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善导大师: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新传 内容: 善导大师新传(会集:一、唐道宣大师《续高僧传》中会通传。 (史料一)二、清贯通师《莲宗诸祖略传》中善导传。 (吏料二)三、日大野法道教授《善导大师与日本》(史料三))善导大师俗姓朱,诞於隋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生於安徽泗洲(或山东青州)。 少出家。 後见西方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便喜诵习十六观行。 恒谛思维,忱节西方,以为冥契。 未逾数载,观想忘疲,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 沸泗交流,举身投地。 贞观十五年,大师廿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授无量寿经。 (以上根据史料三,下接史料二)见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怫之津要。 修余行业,迂僻难成。 惟此法门,速超生死。 ]於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 旋至京师,激发四众。 每入室长跪唱佛,非力竭不休。 出则演说净土法门。 三十余年,未尝睡眠。 护持戒品,纤毫不犯。 好食供众,粗恶自奉。 所有()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 画净土变相三百壁。 修营塔寺,然灯续明,道俗从其化者甚众。 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三昧生净土者,不可纪述。 或问念佛生净土耶? 导日:如汝所念,遂汝所愿。 乃自念一声,有一光明从其口出。 十至於百,光亦如之。 其劝世偈日: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又著观经四帖疏。 或问何故不令人作观,直遣专称名号耶? 答曰: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神飞,观难成就。 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 相续即生。 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与佛本愿相应故。 不违教故。 顺佛语故。 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 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 杂念乱动,失正念故。 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与教相违故。 不顺怫语故。 系念不相续故。 心不续念报佛恩故。 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比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椎,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 前念命终,後念即生。 长时永劫,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又作临终正念文日:凡人临终欲生净土者、须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缘,种种交缠。 若是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 如脱弊衣,得换珍服,放下身心,莫生恋著。 才遇有病,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须瞩家人,及问候人,来我前者,为我念佛。 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 此皆虚华无益。 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汨哭泣,及发嗟叹懊恨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 但教记取阿弥陀怫,守令气尽。 若得明解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 用此法者,决定往生,无疑虑也。 死门甚大,须自家著力始得。 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 思之思之! 导一日(下接史料一)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导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否? 导曰:定生! 定生! 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 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 事闻台省。 (上史料一原文,以下据史料三。)师於唐高宗永隆三年(公元六八一年)三月十四日,怡然长逝。 世寿六十九岁。 弟子怀恽为师造塔,并建伽蓝(即今香积寺)。 大师遗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计为观经疏四卷,往生礼赞一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 黄心示会集 发布时间:2025-02-07 14:07:5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