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 内容: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佛法中。 所种善根。 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 或装理经典。 乃至一毛一尘。 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 但能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 百千生中。 受上妙乐。】从这个地方看起。 经文到此地将前面所说的做一个总结。 我们从这部经前面一直读到此地,佛给我们所说的布施供养的功德,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也确实是叫人难以相信。 因为一般人难以相信,所以他就不肯去修,不肯去做。 或者有存一种侥幸的心理,这样的人也的确不在少数,「我试试看,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这都是信心不具,所以果报当然不是像经上所说的。 佛法,尤其是在大经,像《华严》、《法华》、《楞严》,都是告诉我们一切事修与心理有很大的关系。 菩萨,特别是在《华严经》上说,菩萨修一点点的善事,像此地讲的『一毛一尘,一沙一渧』,他的果报都不可思议。 我们凡夫修很大的善事,反而果报比不上菩萨。 原因在什么地方? 用心不一样。 如果心量广大,再小的善它会随著心量遍满法界,道理在此地。 如果我们做很大的善事,我们心量很小,我们期望的就是像一家人平安幸福,这心量太小,果报能不能得到? 能得到,就得这么一个小的果报,不能得到广大的,就是等虚空遍法界的果报。 这些理在大乘经论里面处处都可以见得到,我们一定要明了。 所以经上常常劝我们要发菩提心,要以清净心来布施,这个果报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这段经上又告诉我们,『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可见「回向法界」这心量是最大。 这个人的功德,原本是福德,一回向就变成功德。 为什么? 回向一定有定慧,没有定慧就无法回向。 定是清净心,心不清净不能回向。 所以回向,心一定是清净的,回向一定是具足智慧,他才肯回向。 智慧又是从清净心上生的,一回向那就是称性的功德,与诸佛、与大菩萨们没有两样。 果报是『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妙乐」就不是人间的,何况还要说是上妙之乐! 妙乐,一般我们都是讲天人,欲界天、色界天。 上妙之乐,这是成佛证果之乐,这才称之为上妙。 再看下面经文:【如但回向自家眷属。 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 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这是讲为自己一家,为自己个人,你所修的福能够得三世福报,就不像前面所讲的,前面那个是「百千生中」,这个地方只有「三生」。 『舍一得万报』,的的确确是出在佛经,就是出在《地藏经》上。 可是我们看了经文,一定要明白经文里面所说的道理,如理如法的修,才能够获得真实的果报;如果修学的时候不如法、不如理,那个果报就不是真实的。 .. .「舍一得万」也是真实不虚。 你一定要晓得怎么个舍法,要懂这个道理。 舍,说实在的话,不在财物多寡,而在心量。 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不止。 如果舍了之后还念念不忘,斤斤计较,有的时候常常还后悔,那你这个「舍一」大概只能够得一、得二,得不到万。 有些人确实如此,他做了好事,回去之后想想划不来,我这个钱好不容易赚来,为什么就这么舍掉? 他后悔,甚至於还后悔很多次。 这将来有没有果报? 有果报,只是果报得来的时候非常之难,因为你难舍,所以得来就困难。 有些人这个财很容易得来的,那是什么? 他舍得很痛快,他舍的时候没有后悔,欢欢喜喜的舍,所以他那个钱财得来很容易。 有一些人钱财是有,得来很难,因为他舍的时候不容易舍,很难舍,所以这一次得的果报也很难他才会得到,他不是得不到。 都不一样。 所以晓得这些因果,我们就晓得自己应当怎样修,要欢欢喜喜的修福,前面讲,要下心、恭敬来修福,这样果报就非常殊胜。 地藏经  (第二十六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26 发布时间:2025-01-04 10:41:2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