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近代大德杨仁山居士往生记 内容: 近代大德杨仁山居士往生记 清杨文会●●杨文会,字仁山,安徽石埭人。 母孙太夫人,娠时,梦入一古刹,庭有巨瓮,覆以箬笠,启视,则有莲华高出瓮口,旋惊寤。 未几,文会生。 幼颖悟,十四能文,不喜举子业。 同治二年癸亥,父朴庵公捐馆舍,时文会年二十七,家无担石储,曾文正檄委谷米局。 甲子归葬父于乡,事毕回省,感时疫病久。 自是厥后,率为学道之年。 先是,不知谁何老尼,授金刚经一卷,怀归展读,猝难获解,觉甚微妙。 嗣于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阁置案头,未暇寓目。 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惬意。 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 赓续五遍,窥得奥旨,由是遍求佛经。 久之,于坊间得楞严经,就几讽诵,几忘身在书肆。 此后,凡亲朋往他省者,必仰觅经典。 见行脚僧,必询从何处来,有何刹竿,有无经卷。 一心学佛,悉废其向所为学。 丙寅,移居江宁,时董江宁工程之役,同事王公梅叔,邃于佛学,相得甚欢。 复与魏刚己、赵惠甫、刘开生、张浦斋、曹镜初等游,互相讨论,深究宗教渊源。 以为末法,全赖流通经典,普济众生。 双径书本,已毁于兵燹。 于是发心刻书本藏经,俾广流传。 手草章程,得同志十余人分任劝募。 时发心最切者,为江都郑学川。 未几,郑即出家,名妙空子,创江北刻经处于扬州砖桥,刻经甚伙。 文会乃就金陵差次,擘画刻经事,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 校勘刻印而外,或诵经念佛,或静坐作观,往往至漏尽就寝。 所办工程,费省工坚,轶其侪辈。 曾李诸公,咸以国士目之。 知其淡于名利,每列保奖,不令前知。 夙著勤劳,身兼数事,颇以障碍学佛为苦。 癸酉岁,屏绝世事,家居读书,参考造像量度,及净土诸经,静坐观想,审定章法,延画家绘成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十一面大悲观音像。 并搜得古时名人所绘佛菩萨像,刊布流通,以资供奉。 甲戌,泛舟游历苏浙,礼舍利,朝普陀。 数年来,所刻之经,渐次增益。 此后,己虽暂离金陵,随曾惠敏、刘芝田等,一再出使欧州,考察英法各国政治,及制造诸学,实仍以刻经为务,延定友人,专司其事,刻印不辍。 至光绪己丑岁,年五十有三,见人心愈下,国事日非,誓不复与政界往还。 丁酉,筑室金陵城内延龄巷,为存经板,及流通经典之所。 是夏孙太夫人寿终,阕服,诏其三子曰,我自二十八岁得闻佛法,时欲出家,以老母在,未获如愿。 今老母寿终,自亦衰迈,不复能持出家律仪。 汝等均已壮年,生齿日繁,应各自谋生计,分炊度日。 所置房屋,作为十方公产,此后毋以世事累我。 自此安居乐道,会释经疏,维持法教,日无暇晷。 尝曰,吾在世一分时,当于佛法尽一分时之力。 深悯宗教颓衰,大道沉沦,非具择法眼,难免不为邪见所误。 见日本重印续藏经,多至一万余卷,似驳杂。 特加以选择,归于纯正,详订书目,编辑提要,以示门径。 志愿未遂,慧灯辍照,悲哉。 辛亥秋初示疾,时年七十五,自知不起。 回忆往时刻经事,艰苦备尝,而大藏辑要,未睹成书,心颇戚戚。 及得同志三人承认分任,则熙怡微笑。 佛学研究会同人,择于八月十七日开会,集议维护金陵刻经处之法,并议举会长。 会席未散,已于申刻去矣。 是日上午,犹与同人详论刻经诸务,及闻近得古本注释数种,欢喜不已,曰,予幸得闻此书之存也。 午刻,嘱家人为之濯足,翦指甲。 至时,乃曰,此时会友当已齐集会所矣。 须臾小解,身作微寒,向西瞑目而逝。 面色不变,肌肤细滑不冰。 病中嘱其子媳曰,我之愿力,与弥陀愿力吻合。 去时便去,毫无系累。 尔等勿悲惨,一心念佛送我西去,吾愿已足。 弘法四十余年,流通经典至百余万卷,印刷佛像至十余万张。 而愿力之弘,所属望于将来者,更无有穷尽也。 著述甚富,现已次第梓行。 (近代往生传) 发布时间:2025-02-15 09:41:1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