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九 内容: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九)◎南亭老和尚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苦行人”,亦婆罗门中之一类,还有尼乾子等诸外道。 其苦行如露形、拔发、涂灰、自饿、投渊、赴火、自坠高崖、五热炙身、持牛等戒。 然皆志趣高而行不合法也。 我“愿”一切“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然苦行是否能至究竟处,吾不敢断言。 果如所说,则佛之六年苦行何必舍去。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操行”,“操”者,操持、操守,在行为上保持确当而合理的行为。 现在一般学校的学生,在分数上有操行的一门,在学科、术科上分数如何高,若操行分数不及格,则其人亦不足取。 是以我“愿一切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操行的范围很宽泛。 我愿有操行的同志,坚持不舍佛道的志行,那才不浪费光阴与精神。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甲胄”者,“甲”,戎衣也,古时战争之士着之以御兵刃者。 “胄”,古代战争时所着之冠,以金属物为之,亦可以御兵刃者。 然则甲胄是过去武人所着之战帽、战衣,文很明显。 修道人见到了着甲胄之士,就发愿,“愿”一切“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服甲胄而上阵杀人,那造的是恶因。 我们要常着善铠。 铠也是战衣。 以善为铠,则为利人济世之工作,应得善果。 乘此善因而趣向无师之法,无师之法,则法尔如然之心法也。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无铠仗”,“铠”固然是军装,“仗”也是武器。 见到无铠仗的人,我应该发愿,“愿”一切“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铠仗是打仗用的。 无论以什么立场而交锋打仗,都是在制造恶业。 我愿一切众生,不但要远离铠仗,要进一步永远的离开一切不善之业。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军旅之为害,可以知矣。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论议人”,有智慧、辩才的人善于议论。 论议也就是为一件事理往反辩驳,总要辩驳出一个结果来。 行脚僧见到这一类的人,心内发愿,愿一切众生不要浪用辩才。 佛法讲诸法从缘生灭,无有自性,是为正论。 外道中有胜论者主六句义;还有数论2者主二十五冥谛3,其主要的就是自性能吞吐一切。 还有现在的一神教,主张神造一切。 我们要以无碍的辩才“摧伏”这些“异论”。 异论者,不同于佛法之正论也。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正命”,疏曰:“能离五邪,方为正命。 ”4如何是五邪? “谓:一、诈现奇特。 二、自说功德。 三、占相吉凶。 四、高声现威,令他敬畏。 五、为他说法。 行此五事,若为利养,皆邪命也。 ”5《智度论》卷十九上亦有相似之文,唯第五句小有不同6。 偈中第三句,通愿离五;第四句但离五邪命中第一、诈现奇特。 诈现奇特者,本来没有而自以为有,是为诈,也就是偈中的矫。 奇特,在威仪行动上表现与众不同。 五邪命中,为他说法,本自无过:若为利养,则有过矣。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王”是国王,自在义。 操生杀大权,取与自由,亦有福报人也。 修道人见之,则以为国王为善固好,为恶则甚于别人,受果亦大。 我当为一切“众生”而发愿,愿我们皆“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法王”者,法中之王也,也就是成佛。 《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7“恒转正法”者,法字之下,可以加一轮字。 轮有摧碾之义,佛法有摧伏烦恼之能,故以车轮为喻。 法既称轮,故说亦名转。 恒者,时间也。 长时间,无间断的说,所以称恒。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王子”是国王的儿子。 帝国时代,称为太子。 太子居处名曰东宫,或曰青宫。 青色属东方,有万物生长之义。 在历史上,为了继承皇位而兄弟相残杀的多得很。 也有子弑其父的。 修道人见到了王子颇为不屑。 我们要“从法化身,而为佛子”。 也就是因闻佛法而断障得果,受佛记而为佛子。 《法华经》上说:“从佛囗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8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疏说:“明断,方称长者。 ”9而年高有德,亦长者义。 “明断”是法官的职责,但是古时候都是县长兼理司法,民众中有了纠纷,没甚么重要的,都就近请绅士一言而为断。 是非曲直,定有所归。 倘若是非不明,凭感情以为主,则糊涂虫而非长者也。 由长者之明断,民众就“不”敢肆“行”“恶法”(待续)。 【注】1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陈:作战布阵的方法。 2为小乘说一切有部萨婆多部论藏之别称。 3数论为六派哲学中成立最早者,以分别智慧而计度诸法,并以此数为基础,主张无神论之二元论,神我为纯粹意识,不具作用,仅观照自性而已,自性依序开展为觉、我慢、五大、十六变异,此原理无神我,自性合称二十五谛。 4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世之甲胄随于师旋,进忍甲胄趣于无师,能离五邪方为正命。 ”5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能离五邪方为正命,谓一诈现奇特、二自说功德、三占相吉凶、四高声现威令他敬畏、五为他说法行;此五事若为利养皆邪命也。 ”6出自《大智度论》卷第十九:“问曰:何等是五种邪命? 答曰:一者,若行者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者,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者,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四者,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者,为利养故称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邪因缘活命故;是为邪命。 ”7出自《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佛说是人,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8出自《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9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 发布时间:2025-02-20 11:43: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