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与世人应酬,唯以忠恕为怀 内容: 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 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 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印光法师“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这是教我们平时自己用功。 “主敬”,一切恭敬。 “存诚”,我们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处世、待人、接物。 别人对我刻薄,我对他要诚敬。 为什么呢? 我学佛,我要求生西方世界,我不能跟世间人一般知见,这才行。 这样作,我不是处处要吃亏? 怕什么! 不肯吃亏,西方世界就去不了啦! 这个世间我们一定要放下,一定要舍弃,一切都不要计较,以真诚恭敬心来相待,纵然吃亏上当,也欢欢喜喜;遭人家侮辱、毁谤,我们也欢欢喜喜,我们的业障才消掉啊! 我们的道业——清净心——成就了啊! 所以虚浮、懈怠、疏忽,这叫大意,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见得到的,修行要没有这种相。 所以一个真正修行人,无论做什么,必小心谨慎,心很细;粗心大意是怠忽之相,这心是不诚不敬。 心果然诚、敬,做事情,处世待人,一定小心谨慎,样样都做得很圆满。 所以从日常生活当中能看出,你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诚敬。 普贤大愿第一句礼敬诸佛,就是主敬存诚的意思。 “及与世人酬酢”,“酬酢”是应酬,跟世间人往来。 “唯以忠恕为怀”,跟人往来一定要忠信,这就是真诚心的对人。 “恕”,是对于一切人的过失,决定不分别、不执着、不挂在心上,这是恕。 恕再发展,就是大慈大悲;这个大慈悲心,就是从恕里头产生的。 不计较一切人的过失,我们这个心量才大,心地才清净。 所以“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我们要想断恶、修善,这真的是基础。 恶断不掉,善修不成功。 原因在哪里呢? 把这一段多念几遍就知道了,就能发现根源在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5-01-12 09:49:4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