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倓虚法师:《僧璨大师信心铭》略解 内容: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至道者理之极也乃人人之本具不待作为故唯嫌拣择而拣择者出于憎爱之心其憎爱者如晴天之乌云若求其洞然明白至道但莫起憎爱之心微已哉憎爱之心若有亳厘之差岂只千里之殊则与至道即有天地之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欲得至道极理现前切莫存顺逆之心其违者背于顺顺者逆于违。 违顺在怀不令自争乃天然之心病心为万法之枢病则群机不行莫论妙理虽玄旨亦不得识徒劳念念静欲何之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此指佛法大体圆满与太虚空相同无欠无余者以表无大不充无微不入此是一切众生本来面目各自如如何尝造作由其造作取舍不住本位故「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于是有失而转劝之切莫逐妄迷真于有所缘处再勿住于空忍得小为足,忍者地位之名此空者非顽虚空亦非断灭空乃指析法真空及体法真空顽虚空者乃凡夫的认识断灭空者乃外道认识析法真空者乃二乘圣人认识体法真空者乃通教的菩萨认识妙有真空者乃登地之菩萨认识真空妙有者乃诸佛认识以此多言惟恐以紫乱朱耳此指勿住空忍者乃专指声闻缘觉二乘之圣人得少为足不再进求究竟佛道者究竟佛道者何乃是一种平怀即观诸法唯是一种平等为怀方是泯然无物自然净尽矣(古德云道人一种平怀处明月青山影在波)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佛法本自无为而无不为则可知知止而无不止非止动而后止故止动归止而止更发弥满的动相以其滞碍于两边岂知一种独立法门不明独立岂能平等若一种独立不通则中道何立遂失去真谛俗谛两处之功能以其不知妙有即是真空而竟遣有以为没有岂不从顽虚断灭等空而背于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者么以是之多言多虑辗转越不相应喽绝不如绝言绝虑则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反照。 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沈。 虽然归根得旨犹须觉照之功既用觉照之功亦难免失于宗旨之时此时须臾续加反照之功亦胜却前者之析空观体空观之二乘圣人然前空亦有间断转变之时亦皆由妄见不清则可知有求必有能所能所当体即妄故曰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即是诸般能所之见故曰二见不住慎勿追寻追寻无尽皆属是非所谓开口便错举念即乖故曰才有是非纷然不止即失本心凡有名相必以因由故曰二由一有然一亦非可守之始亦属偏计执也有执则障故曰一心不生而万法即无过咎然无咎亦无法无法亦不生不生亦不执不执亦不以为心能随所有之境灭境逐能知之心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凡一切法皆无孤起唯仗境生境不自生由能知之心而起是乃一切环境皆由能知之心而生又能知之心亦不自生仗境方生所谓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故曰「境由能境」以有能知之心方成所观之境又曰能由境能以有所观之境方成能见之心欲知其两段之由元是了不可得一空一空而同两相之能境与境能一齐同含宇宙森罗万象而不见有一空之精微及能境境能之粗相岂有偏党之分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大道遍一切处体宽包一切有有易人皆成道有难谁成圣贤大道非小见而可受以狐疑心不定而难成若狐疑者学之非急则迟岂知非急非迟之道若执迟急则不免失之过度当然必入邪路若放之于自然则大道之具体无来去亦无住止以其本是大而无外之体岂有来去住止呢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沈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吾人本具之天性必须循性而行之即合于道若合于道任运逍遥永绝烦恼若反造作而特系其念自乖真常之性造作成劳自取昏沈当然不好以此不好妄作劳神如是之法皆属有为以为去尘离垢故用疏亲遂成好恶岂是一乘平等大道若欲取一乘大道不可厌恶六尘。 此六尘者乃大乘之妙有真空也故心经云无色声香味触法承五蕴皆空即指妙有真空者是若知六尘是妙有真空则不恶之六尘不可厌恶则还同于本有正觉乃智者之无为即愚人之自缚矣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妄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一切法本无异法之相是人心妄自生喜爱着岂可将自心妄用自爱自着将此本心再用本心岂非大错迷之则生寂中之乱悟则不生好恶之心一切二边易生障碍不可忽略实在要由此斟酌不可疏忽世事如梦幻富贵似空华何可劳苦把捉贫富得失人我是非应当一概即时放下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人生于世间如在睡梦中若睁睡眼诸梦自除常心自守若不变异自然万法一如一如之体了不可得即谓之玄了不可得兀而不动忘一切缘万法皆作一齐之观照而归复自己。 则无所不然泯尽其所以至此境界无方可比欲想止动根本无动处诸动已止再无所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两一既不成独一何所是究竟穷到极点轨则无所用故不存之诸法皆契一心。 已经超伦绝待乃天然之平等何尝造作故所作俱息而狐疑无所起处而自然净尽正信一生念念自然调直一切曲折不留当然无可记忆只落得个虚灵明朗自照不劳再用心力了非思量处情识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延促一念万年。 此一段文承上截文「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而来故解释之云何能虚灵自照乃非思想度量所能明更用情识亦难测须知一切法非如不真欲真在如故曰真如诸佛十方法界。 同是一个真如所谓真如法界无自他之名相乃超伦绝待之义也。 如何要与此相应乃无第二之法唯是开言即不二不但不二亦非是一然不二法门自古至今无不包容乃十方有智之者皆入此不二为宗(宗者尊贵之称)此宗非延长非促短一念之短即是万年之长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亡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此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此虚明自照之功乃无在无不在识者即在目前以极小而同极大则境亡而界绝以何分别大小以其极大而同极小不能见其边界有所表明以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作如是观当然必不须守何则一即是一切何可守一一切即一何守一切但能如是解之何虑其诸法不已俱举于是信心不作二想不二当体即是信心言语道断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已去未来心未到现在心不住此作铁证你还想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5-02-28 11:42:4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