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谕法师:初学念佛必须计数,不可间断不余杂修 内容: 1985年第三期第六天明天佛七就圆满了,所以今天应该和大家讲一讲,回家后,怎样修学念佛。 初学念佛的人,切记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难以收拾了。 所以初学念佛,一定要计数。 计数念佛,可能对大家不很习惯,而且很费力;但是,正因为费力,才能摄心。 由于它费力摄心,念佛才有功效。 不过,初念佛的人,不要拿念珠,拿念珠不容易摄心。 用念珠计数成了习惯,于是聊着天也数念珠,光数念珠不念佛。 很多人都这样,你检查检查自己,是不是也这样。 如果这样,那是以掉散心念佛,千万得改过来。 那么,不拿念珠怎么计数呢? 有两种用指头计数的方法。 把自己的一双手握拳,然后将五个手指头伸一遍,这是五个,再屈一遍,又是五个,于是在另一手屈一指作为十数,屈伸一遍为一百。 就这么计数。 还有一种方法,更好,那是采取三三四的念法。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四声,共计十声。 于是屈一个手指头计数,这是十声。 这个念法最容易摄心了。 这样计数念佛,可使你念得踏踏实实。 要是拿念珠念佛,掉散心一点不会伏,徒增散乱,念的佛号,虚虚浮浮,一点不着力。 大家记住,初学念佛要计数,计数不可拿念珠。 等你掉举心伏下了,念佛有些进步,那时再拿念珠,可帮助你不忘记念佛。 初念佛时,每天念多少佛号要有定数。 一开始,不可贪多,宁可从少念到多,不可一开始念十万声,念不了,念五万声;五万声还念不了,念一万声;一万声念不到,念五千、三千、三百、两百。 这样念佛不好。 要知道,你念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你的莲华就增长;要是逐渐往下减,它就逐渐萎缩了。 那怎么念呢? 开始时宁可少,应估计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早晨抽几分钟,或者晚上抽几分钟,能念多少佛号。 事情忙,要上班的人,时间不够充分,刚一开始念,不妨先念五百声。 五百声念了,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可增加一千声;一千声还有充裕的时间,一千五、两千,再慢慢递增,逐渐逐渐精进,那七宝池中的莲华就会逐渐逐渐地增长。 当然,念佛是愈多愈好,所以应尽量争取多念。 念佛不是摄心为贵吗? 怎么要多念呢? 因为念十声、八声,不可能摄心;念三百声、五百声,或许有一、两声摄住了心;念三千声、五千声,就会有十声、二十声摄心。 所以要多念,多念自然摄心,可以种入八识田中。 比如说,人们看书,一遍记不住,两遍记不住,十遍、八遍,可能有一点进步;念上三百遍、五百遍,肯定记住。 又好比参加作早晚课,《阿弥陀经》背不下来,但只管念,跟着念,念上几年以后,保证能背下来。 这个道理很明显的,因为它种入第八识了。 第一个,大家回去念佛,要计数念,念得心有一点点调伏了,才拿念珠,念珠可帮助念佛。 怎么说,会帮助念佛呢? 因为不拿念珠,念佛念到十声、二十声就忘了,拿着念珠念佛,念上三百声、五百声、三千声、五千声,不会忘。 这是它的好处,也是它的坏处。 坏处在哪里呢? 由于不忘,就不用心,很容易“掉举”。 第二个,大家回去念佛的时候,要注意到不可有间断,就是所谓“不间断”。 怎么叫不间断呢? 那不是教你一天十四个小时佛号不断,叫不间断;而是规定了一天念三千声佛号以后,再忙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这三千声佛号,然后随时记起来就念,那才叫不间断。 如果每天规定念三千声佛号,今天念三千,明天忘了,那是间断。 每天一定要念完这个定数,修满了这个定数,平时可以散念,不计数。 慢慢慢慢佛号叫它增加,功夫就增进了。 第三个,回家念佛,不余杂修。 不能凭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高兴,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 这样没有用。 这是自己捣乱自己,自己找自己麻烦,这样是不会见效果的,一定要一句佛号念到底。 你要是拜佛,就拜阿弥陀佛。 面前不管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你拜的时候,就心里想,我在拜阿弥陀佛。 不应该看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我在拜释迦牟尼佛;看到药师佛,我在拜药师佛。 不管是什么佛,我一拜下去,就拜阿弥陀佛。 口要念的话,不管是持咒啦,诵经啦,唱赞啦,我一念一唱,一开声,就是为了阿弥陀佛。 心里要是想,就想阿弥陀佛。 各位不相信,请想一想,如果身口意三业造了恶,不是一定堕三恶道吗? 身口意三业要是行了善,不是一定生人天吗? 那么,你的身口意,身礼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 哪有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呢? 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心必有其境,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大家拜的时候,不管面前是什么佛,心里要想我在拜阿弥陀佛。 你不知道,念一佛,拜一佛,就是念十方佛,拜十方佛。 因为佛与佛的身没有分别。 “无分别”而自生“分别”,叫作众生;知道虽“分别”而“无分别”,才是佛。 大家记着,佛是没有分别的,你不要自生分别。 阿弥陀佛叫无量光,其光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 阿弥陀佛叫无量寿,其寿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 那只怪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方便说就是了。 念佛久了,心里慢慢降伏了,慢慢慢慢定下来,念佛的时候,这才是真念佛了。 初学念佛,一定嘴巴念佛,心里没有佛。 念佛久了,自然而然地口念,心也念。 功夫愈纯这种现象愈明显。 到了那个时候,拿念珠可帮助念佛,念珠有念珠的功德。 这样念久了,“行起解绝”,三藏十二部,一切言教,都用不上。 佛号一起,可把他们都放下。 不相信,就念一念试试看,就会知道满肚子学问,一点用不上。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说,我平时看经看教,没有用吗? ”有用。 不过那是走路的拐杖就是了。 假使有人把拐杖当作路,这个人是白痴。 上了路以后,拐杖就可以不要了,拐杖不是路啊,它只是帮助走路。 三藏十二部也是这样。 仅仅帮助修行就是了,它不是修行。 认为三藏十二部就是修行,就是法,这就是死于句下了。 所以古德讲:“行起解绝”。 不光是念佛法门,一切修行法门,都是这样。 行起解绝,解绝才能行起。 得受用不在经文上,而是从修行上,从修证上得受用的。 大家应记住这个要点啊:不可余杂修。 应该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 这样修久了以后,自然能得受用。 修久,得到受用以后,就不须别人指导,自己就知道了,要是不按这路子修,胡思乱想,东扯西扯,虽学识渊博,到头来恐怕事倍功半,很难得到受用哩。 我再重复一遍,初念佛不可散念,散念不摄心,念佛号飘飘浮浮,毫不着力。 一定要计数,计数不可用念珠,应用手指计算,或者用三三四的办法计算,不过,很麻烦,很不好念,但是,也就因为这样,才有效用;感觉好念,那就不能通过心,滑流过去了。 还有,不可间断修,每天规定念多少佛号,一定要把它念完。 其余的散念可以随意了。 若怕佛号念不完,就先从少数开始。 我相信,任何人再忙,十分钟,八分钟总能抽得出来的吧,再不然,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可以把它念完;走路的时候,也可念完;吃饭的时候,也可念完。 总之教它不间断,再有,不可余杂修。 拜就拜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 想就想阿弥陀佛。 这样久久用功,自得大受用。 以上三点必须记住。 现在我们开始,行起解绝,至诚一心,念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3-06 11:08:2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