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因法师:为什么要净化内心的染污“贪瞋痴”? 内容: 佛家认为,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因为误以我为实有,把世间的名利当真,产生了种种不健康的想法:只知有我而不知有他人(愚痴心);千方百计去巧夺所爱的东西(贪爱心);敌视一切不利于我的人(瞋恨心);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威胁(妒嫉心)。 人们的心灵一旦被这些想法所染污,就无法平等、客观、公正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只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判断准则,凡是对我有利的,便认定是好的、有价值的;对我不利的,便认定是坏的、无价值的。 由此引发种种颠倒梦想,生起种种执着与烦恼。 内心的污秽又称为贪、瞋、痴三毒,这种烦恼缚人最深,力量最强,若不及时断除后患无穷。 佛陀提醒人们,戒、定、慧三学,可以帮助人们去除贪、瞋、痴的烦恼,获得轻安自在的人生。 外表易洗,内心难净舍卫国有一个妇人,终日殷勤劳作扫街道,大家却嫌弃她身份卑微、工作低贱。 远远看到她都会憎恶地掩着鼻子避开。 但佛陀却把她当贵宾,讲法的时候请她坐在前排。 有人想不通,便问佛陀,世尊! 您常要求我们行为要清净、语言要清净、心灵要清净,为什么却把这么肮脏的女人请到讲堂来? 佛陀严肃地说:一个人外表的肮脏容易清洗,而内心的贪、瞋、痴、骄傲、无礼等污秽,才是最难去除的! 人类痛苦的根源是那个易受贪、瞋、痴等烦恼污染的心。 工作低贱的清洁妇拥有一颗高洁的心灵,比那些外表光鲜却心地污秽的人要强得多。 思想偏激者,如铁生锈垢恶生于心,还自形坏,如铁生垢,反食其身。 北传《法句经.尘垢品》丑女与和尚同船渡河。 和尚无意间瞧了丑女一眼,无端招来丑女的指责:身为和尚,竟敢用如此无礼的眼光偷瞧良家妇女! 和尚连忙闭上眼睛。 你啊! 不但偷看俺,还闭上眼睛想俺。 和尚只好无趣地转过身去。 此时丑女索性站起来,盛气凌人地指着和尚尖声呵斥:这证明你心中有鬼! 现实生活中,思想偏激的人,不仅令旁人辛苦,自己也陷在痛苦的深渊里。 电脑一旦中了病毒,轻则运作不正常,速度下降;重则资料遗失,无法启动。 同样,人的大脑一旦中了贪、瞋、痴等病毒,就变得思想偏激有偏见,行为怪异,愤世嫉俗。 没人敢惹的怪异行为,像中了毒的电脑,没人愿意与他共事。 铁生锈垢,毁了自己;人心中毒,害人害己。 用戒定慧转化内心的染污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 北传《法句经.诫慎品》古代战士上前线打仗,若不穿盔甲、不拿盾牌,极易受伤,甚至丧命。 对修行人而言,戒如盔甲,在去除烦恼时,若不自律,很容易被欲望的利剑刺中。 眼睛见到美女,就心猿意马;耳朵听到悦耳之音,就手舞足蹈;鼻子嗅到美酒的香味,就贪杯;舌头赏到美味,就贪吃;身体产生好的触觉,就想占有。 当人们身不由己,为五欲所转的时候,心又怎能清净下来。 因此,自律为修定慧的前提。 以戒调身、以定安心、以慧断惑;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专门去拜访鸟窠禅师,请教佛法大意。 鸟窠禅师说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的偈颂。 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说:这些话三岁小孩也会讲。 鸟窠禅师不以为然说道: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 诸恶莫作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众善奉行则进一步要求人们要做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做事时的起心动念。 因此,佛家强调,以戒律自律,可获得身清净和语清净,以定慧修心,通过观照、反思,可去除心中贪、瞋、痴三毒,只有彻底解除身心的烦恼,才能获得一颗清净的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发布时间:2025-03-07 13:34:2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862.html