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五、世法与佛法的不同点 内容: 二五、世法与佛法的不同点世间的学说,是用第六意识分别出来的。 例如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等,用的都是第六意识。 这第六意识,普通叫做思想。 人的智慧有限,所以思想言论也是有限;好像池中的水是有穷尽的。 佛的智慧超人,所以他说法,是由真心流露出来的,像有源之水,“无有穷尽”。 水源有清有浊,清的源,流出的水是清的;浊的源,流出的水是浊的。 佛说法既然是由真心流露出来,所以源头是清的。 世间的学说纵使有源头,也是浊的;是生死流。 例如世间上的书,诲“杀”的如《三国志》等,诲“盗”的如《水浒传》等,诲“淫”的如《金瓶梅》等,都是诱人走向黑路,教人去杀盗淫。 佛说法则不然,大家看看佛经上一句一字,都是教人为善的。 佛心的源头清净,发出的言论,当然也就清净了。 或许大家要问:“佛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佛说法源头清净,我的源头就浊呢? ”须知佛的修养工夫,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加上出家后五年的游访,六年的苦行,方得清净的源头。 假如你的修养,同佛一样功深,你的源头自然也是清净的。 譬如说:“我的宝镜为什么照不见我自已的面孔呢? ”因为有尘垢的遮蔽。 我们的心镜,被七情六欲所覆,以致本来是光的明体,得不到明的作用,如同宝镜为尘垢所遮蔽一样。 佛的修养,就是磨光刮垢,恢复本来的光明,得到无始的清净。 我们的本体是同佛一样的,只要修养,心光就可显现。 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这是说众生的“体”与佛相同,至于“用”那可就不一样了。 修养的工夫,先由“戒”到“定”,再由“定”到“慧”,好像一瓶水,不许大家动,这就是“戒”。 不动则沙土向下沉,这就是“定”。 定了以后,水面就有光,能照人照物,这就是“慧”。 有了慧,则心镜的功用就可同佛一样。 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由佛心自然流露出来,并非事先预备这样讲出来的。 由此可知凡夫与佛不同的地方,只是心镜清净与不清净的不同。 清净的心镜,无“烦恼障”,亦无“所知障”。 什么叫做“烦恼障”呢? 就是心镜上染了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的六种根本烦恼;和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的十个小随烦恼;无惭、无愧的两个中随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的八个大随烦恼。 有了这些烦恼,心镜自然不能清净,所以叫做“烦恼障”。 什么叫做“所知障”呢? 所知是境界,能知是心镜,有些人以为自己的智识高,学问博,不肯再求深造,由是能知的心镜,自起障碍,不能明察精观所知的境界,这就叫做“所知障”。 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就有“我执”和“法执”。 佛破了“我执”和“法执”,故证得“我空”和“法空”。 凡夫与圣人相同的是真心,不同的是业障之有无。 我们明白此理之后,便知世间学说与佛法不同之点:就是由于心镜的清净与否“而有差别”的。 所以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广学菩提可救人。 ”(慈引记) 发布时间:2025-02-11 13:04: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