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空讲堂:佛珠的知识,你知道吗? 内容:   1、108颗佛珠断除108种烦恼;2、1080颗佛珠代表十界,每界中有108种烦恼;3、54颗佛珠菩萨修行中的54个次位;4、42颗佛珠菩萨修行中的42个阶位;5、36颗佛珠与108颗佛珠相同;6、27颗佛珠代表27个贤圣位;7、21颗佛珠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8、18颗佛珠代表18界;9、14颗佛珠代表14无畏;(一)一百零八颗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诸菩萨问:云何百八? 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 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分述如下:十信指:(l)信心, (2)念心,(3)精进心, (4)慧心,(5)定心, (6)不退心,(7)护法心, (8)回向心,(9)戒心, (10)愿心。 十住:(l)初发心住, (2)治地住,(3)修行住, (4)生贵住,(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7)不退住, (8)童真住,(9)王子住, (10)灌顶住。 十行:(1)欢喜行, (2)饶益行,(3)无恙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 (8)尊重行,(9)善法行, (10)真实行。 十回向:(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l)欢喜地, (2)离垢地,(3)发光地, (4)焰慧地,(5)难胜地, (6)现前地,(7)远行地, (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 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  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 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 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念佛或持咒为什么要数念珠? (1) 可以收摄心意,使不驰。 (2) 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某一最高数目,因而以之为计数工具。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 为欲利益诸有情故。 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 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 为欲自利及护他人。 速求诸法得成验者。 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 若用铁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五倍。 若用赤铜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十倍。 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百倍。 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千倍。 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 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万倍。 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 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 若用水精为数珠者。 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菩提子为数珠者。 或用掏念或但手持。 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不可算数难可校量。 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 若复有人手持此珠。 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 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 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 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 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 获福无量。 其数珠者。 要当须满一百八颗。 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 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 此即数珠法相差别。 诸善男子。 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 诸人善听。 我为汝等重说昔因。 过去有佛出现于世。 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 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 外道念言我今邪盛。 未审诸佛有何神力。 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若佛是圣树应有感。 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 作如是言。 佛树若圣我子必苏。 以经七日诵念佛名。 其子乃得重苏。 外道赞言。 诸佛神力我未曾见。 佛成道树现此希奇。 甚大威德难可思议。 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 信知佛力不可思议。 诸人咸号为延命树。 以此因缘有其二名。 应当知之。 我为汝等视其所要。 说此语已。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 如汝所说一无有异。 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 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诸事圆成。 发布时间:2025-02-06 10:45:4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