宝、念僧宝的善心。 舍利弗! 你不要认为这些鸟是因为受罪报而生为畜生的。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 舍利弗! 那西方极乐世界,连恶道的名称尚且没有,何况实在的恶道呢? 这许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要使佛法的声音宣说流通开来而变化出来的。 【按】阿弥陀佛光明变化众鸟说法,能令往生者获四悉檀利益,众生好乐这些珍鸟,令往生者生欢喜益;鸟能说种种应机之法,开启往生者的智慧,生善益;不于鸟出下劣想,对治分别心,灭恶益;令往生者觉悟鸟即弥陀,平等无二,得入理益。 树网宣音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西方极乐世界中,和煦的微风吹动许多珍宝合成的行列整齐的树林以及珍宝合成的网络,发出细微美妙的声音,像几百几千种乐器同时一齐演奏起来。 听闻到这种声音的往生者,自然而然地都会生出想念佛、想念法、想念僧的善心。 二、正报庄严1、阿弥陀佛功德庄严【提要】以下各节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 正报包括教主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功德庄严以及西方净土中诸菩萨圣众的殊胜妙德。 阿弥陀即无量光寿舍利弗! 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舍利弗! 那尊佛为什么叫阿弥陀呢? 舍利弗! 那尊佛光明无量,能够照到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不会被别的东西遮隔住,所以称他做阿弥陀。 又,舍利弗! 阿弥陀佛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的寿命,都是无穷无尽,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所以称他为阿弥陀。 舍利弗! 阿弥陀佛从成佛到现在,才只有十劫哩。 【按】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照而常寂,故为寿命。 无量光寿即吾人本具的本觉理性。 证知阿弥陀佛名号与我等众生心性乃是同源平等的,一念相应一念佛,何其亲切天然。 身相光明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1)阎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2)。 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 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 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3),摄诸众生。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 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夜摩天:欲界六天之第三天,位于空居天的最初层。 此天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分。 居于其中,日日受胜妙快乐,故此天常唱:快哉快哉。 (2)须弥山:译作妙高山,为一四天下之中心,由金、银、水晶、琉璃所成。 此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 (3)无缘慈:诸佛由毕竟空所升华出来的真实无条件的慈悲,亦为最高之慈悲。 【译文】应当知道,阿弥陀佛身色犹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的身高有六十万亿亿恒河沙由旬。 阿弥陀佛两眉中间的白毫,右旋宛转,如五座须弥山那样长。 阿弥陀佛的圆光,如同百亿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 在佛的圆光中,有百万亿亿恒河沙的化佛。 一一化佛,又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作为侍者。 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随形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及其光明中的化佛,其庄严功德不可用言语称扬述说。 净业行人应当忆念观想,于禅定中,令心眼见。 行人见到阿弥陀佛,即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 以见阿弥陀佛的因缘,得名念佛三昧。 作这样的观想,又名观一切佛身。 由于观阿弥陀佛身相故,即能见到佛心。 何为佛心? 佛心即是大慈悲。 以无缘大慈,摄取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作这种观想的众生,命终之后,必定生到阿弥陀佛前,证得无生法忍。 所以,一切有智慧的众生,应当系心仔细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 【按】相好庄严的佛像,能寄寓法身功德,能体现佛的大慈悲心,能摄受众生,令离苦得乐。 是故造像功德无量。 神光妙德佛告阿难,我哀若曹。 令悉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 阿难则大喜。 长跪叉手言:愿皆欲见之。 无量清净佛放大光威神已,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悉见无量清净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作善者。 诸有泥犁禽兽薜荔(1),诸有考治勤苦之处,则皆休止不复治,莫不解脱忧苦者。 诸有盲者,则皆得视;诸跛躄蹇(2)者,则皆得行走;诸病者,则皆愈起;诸尪(3)者,则皆强健;愚痴者,则皆更黠慧;诸有淫泆者,皆修梵行;瞋怒者,皆悉慈心作善;诸被毒者,毒皆不行。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注释】(1)薜荔:即饿鬼,前生造恶业,多贪欲者,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 (2)跛躄蹇(bǒ b jiǎn):瘸腿,行走迟缓艰难。 (3)尪 (wāng):孱弱衰瘦。 【译文】释尊告阿难:我哀怜汝等。 令你们悉皆睹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住的极乐国土,你愿意见否? 阿难听佛之语,心生大欢喜,即长跪合掌禀白:愿欲皆见之。 (阿难如教而面向西方作礼祈请。 阿弥陀佛即显现于虚空,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 )当阿弥陀佛放威神大光明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天人民以及鸟兽虫鱼之类,全都见到了阿弥陀佛的清净光明。 沐浴佛光者,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行善。 凡诸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所有拷打折磨,令众生遭受剧苦之处,全都停止各种刑罚,不再拷治罪人。 所有恶道众生全都解脱忧悲苦恼。 蒙佛光照触时,诸盲者重见光明;诸艰于行走的跛者皆得行走如常;诸疾病者都皆得以痊愈;诸孱弱者身强体健;诸愚痴者显发智慧;诸淫心放逸者都修离欲清净梵行;诸瞋恚易怒者都慈心作善;诸中毒者毒药悉皆失效。 【按】阿弥陀佛光明有着深广的治疗众生身心疾苦的效用,其光明妙德凝聚在六字洪名中。 阿弥陀佛大医王,六字洪名即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我等病人,宜投诚归命,恳切持名,诸疾得愈。 十二光如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1)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躍,善心生焉。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 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佛说无量寿经》【注释】(1)三垢:指能垢秽众生心行的贪、嗔、痴三毒。 【译文】是故无量寿佛,号开晓众生心性之无量光佛、对治众生空有偏执之无边光佛、器界山川与众生烦惑悉不可遮挡之无碍光佛、圆融绝待之无对光佛、直透阿鼻地狱之炎王光佛、消解淫欲之清净光佛、转化嗔恚之欢喜光佛、灼破无明愚痴之智慧光佛、远离懈怠放逸之不断光佛、超情离见之难思光佛、妙不可言之无称光佛、滋育善根功德之超日月光佛。 十方众生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如是光明者,贪嗔痴三毒烦恼便会化解,身体柔软,心生慈念,欢喜踊躍,引发宿世善根的业力种子。 若有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遭受剧苦的众生,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悉皆止息正在遭受的诸苦,身心不再忧悲苦恼。 如是三恶道众生,蒙佛光明慈力加持,寿终之后,皆能生到善道,若具信愿,即径登极乐世界。 【按】由无量寿佛之寂体,生起无量光之照用。 十二种光明妙德,乃阿弥陀佛本愿与功德所成就,实则阿弥陀佛光明功德无量,释尊从中撷取十二种与娑婆众生关联甚密者予以介绍。 吾人信愿持名,得十二光如来妙德的加持,便会对治诸多烦恼,成办往生成佛之净业。 不可称计佛寿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 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佛说无量寿经》【译文】阿弥陀佛寿命长久,不可称量计算。 假使十方世界无量的众生全都获得人身,又全部成就阿罗汉及辟支佛果,聚集在一起,禅定思惟,一心不乱,穷尽其智慧力,在百千万劫的长时间中,共同推演计算阿弥陀佛的寿命有多长,也不能穷尽知道佛的寿命限数。 极乐国土的声闻、菩萨及天人大众的寿命长短,也同阿弥陀佛一样久远不可思议,不是运用计算所能推知或是用言语譬喻所能比拟的。 清净身口意三业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 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 云何用治? 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1)身、流转身。 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呰贤圣,捐庳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苦、瘖痖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 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是若非,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 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 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昙鸾《往生论注》【注释】(1)八难: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八种障难。 即1)在地狱难;2)在饿鬼难;3)在畜生难;4)在长寿天难;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5)在边地之北俱卢洲难;6)盲聋喑哑难;7)世智辩聪难;8)生在佛前佛后难。 【译文】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旷劫以来造作种种罪业,所以轮转三界,没有停止的时候。 所以阿弥陀佛以无量福德智慧庄严身口意三业,用以对治众生虚诳的身口意三业。 如何用来对治呢? 众生由于坚固的身见我执,造种种业,所以感受到三恶道的身体、卑贱的身体、丑陋的身体、八种障难的身体、流转三界的身体的报应。 像这样随业感报的众生,如果见到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如上种种身业的果报系缚,都能得到解脱,入如来家,毕竟能获得平等如佛一样的相好光明。 众生由于骄傲我慢,造种种业,诽谤正法,毁辱古圣先贤,捐弃鄙薄父母师长及道德君子,这样的人,自因果报必定受地狱拔舌苦、人间喑哑苦、言教无人信奉苦、无有好名声苦。 像这样的种种罪苦众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的果报系缚,都能得到解脱,入如来家,毕竟能获得平等如佛一样的深远梵音。 众生由于邪知邪见,造种种业,生出种种分别心,若有若无,若是若非,若美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这样的种种分别计度,所以长劫沉沦三界,遭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在长睡之无明大夜中,没有出离的时期。 像这样的众生,倘若遇到阿弥陀佛平等光明的注照,闻信阿弥陀佛如地水火风虚空的平等意业,如上种种意业的果报系缚,都能得到解脱,入如来家,毕竟能获得如佛一样的平等大慈。 【按】信愿持名,即可得到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的加持,令我等凡夫浊恶之身口意三业,趋向清净平等之如来家,暗合道妙,潜通佛智,佛恩浩大矣。 眷属无量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 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⑴,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一生补处:意谓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 如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 【译文】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不是用算法就能够知道他们确切的数目的。 诸菩萨众的数量,也是这样。 舍利弗! 西方极乐世界如上所述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 又,舍利弗!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都是不退转之位。 这些人中还有许多一生补处菩萨,其数量很多,不是用算法就可以知道他们实在的数目的,只能够拿无量无边阿僧祇这样的大数目来说说。 【按】极乐世界无数一生补处菩萨,皆是十劫所成就的。 阿弥陀佛悲愿弘深,感召的眷属亦无量,主伴圆融具德,令人由衷向往。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 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指,慈音告敕。 于其支体,放大光明。 其音随光,直至地狱渊源之底。 其狱所有铁城铁门、铁网铜柱,乃至刀山剑树、镬汤炉炭一切苦具,承光照者,无不摧碎灰灭,如影如风,了无踪迹。 又,彼一切牛头马面、鬼吏狱卒、铜狗铁鹰、铁蛇铁嘴诸虫鸟等,承光照故,如菩萨相,慈视爱念。 其受苦人,及同狱苦囚,忽得本心,增益善念。 见彼光明,又闻告敕,如深井底,仰望云汉。 举眼上视,见佛胜身,踊跃欢喜,头面顶礼,悔过自责,与同苦者,发菩提心,随光直上。 至佛所已,摩顶授记。 接足作礼,听佛说法,应念悟道。 妙叶《念佛直指》【译文】阿弥陀佛具有无量相好光明神通威力,璀灿盛大,巍巍特立。 到达阿鼻地狱的最上之顶,垂金色臂,弹指作响,慈音告敕地狱众生求生净土。 从其身体四肢,放大光明。 慈音随着光明一直到达地狱最深的底部。 阿鼻地狱所有的铁城铁门、铁网铜柱,乃至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等一切苦具,承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全都摧碎灰灭,如影如风,了无踪迹。 又,地狱中一切牛头马面,鬼吏狱卒,以及铜狗、铁鹰、铁蛇、铁嘴诸虫鸟等,承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面容如同菩萨相,慈视爱念众生。 那些地狱受苦人,以及同地狱的苦囚,忽然明了本心,增益向善的念头。 他们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又听到阿弥陀佛的慈音告敕,犹如处在深深的井底,仰望高空。 他们举眼见到阿弥陀佛的胜妙身相,踊跃欢喜,头面顶礼,忏悔罪过,深自责备,与地狱同受苦者,发起信愿求往生的心,当即随着光明一直上升。 到达阿弥陀佛的刹土后,蒙阿弥陀佛手摩头顶,授成佛记。 此地狱众生,虔诚接足作礼,听闻阿弥陀佛说法,应念悟入诸法实相,获得不退转位。 【按】阿弥陀佛因地曾发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大愿。 观此弥陀光明神力,斯愿决定无虚。 2、菩萨圣众功德庄严观音势至最尊第一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1),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 此二菩萨,于是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佛说无量寿经》【注释】(1)寻:两手平伸的宽度,约一丈。 【译文】阿弥陀佛国中,诸声闻众身上光明有一丈,诸菩萨的光明可照四千里。 其中有两位大菩萨的身光最为尊胜第一,其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禀白世尊:那两位菩萨叫什么名号呢? 世尊说:第一位叫观世音,第二位叫大势至。 这两位菩萨在此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转化,往生到了西方极乐国土。 【按】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二大胁士,观音表慈悲,势至表智慧,悲智双运,方可到达无量光寿宝所。 观音势至在极乐世界,常与阿弥陀佛左右坐侍政论,襄助阿弥陀佛往十方世界作度众生的佛事。 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 顶有肉髻(1),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 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 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 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 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 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 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 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 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 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 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 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 其光柔软,普照一切。 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2),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 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3),不及世尊。 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 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肉髻:佛顶上有一如髻状的肉团,名肉髻。 (2)千辐轮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佛的足下有千辐轮的印纹,标志驾御一切的法王相。 (3)无见顶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以一切有情众生都不能见,所以称为无见顶相。 【译文】观世音菩萨的身高有八十万亿亿由旬,身呈紫磨真金色。 头顶有肉髻,颈的后部有圆光,四面各有百千由旬的范围。 观世音菩萨的圆光中,有五百尊如释迦牟尼的化佛。 一一化佛,又有五百尊化菩萨以及无量诸天作为侍者。 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都在观世音菩萨的通身光明中显现出来。 观世音菩萨的头顶上,戴有能胜摩尼珠宝缀成的天冠。 其天冠中,有一站立着的化佛,高有一千里。 观世音菩萨的面容,犹如阎浮檀金色。 眉间的白毫相,具备七种珍宝的光色,流现出八万四千种光明。 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佛。 一一化佛有无数化菩萨作为侍者。 那些化佛菩萨,变现自在,遍满十方世界。 观世音菩萨的手臂呈红莲华的颜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用作璎珞。 其璎珞中普现一切庄严事相。 手掌呈五百亿丰富的莲华颜色,手的十个指端各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 一一画各有八万四千色。 一一色各有八万四千光。 其诸光明柔软,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观世音菩萨用这双宝手接引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观世音菩萨抬起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并自然化现五百亿光明台;下足的时候,足下自然涌现金刚摩尼华,那些宝华,布散四处,极乐国中无不遍满。 观世音菩萨的其余身相,也是具足种种庄严妙好,与佛的身相没有差异,唯有头顶上的肉髻以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观想观世音菩萨身相的行人,不会遭遇各种灾祸,能够净除一切业障,除灭无数劫生死之罪。 只要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能获得无量的福德,何况息心观想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呢? 【按】观世音菩萨悲心威神广大,若遇急难恐怖,至诚称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悉得解脱苦厄。 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 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 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 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 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 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1)。 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 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 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 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2)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观此菩萨者,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释】(1)钵头摩华:赤莲华。 (2)畟(j):快速。 【译文】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大小,也和观世音菩萨一样。 身项圆光和面部之光各有一千里,光明照耀一万里。 大势至菩萨的通身光明,遍照十方刹土,身呈紫磨真金色,与大势至菩萨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 只要见到大势至菩萨一毛孔的光,即为见到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清净微妙的光明,所以,便称此菩萨叫无边光;由于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世界,令无量众生脱离三恶道,获得自性无上力,所以,便称此菩萨叫大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天冠上,有五百种宝华。 一一宝华,又有五百种宝台。 一一宝台中,十方诸佛的清净微妙国土广长的境相,都在其中一一显现。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肉髻犹如赤莲华。 在肉髻上有一宝瓶,宝瓶中盛满诸多的光明,光明中普现十方刹土种种佛事。 大势至菩萨的其余身相,与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平等,无有差异。 大势至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中一切震动。 当大地震动的地方,即刻涌现五百亿宝莲华。 一一宝莲华庄严高大,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莲华无二无别。 大势至菩萨安详静坐时,七宝国土亦一时动摇。 从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刹,直至上方世界的光明王佛刹,在那些佛刹中,无量如微尘数的分身阿弥陀佛、分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全都云集到极乐世界,很快地弥满空中。 分身三圣各自端坐在莲华座上,演说大乘妙法,救度苦难的众生。 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行人,能除灭无量无数劫的生死之罪。 作这个观想的众生,不再投生胞胎,命终之后恒常游化诸佛的净妙国土。 【按】大势至菩萨亦号无边炽盛光,以智慧光明专修念佛三昧,亦以此光明专摄念佛行人往生净土。 颜貌端正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 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佛说无量寿经》【译文】西方刹土的诸声闻、菩萨以及天人,智慧高明,具足种种神通,洞晓通达事理因果,容貌没有美丑的差异,全同一类,只是随顺他方习俗的称谓,所以有天人的名称。 所有的往生者,都颜貌端正,超胜世间一切天人的容貌,希有难得。 他们容颜光色微妙,既非天身,也非人身,全都是莲华化生,禀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按】由阿弥陀佛大愿恩赐,诸往生者悉能具有如佛的容貌、智慧与神通等。 盛众妙华供佛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 昼夜六时(1),雨天曼陀罗华(2)。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3),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昼夜六时:印度的计时,昼三时(日出、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总称昼夜六时。 (2)曼陀罗华:译为适意,人见到这种华,心情快乐。 (3)衣裓(g):衣襟。 【译文】西方极乐世界,经常演奏着美妙的天乐,地面是黄金所铺就。 昼夜六个时段,天上不停地飘落曼陀罗华。 极乐净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的时候,各人用自己的衣襟盛着奇妙的天华,供养他方世界十万亿佛。 他们清晨前去,到用斋饭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安住的西方极乐世界。 用过斋饭后,便在佛前各处经行修道。 【按】诸往生者每日上供诸佛,耳闻法音,念食食至,经行于黄金地面,以诸天华音乐作娱乐,任运进修道业。 何等逍遥自在快乐,我等当切愿求生。 百味饮食,自然在前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1)自然之物。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 百味饮食(2),自然盈满。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 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佛说无量寿经》【注释】(1)第六天:即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 此天借他所化之乐事以成己乐。 (2)百味饮食:指种种美味的饮食。 【译文】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所有的往生者,都具足这样清净庄严的色身,各种微妙清净的音声,以及种种神通功德。 所居处的宫殿、所享用的衣服饮食、众多的妙华妙香等庄严之具,犹如他化自在天一样,能自然享用种种资生之物。 如果想饮食,七宝钵器自然显现在面前。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像这样七宝钵器,随念而至。 种种美味的饮食,自然地盈满于钵中。 虽然钵中有此美食,其实并不真有啖食者。 所有的往生者都是见色闻香,意念领略,就算是用了饭,自然地饱足。 身心柔软,不会贪著耽味饮食。 用完饭后,七宝钵器自然消失。 斋食的时候到了,七宝钵器与百味饮食又会显现出来。 阿弥陀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仅次于无为涅槃之道。 【按】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大自在境界。 诸往生者无有生存压力,一切资生用具应念而现。 其全部的生活内容便是行持上求下化的菩萨道。 虚空舍宅之因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 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则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则大;中有意欲令舍宅在虚空中者,舍宅则在虚空中。 皆自然随意在所作为。 中有殊不能令其舍宅随意所作为者。 所以者何? 中有能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慈心精进,益作诸善,德重所能致也。 中有不能致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不慈心精进作善,少德少患,各自然得之。 所衣被饮食,俱自然平等耳。 是故不同,德有大小,别知勇猛,令众见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译文】西方净土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住的七宝宫殿,有的悬浮在虚空中居住,有的在平地居住。 净土圣众有的想要宫殿最高,其宫殿便升高;有的想要宫殿最大,其宫殿便广大;有的想要宫殿安住在虚空中,其宫殿便安住在虚空中。 如此种种,都随诸圣众的意愿而显现。 其中也很有不能令宫殿随意或高或大的情况。 其原因何在呢? 中有能令宫殿随意而转变的,都是前世宿命修行佛道时,发大慈心,精进勇猛,广做诸多善业,善根福德深厚所致。 中有不能令宫殿或高或大或升到虚空者,都是前世宿命修行佛道时,慈悲心缺乏,不精进作善,福德薄少,忧患肤浅,随其自业力而自然感得的果报。 除宫殿居处大小差异之外,其它如衣被饮食的受用,都自然平等。 之所以显现宫殿居处及大小的不同,是为了令往生者明白因地德行有大小,功不虚弃,特别显现勇猛精进之可贵,令净土圣众睹见,用以策进道业。 【按】极乐圣众一切受用平等,惟各自宫殿能否随意大小升空,根据各自因地心行不同而呈现差异,可见,通途福慧的行持,功不唐捐。 菩萨圣众之妙德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慧光明净,超逾日月。 清白之法,具足圆满。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1),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2),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佛说无量寿经》【注释】(1)尼拘类树:属桑科植物,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种子甚小。 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 (2)优昙钵华:此华三千年开华一次,开时金轮王出世,乃佛的瑞应。 比喻事物之不常见。 【译文】极乐世界诸菩萨圣众的智慧,犹如深广的大海;三昧定力如须弥山王。 智慧光焰清净明彻,超逾日月之光。 种种清白善法,具足圆满。 心性犹如雪山,净照世出世间功德平等一相一道清净故;犹如大地,厚德普载,没有净秽好恶分别心故;犹如清净德水,洗除五欲六尘各种垢染故;犹如炽盛的火王,能烧灭一切烦恼薪柴故;犹如大风,风行于世间,没有留恋障碍故;犹如虚空,包容一切无有贪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有染污故;犹如巨大的车乘,能运载迷惑众生出离生死险道故;犹如浓云聚集,震大法雷觉醒酣梦者故;犹如大雨,洒甘露法雨滋润众生干涸心田故;犹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侵损动摇故;犹如大梵天王,在诸般善法中最为殊胜故;犹如尼拘类树,能普遍覆荫一切众生故;犹如优昙钵华,稀有出现多劫难遇故;犹如金翅鸟,威神降伏一切外道故;如种类繁多的候鸟,从未贮藏积攒财物故;犹如牛王,没有谁能胜过他故;犹如象王,善巧调伏刚强者故;犹如师子王,对一切无所畏惧故;其心量旷达如虚空,大慈平等故。 【按】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内证外化的功德,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是功德智慧悉是十劫所成就的。 遥知彼诸菩萨如是功德,吾人往生彼土,亦能获得如是功德。 当仁不让,方为智者。 发布时间:2024-12-31 14:20:5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