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溪法师:心经印心疏节略 内容: 修小乘中乘人错认止作任灭四病为用功法门。 错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为自性本体、(出圆觉经)故无法证实相般若。 无法契会蕴根尘识界皆佛性之理,将五蕴皆空之空字,作空洞断灭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不慎哉! 自来解释四相多误解不执着我为无我相,不执着汝为无人相。 不分别六道众生为无众生相。 不求长寿为无寿者相。 实属大错。 修行人目的在见性成佛,倘什么事都不管,都不分别,岂非越弄越糊涂,安足贵乎! 不执着不分别者,乃任病,非佛法也。 古时有一法师讲金刚经,至无人相无我相。 解为不要执着汝我。 下面有一庞居士问曰:无我相,谁人讲金刚经,无人相,谁人听金刚经,讲者不能答。 (出指月录)故知释迦说法,时时提出四相以警大众者。 (如金刚圆觉等经)乃因当众生用功时,四相最易被错认为佛性故也。 兹分别释之如次:(一)我相即我执。 小乘人断六根时,小我已灭,入于大我境界。 此时心量扩大,有充满宇宙之象,清净寂灭。 宋儒所谓我心宇宙。 庄子所谓 坐忘口。 (出大宗师篇)希腊哲学家所谓大我上帝。 老子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皆是我相境界。 (二)人相即法执。 起后念以破前念,譬如前念有我,乃起后念,不认我比破之,继而复起一念以破此不认我J之念,如是相续,以至无我,破见仍存,悉为人相。 .庄子所谓:吾今丧我即此相也。 (三)众生相亦是法执,凡我相人相所未到之境界,是众生相。 所谓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是是也。 儒家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书经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中字,即众生相境界。 (四)寿者相即空执。 一切思想皆已停止,一切善恶是非皆已忘却,其中空无所有,始同命根。 六祖说是无记忆空,二乘误认为涅槃境界,其实即无始无明。 禅宗称为无明窠臼,湛湛黑暗深坑道家所谓无极即此相境界。 以上四相,皆是有为法? 皆非究竟,故金刚经云: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圆觉经云: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习,但名有为,终不能成就一切圣果。 金刚经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乃指此四种境界俱非正法也。 浅识之流每谓三教同源。 若能明此四相精义,则知三教相隔不啻天渊也。 发布时间:2025-02-23 14:04: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